香港观察:怎样推青年工作?
- 2014年 11月 25日
一贯言论惹火的行政会议成员罗范椒芬,11月22日出席一个电台节目时又点起火头。她这次把矛头直指向参与占领运动的年轻人,称有朋友告诉她,近日移民外国的人多了,原因并非怕共产党,而是「怕了现在的年轻人」,又批评现时的年轻人拒绝聆听意见,如果他日当权,香港不知会变成怎样。
立法会教育界议员叶建源则反驳说,近年确有不少人移民,但大多是因为中央态度强硬,又质疑罗范低估问题复杂性,青年有其独立思考和观察,并非成年人引导便会全盘接收。
具香港特色青年工作
罗范椒芬的惹火言论,其出现时机令人感意外。近期建制高层尝试解读占领运动,多表示要重视青年工作。代表人物前行政长官董建华就指,本港青年苦无上游机会,担心工作多年都无法置业,认为这是导致青年有各种要求的源由。
一方面声称要重视青年工作,一方面却向青年开炮,莫非是香港特色的青年工作?要先打下青年气焰,再实行引导改造?
推行青年工作,从高层的思维和主事者的背景,总令人质疑与香港青年格格不入。特区「青年事务委员会」主席陈振彬,现年55岁,主要是商界和亲北京社团背景(九龙社团联会会长),其余30名委员,绝大部份是富二代、各级政协、民建联成员等等,属自己人不在话下,而这套红色阵营,会否明了青年需要?,会否有说服力和吸引力?
事实上,对港青年的刻板论述,包括文字水平低、缺乏毅力和专注、贪图逸乐、依赖父母等,近年大家都耳熟能详,但近期占领运动学生的表现,却令人括目相看。10月初,周永康、岑敖晖、梁丽帼等学联代表,与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几名政府高层公开对话,其态度不亢不卑,言论有理有据,更被普遍认为表现较有数十年经验的政务官更胜一筹。
经济学者练乙铮就指出,这次占领运动令不少父母摸不着头脑,不明为何一向胆小怕事的子女竟会露宿抗议,甚至敢于和警员纠缠推撞。成年人打破一贯的刻板观念,原来大批爱打机、自闭的青年,可以这样合群互动,合作分工。
学联代表在与林郑月娥等高官对话时,立场一步不让。新一代不轻信权威
传统观念认为新一代习惯打机,只会变成自闭孤独,但某种网络行为,却可以训练出合群沟通的性格。练乙铮指出,电玩在今天已发展成网络游戏,可以透过网络,与远至不同国家的朋友一起玩,志同道合的更可组成团队参加比赛,培养出团队精神。
学联代表在与林郑月娥等高官对话时,立场一步不让,也并非罗范椒芬一句「拒绝聆听意见」便可概括。练乙铮认为,新一代的消费行为是不会轻易接受消费信息,而是在社交平台不断提问题和讨论,最后才决定买不买或买甚么,故形成他们每事有看法,不会轻信权威。
与林郑等对话中,学生不同意官方所指的学生提议违反《基本法》,反而认为人大常委会8.31就政改决定是违反《基本法》。学生早已通过网络,就这观点在友侪间转了几十个圈,得出了坚实的看法,官员要改变们的看法不容易。
对网络新一代的偏见和误解也何止这些,例如说新一代的文字水平低,但多年来流行电邮、各种短讯和社交群组,青年们写的机会其实比中年人当年还要多,惯常以文字抒发感受,其实文字水平已不知不觉地回升了。
特区政府要推行青年工作,但令人怀疑主事者是否了解和尊重新一代,更遑论改变占领运动者。除非政府推青年工作目的志不在此,而是为培养一批亲建制青年与他们对抗,延续行政长官梁振英的二元对立斗争理念,借力打力以群众打群众,就如目前不断有反占领人士到占领现场抗议;小巴业团体申请集会禁制令要将旺角清场等。相信培植亲建制青年,才是政府的真正目的。
文章不代表BBC的立场和观点,网友如要发表评论,请使用下表: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Google网上论坛中的"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退订此论坛并停止接收此论坛的电子邮件,请发送电子邮件到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发帖到此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go2group@googlegroups.com。
通过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访问此论坛。
要查看更多选项,请访问https://groups.google.com/d/optout。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