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2日星期五

[G4G] 文学城 中共自信心渐爆棚 高层乐观情绪蔓延(图)

中共自信心渐爆棚 高层乐观情绪蔓延(图)

文章来源:  于 2014-12-12 20:44:57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打印本新闻(被阅读 8583 次)

中共反腐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揪出周永康、徐才厚等国家级领导人物,全球撒网追逃贪官,并且不避讳官员严重的犯罪情节会对中共自身造成负面影响,有分析认为,恰恰相反,这正体现了其自信心高涨的一面。事实上,随着中国反腐改革的迅速推进,经济依然在争议中保持高位增长,整个国家形势的迅速改善,中国崛起成为难以阻挡的历史性趋势,这种自信乐观的情绪逐渐在中共的施政过程中蔓延。

不过,中国形势的变化会对中国自身造成全面而复杂的连锁反应,内部需要经历一段较长时间的特质结构、社会文化、大众心理方面的调整适应。不排除会出现某种局部不适"症状",比如中国落后产能的淘汰和转型阵痛,台湾、香港地区出现排斥现象,以中国为主体的社会价值观即文化自信自觉的难产,都印证了这一点。不过,亦不必过分担忧,随着中国社会文化活力的普遍释放和成长,终将会有水到渠成的变通。



中共高层乐观情绪蔓延

中共新领导层执政之初曾提出"三个自信"的说法,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被宣传系统广为传布。然而,在中国社会矛盾积聚难解的情况下,"三个自信"引来很多方面的批评声音。这种自信宣传对于决策者巩固执政、稳定"军心"、为改革擂鼓助威方面确有一定的短期效果。而现在,"三个自信"已经少见于中共媒体和学者话语,或许是相关部门主动降低了其宣传声调。尽管如此,更多的迹象显示,中共自上而下都洋溢着一种压抑不住的"自信"氛围。

中共的"自信"在很多方面有所体现。首先在反腐领域,打破很多禁区,刑上政治局常委,剑指退休领导人,拿下军委副主席,使用"通奸"等带有浓重道德色彩的词汇,主动披露周永康、徐才厚严重的犯罪情状和混乱的私生活细节。不止如此,还在全球范围内展开追逃腐败官员的国际行动,向美国提交一份超过100人的外逃嫌疑人名单。在之前,这些都中共视为"内部丑闻",不仅将其作为阻挠执法的借口,而且严厉打击揭露真相者。

其次在于外交和意识形态层面,中国作东主办APEC,邀亚太主要大国筹建国际新秩序。习近平在俄罗斯提出的直白的"鞋子合不合脚穿着才知道",在欧洲"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可亲文明的狮子"。相关部门在中国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中国网安组办公室主任鲁炜在美国宣传其互联网政策。而在之前,中国人互联网管理模式一向受到美国等国家的指责。另外对于人权、宪政等问题,中共也开始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与中国内外"敌对势力"进行交锋,国外反击美国"亚太再平衡"和"颜色革命",其间在国内不排除一些高压手段。

再次,是中国经济在产能过剩、结构转型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了高位增长的态势。决策者提出了一系列大规模、大数额的经济合作设想和长期投资。收益的取回需要历时数年,必须要建立在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的基础之上,显然这也体现了执政者对未来的良好预期。

在过去的两年中,新执政者使用了一整套全新的价值观、思维模式和操作手段,并且逐渐驾轻就熟,运用自如。不论是决策者还是执行者,都适应了自己的角色,进入了状态。伴随着中国国家形势的整体改观,包括反对者在内的社会舆论的认可,都使其自我认同感得到加强,从而导致一种自信和乐观心理情绪的产生和蔓延。

大众心理调整经历"阵痛"

不过,这种自信和乐观仍然主要局限在中共体制之内,尤其是经略宏观管理的高层,以及身处意识形态前沿的媒体宣传系统。但是整个社会事关利益各方,其过度需要经历一个复杂长期的过程,且不可避免会有一些"逆流"和"异变"发生。有些是因为其存在就有不合理之处,需要被淘汰被改变;有些是因为需要经历一个调整适应的过程;还有的是代表未来的新生事物,需要成长的空间时间。

