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7日星期日

[G4G] 洪博培的“扳倒中国论”说明了什么?

洪博培的“扳倒中国论”说明了什么?

作者:毛豫扬2011-11-2808:01:39发布于:博客中国分类:时评
11113630

摘要:洪博培 扳倒 中国

打印收藏
选择字号:

洪博培的“扳倒中国论”说明了什么?

 

美国前驻中国大使、2012年总统参选人洪博培先生日前在其国内的CBS辩论节目中,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们应该联合我们的盟友和中国国内的支持者,他们是被称为互联网一代的年轻人。中国有5亿互联网用户,8000万博主。他们将带来变化,类似的变化将扳倒中国(take China down)。与此同时我们将获得上升机会,并找回我们的经济生产力量。这就是我作为总统所要做的。”

 

洪博培先生担任中国大使的时间尽管只有短短两年的时间,但是作为一个喜好中国文化,精通中文的美国政治精英而言,他的这番言论确实让不少国人为之震动。洪博培先生利用其担任美国驻华大使期间,身体力行的走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并广泛接触中国社会各阶层,相对于其他美国精英们而言应该说是一个深谙中国国情的“中国通”,因此他对中国的了解也绝不仅仅是一个“门外汉”的角色。中国自古就有“祸起萧墙”的典故,纵览中国历史,历朝历代被人用“反间计”改变的历史周期举不胜举,那么,洪博培先生的此番“扳倒中国论”究竟有多大的现实和政治价值呢?他的“扳倒中国论”会让他成为“超级预言家”吗?笔者认为,洪博培的“扳倒中国论”至少说明了两个问题。

 

第一,“中国版的2012”并非空穴来风。

洪博培先生的“扳倒中国论”一个最重要的依据就是5亿中国互联网用户、8000万博主的意识形态。身为精通汉语的美国大使,按照现任华裔美国大使骆家辉的话讲,他们肩负着宣传“美国价值观”的历史重任。因此洪先生肯定是非常关注中国互联网的民意,而恰恰是这样的民意,给了他“扳倒中国论”的充分论据。的确,按照现在的中国互联网网络民意,在任何一篇有关分配不公、司法腐败、官员贪腐之类的网络报道中,绝大部分的网民的评论和留言都是负面的,这一点无可否认。在这些网络民意中,既包括绝大多数的普通网民留言,也包括少数“社会精英”们的评论。这就引申出了几个问题。其一,互联网民意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代表着中国真正的大众民意?因为毕竟相对于每篇文章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点击量而言,上千的评论毕竟是占着少数部分。其二,中国网民们大量的互联网“负面民意”究竟能否在实质上对“扳倒中国”起到推动作用?这又牵涉出几个问题:首先,互联网是虚拟世界,网民们的牢骚、诋毁、谩骂为即兴之作,而这样的即兴之作却往往能激起大部分人的快感,但是一旦说要他们跳将出来,干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则就是另外一码事了。其次,绝大部分的负面评论并没有多少“含金量”,图一时之快,而往往真正能解决实质问题的帖子则是少之又少,这样的民意“水分”有多少,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

 

但是尽管这样,我们的决策层应该深刻的意识到互联网中大量的“负面民意”绝不容小视。如果执政党或者各级相关部门不在社会贫富悬殊、司法独立、司法不公、民主政治等方面引起足够的重视,漠视人民群众的智慧与呼声,任这样的“负面民意”蔓延发展,那么洪博培先生的“扳倒中国论”绝非空穴来风。

 

第二,我们对手对我们的了解要远远超过我们对对方的了解。

《孙子兵法》曰:知己知彼,方百战不殆。在我们的电视千篇一律的播放“美国占领华尔街”新闻的同时,我们或许有很多政客暗暗自喜——瞧,美国人乱成什么样了。但很少有中国的政治家和主流学者去真正剖析美国,解读美国为中国所用。在笔者看来,在美国那样一个枪支泛滥的国家,政府能自信到让市民们在美国的金融中心——华尔街游行示威,这恰恰体现出了美国社会架构的超级强大之处。如果我们暗暗问问自己,这样的游行放在中国,放在天安门等重要地方,我们有这样的自信吗?

 

当然,中美国情不同,社会架构差异巨大。面对洪博培先生的“扳倒中国论”,环球网有一个比较自信的网络调查:洪博培欲用中国的“互联网一代”来“扳倒中国”的意图是否真的能得逞?在环球网调查中,74.6%的受访网友否认了这种说法,认为中国互联网的主导非但不是“迎合美国的声音”,而且恰恰是“爱国力量”。 有66.5%的网友表示,自己不会成为洪博培口中所说的“扳倒中国的力量”。

 

我们或许应该感谢洪博培先生,感谢他给中国的执政阶层们“提了醒”。一个自信的大国和民族,应该勇于虚心接纳来自各方的批评,唯有这样,我们才能纳谏如流,不断完善自己,让自己真正强大、完善起来。中国社会林林种种的不平等、不公平、不和谐需要改善,中国互联网强大的“负面民意”需要化解,治标最终应从“治本朔源”做起。 


--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取消订阅此网上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若有更多问题,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此网上论坛。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