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6日星期二

[G4G] BBC 分析:中国经济超越美国的意义与影响

分析:中国经济超越美国的意义与影响

  • 2014年 12月 16日
分享
美中竞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购买力平价计算显示,中国经济总值已经超越美国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数据分析显示,如果依照购买力平价(PPP)计算,中国经济总值140年来首次回到"世界第一"的位置,在无声无息中"取代了"美国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及分析可靠吗?BBC经济事务记者就中国成为"世界第一"是否可信,以及对西方世界民众意味着什么作出了具体分析。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计算,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1.76万亿美元,刚刚超过美国的1.74万亿。

也就是说,美国自19世纪末期超过英国之后保持了一个多世纪的世界第一大经济桂冠被中国夺走了。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使用的是购买力平价计算法。这是一种根据各国不同价格水平计算出来的货币间的等值系数,使人们能在经济学上对各国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合理比较,这种理论汇率与实际汇率可能有很大的差距。

具体来说,测量购买力平价的一个简单例子就是由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所创的所谓"巨无霸"指数。这个指标将各国麦当劳分店的巨无霸汉堡价格进行比较:如果巨无霸在美国单价是4美元,在英国是3英镑,那么美元与英镑的购买力平价汇率就是3英镑=4美元。

由于人民币元在中国的实际购买力高于实际美元汇率兑换价值, 因此中国的经济总值按照购买力平价法计算就被调高。如果不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目前的经济总值仅为1.03万亿,仅为美国经济的约60%。

质疑数据准确性

国际间对上述数据准确性的质疑者大有人在。其实连现任中国总理李克强本人都曾对中国GDP数字的可信性表示怀疑。

据解密的美国外交电报内容称,李克强2007年在担任辽宁省委书记时就曾在与美国大使的交谈中说过,中国的GDP数据有"人造"因素,"仅供参考"。

中国标语

《拨开中国经济数据迷雾:如何理解和使用中国的统计数据》一书的作者,著名经济学人马修•克拉布(Matthew Crabbe)花了20多年的时间研究中国经济和数字。

他对西方人质疑中国经济数字的观点不以为然。 他指出,拥有13亿6千万人口的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原本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有什么可以大惊小怪的?"他说。

克拉布指出,即使依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人均年度GDP仍然只有约1.2万美元,还不到美国人均5.3万美元的四分之一,将将达到中亚小国土库曼斯坦人均1.3万和南美小国苏里南人均1.6万美元的水平级别。

不过,克拉布也坦诚承认说,准确计算中国的GDP谈何容易。

他说:"从村镇市县到省一级和中央一级,层层数据都可能出现扭曲和误差,而层层误差又会在统计中被层层放大。"

"每年各省增长数据最后都比全国汇总数据高,这一点从数学上和逻辑上都讲不通。"

贪污腐化因素

中国经济

克拉布分析指出,在中国各级政府和社会中贪污腐化盛行是造成GDP数据不准确的一大因素,同时中国地域和人口的庞大规模和经济增长速度长期过高也使得准确统计困难重重。

他举例解释了为什么在中国搞统计要处处小心。

"我具体研究了中国经济每个行业的实际规模,以及实际增长速度,其中一项就是零售业市场。"

"我最初的结论是中国零售业市场规模实际仅为官方统计数字的一半。"

然而,克拉布后来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国的官方零售业定义与传统经济学定义并非完全一致。政府的"零售业"数据中包括了批发消费品,政府部门采购品,以及企业间的销售行为,也就是说官方的数字远远超过了传统"零售业"的定义范畴。

他认为,中国近年来在统计准确性方面是否有所进步暂且不管,由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约7%与美国增长速度的约2%有很大距离,因此即使有误差,中国经济总值超越美国的趋势是难以阻挡的。

如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不错,那么中国经济总值到2020年将达到约27万亿美元,比美国届时的22.3万亿高出20%。

不过,美国经济世界第一保持了142年,中国的世界第一能保持多久还很难讲。 同样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称,随着人口老化和经济放缓等种种趋势,印度将在2100年左右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全球经济发动机

佩斯顿BBC经济事务编辑罗伯特·佩斯顿

从30年前一个对世界经济几乎无足轻重的小经济体,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在过去30年逐渐成为,以及未来数年将继续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经济增速2008年嘎然从两位数跌至单位数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十分明显。

而当时中国政府不顾一切地勒令银行巨额放贷更是创下资本主义制度历史上空前的、令人震惊的"壮举",使得投资带动的GDP比例从原本已经很高40%猛增到50%。

不过,中国的领导人可能其后不久也明白过来了,这种通过举债投资拉动增长的方式不但是难以长期维持的,而且潜在风险极大。 因此,他们正在着手经济转型改革,并且不再强调高速增长,而是希望将经济增长维持在7%左右的新常态。

各方专家对是否能够相信中国统计数字仍争论不休,特别中国官方数字。中国经济在放缓可以说是个不争的事实,但是究竟缓到什么程度却很少有人能说清楚。

在过去30年中,中国这台超巨型出口机器为西方世界的民众带来了越来越廉价的商品;中国利用大量赚取的外汇购买巨额西方国家国债又使得西方国家政府受到长期享受的低息低通胀"迷惑"。

如今这一切都将随着中国经济减速和调整而发生改变,而改变也将直接触及到西方世界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多数西方的普通人可能仍无法完全理解和明白中国经济的巨大和影响力,但这却难以改变中国经济好坏直接影响到亿万西方国家民众生活水准的现实。

(编译:晧宇 责编:横路)

返回页首

--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Google网上论坛上的"参考消息(G4G)"群组。
要退订此群组并停止接收此群组的电子邮件,请发送电子邮件到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发帖到此群组,请发送电子邮件至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访问此群组: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
要查看更多选项,请访问https://groups.google.com/d/optout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