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4日星期四

[G4G] 财富中文网 【独家】中国外交翻译的“潜台词”

【独家】中国外交翻译的"潜台词"
 作者: 胡秀娟    时间: 2014年12月02日    位置: 生活     
   ]  

一些中国政治语系中的常见词汇,如"小康社会"、"干部"、"群众"、"意识形态"等,其官方译法逐渐发生了转变。

    从十多年前的入关谈判到今天的APEC峰会,每一次和中国相关的历史性事件中,翻译细节的每一次微妙演进都在幕后透露着超越语言文字本身承载的大量信息。

    最近,十八大报告英译本的定稿人,同时也是曾经担任过中国驻新西兰、瑞典大使的陈明明接受了财富中文网的独家专访。他同时也参与并负责了刚刚在全球发行的新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文译本审定工作。对于一些带有中国特色的词汇要怎么翻译才能不会引起误解,这位资深外文专家在此进行了详细的阐释。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各个领域日益与国际接轨,一些中国政治语系中的常见词汇,如"小康社会"、"干部"、"群众"、"意识形态"等,其官方译法逐渐发生了转变。

    财富中文网:您参与审定英文译本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刚刚出版,在你看来,这本书对于促进中国的对外交流,让外界更了解中国可以起到怎样的作用?

    陈明明:这本书我觉得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很全面的体现了习近平的治国理政理念。读了这本书,你对于今后八年他会走一个什么样的路子,就会有很清晰的理解。习近平治国理政理念的最大的特点,叫"钉钉子"精神。在书中399页可以看到,这个词不太好翻译:"drive in a nail".意思是清楚的,就是要keep doing it。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一定要达成的,一步一步往下走,而不是说走着走着就没了。

    还有一个我觉得外界应该关注的,是习近平提出的现代的治理系统。什么叫现代治理?现代治理的话,过去没有,现在也不会有现成的东西,但一定有一个基准,有一些别的国家的好的经验。我觉得这表明了一种开放心态,在治国理政方面他愿意吸收借鉴别的国家的好的经验。

    问:中国公司在海外收购一定程度上体现中国经济实力,但在软实力方面尚有很长的路要走。您认为本书的出版对讲好中国的故事将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答:我觉得习近平主席在对外方面基本的一个理念是,中国文化是一种融合的文化,不是排他性的。他很注重挖掘传统文化里面这些有价值的思想。然后出去和别人讲这种观点。在这本书里,我觉得最值得注意的一篇就是他在法国教科文组织的讲话,介绍中国这种传统、包容的文化,告诉国际社会,我们中国人是爱好和平的,中国人是爱好包容的。

    另外,他还鼓励海外开设孔子学院,宣传中国文化,现在中国在国外已经建立了400多所孔子学院。习近平主席在出访的时候,孔子学院是必去的地方,去身体力行地介绍中国文化。还有给很多国家提供大量的奖学金,让他们来中国学习,了解中国这种以和为贵,包容的,共同发展的理念。并且,他很注重挖掘中国传统文化里的这些理念,比如他在法国教科文组织的那次讲话,引用大量的典籍,比如做汤啊,有各种各样的作料,然后音乐啊,有各种各样的调子之类的。所以说,习近平主席正致力于对外用形象的语言来宣传中国文化。

    问:外交官经历对你现在从事该书的审定工作有何帮助?

    答:在国外留学也好,做驻外大使也好,我感受较深的一点是,外国人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和中国人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在翻译的时候,是两种文字两种文化的激烈碰撞。翻译工作就是要尽可能的,吃透他的精神,用一种对方能够理解的、不至于产生误解的方式来翻。

    比如说有一个例子,提到社会主义文化有什么精神追求。"精神追求"一般习惯于译成"spiritual pursuit",但是从我的经验来说,在英文里面spiritual pursuit通常指宗教信仰,而不是别的。所以我在做翻译或对外宣传中国文化时,"精神追求"之类词汇我一定会改成"culturalpursuit",或者是"intellectualpursuit"。一字之差,可能就会引起很大的误会。

    这种例子很多。再比如"意识形态"这个词,"ideology"对照中文是对的。但在英文里面,ideology现在演变成贬义词,比如ideological,ideologue等。我们把"意识形态"翻译成"ideology",别人肯定会奇怪。所以我们在翻译的时候全部改成了"theory",或者是"values"。十八大报告翻译时我就开始这么改了。需要注意到语言的变化差别,不能把正面信息给传达成负面信息。

    问:在组织翻译和审定这本书的外交章节过程中,你们遇到的最难翻译成英文的词汇和概念有哪些?

    答:小康社会,这是最难翻译的词之一。原来我们用的是"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这是很多年以前的译法,后来我改成了"society of initial prosperity"。还有一个最难的翻法是关于"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复兴"该怎么翻?有种翻译是"rejuvenation",后来我觉得这太罗嗦而且容易引起误解,改成了"renewal",National renewal。选一个合适的词,让外国人理解,很不容易。

    我们现在翻译东西的时候,不会死死的翻。比如习近平主席在讲改革理念的时候说:"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很生动的。但对翻译就是挑战了。我们就觉得不能说"reform and opening-up is continued present tense, not past perfect tense"。我们就改成了"reform and opening-up is on-going dynamic process,it's not accomplished."对于翻译来讲,跟外部世界沟通的话,传播对象是公众,要避免让别人觉得不舒服。

    再举个例子就是"干部",干部英语是"cadre"。cadre原来是个法文词,指官员里的一小部分骨干份子,是中性的。后来苏联时期,这个词染上了时代色彩,变得很刺耳,西方一说起"cadre"就想起苏共党员,想起"党棍"。后来我们在翻译十八大报告的时候统一改成了"officials"。

    还有"群众","Masses"。这个概念是西方传来的,它有一个本义是不好的,是被少数人控制着,盲目的人。但在中国"群众"这个词是个很普遍的称谓。后来我也是在翻译十八大报告的时候把它改掉了,改成了"the people, the public", 就是"人民"。

    问: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探索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负面清单",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改革的一个热词。"负面清单"的翻译最初是如何产生的?你认为准确吗?

    答:这等于说是加入WTO之后中国再往前走应该面临的一个新问题。有了"negative list"以后,那就很清晰了,就是这个清单以外的都可以干,清单禁止的事情就别来找政府审批了。去年李克强总理在成立上海自贸区时就引入了"negative list"这个概念,紧接着近期APEC中国推动建设亚太自贸区,这代表了一种姿态,就是我们中国是开放的,愿意让外商投资进来,整体上在推动对外开放往前走。

    但是,"negative list"翻译成"负面清单"是百分之百错误的。"negative"有两个含义,一个是负面的不好的,还有一个就是否定性的,禁止性的,非准入的。所以准确的翻译应该是"非准入清单"或者"禁止性清单"。(财富中文网)



--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Google网上论坛中的"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退订此论坛并停止接收此论坛的电子邮件,请发送电子邮件到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发帖到此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go2group@googlegroups.com
通过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访问此论坛。
要查看更多选项,请访问https://groups.google.com/d/optout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