正如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需要有一个阵痛期一样,中国社会文化和大众心理方面也需要一个这样的过程,而且其时间或许会更长。首先,是需要认识到中国正在转好的现实,这从历史和宏观的角度,特别是十八大之后的变化可以比较容易得出。然后,就需要生发一种文化自信,即以中国为主体而不是要效仿其他的制度模式或发展道路。最后就是一种行为的自觉,也就是各显神通、积极参与进中国的发展建设,当然不排除以一种批评和异见的形式。

有分析认为,不久前发生在台湾的"太阳花运动"、国民党"九合一"选举失势、发生在香港的"占中事件",都可以放在这一过程中来解释。比如,当中国迅速从一个落后甚至"野蛮"形象成为一个事实上的"庞然大物",乃至一种可以凌驾西方之上的新的文明形态,势必会对持有保守的旧的世界观的人们造成巨大的震撼和惊恐心理,并自然产生一种应激式的排斥反应。所以,被指亲中的国民党惨败给民进党和柯文哲,一群香港学生以公民抗命的手段争取普选。但是中国的崛起是一种历史趋势,最终会被承认和接受,不论是特质变迁还是心理调整都会有完结时态。那么,这种排斥性的力量也会慢慢减弱,因而不会具有持久性。

值得注意的是,社会文化和大众心理层面的转变有其微妙之处,需要民众的自我反思和纠正,需要一个潜移默化的改变过程。执政者可以使用柔性感化的方式,而不能采用强制手段。若要改变外界对中国崛起的看法,更需要中国自身做出改变,尤其是社会活力的自我发现和绽放,以修正观者的传统印象。比如,中国涌现出一大批无可争议的文化巨匠和文艺作品,大众文明素质的普遍提高,法治秩序的完善和潜规则的消失,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创新风气改变"山寨"作派等等。

文章来源:  于 2014-12-12 20:44:57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打印本新闻(被阅读 8583 次)

中共反腐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揪出周永康、徐才厚等国家级领导人物,全球撒网追逃贪官,并且不避讳官员严重的犯罪情节会对中共自身造成负面影响,有分析认为,恰恰相反,这正体现了其自信心高涨的一面。事实上,随着中国反腐改革的迅速推进,经济依然在争议中保持高位增长,整个国家形势的迅速改善,中国崛起成为难以阻挡的历史性趋势,这种自信乐观的情绪逐渐在中共的施政过程中蔓延。

不过,中国形势的变化会对中国自身造成全面而复杂的连锁反应,内部需要经历一段较长时间的特质结构、社会文化、大众心理方面的调整适应。不排除会出现某种局部不适"症状",比如中国落后产能的淘汰和转型阵痛,台湾、香港地区出现排斥现象,以中国为主体的社会价值观即文化自信自觉的难产,都印证了这一点。不过,亦不必过分担忧,随着中国社会文化活力的普遍释放和成长,终将会有水到渠成的变通。



中共高层乐观情绪蔓延

中共新领导层执政之初曾提出"三个自信"的说法,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被宣传系统广为传布。然而,在中国社会矛盾积聚难解的情况下,"三个自信"引来很多方面的批评声音。这种自信宣传对于决策者巩固执政、稳定"军心"、为改革擂鼓助威方面确有一定的短期效果。而现在,"三个自信"已经少见于中共媒体和学者话语,或许是相关部门主动降低了其宣传声调。尽管如此,更多的迹象显示,中共自上而下都洋溢着一种压抑不住的"自信"氛围。

中共的"自信"在很多方面有所体现。首先在反腐领域,打破很多禁区,刑上政治局常委,剑指退休领导人,拿下军委副主席,使用"通奸"等带有浓重道德色彩的词汇,主动披露周永康、徐才厚严重的犯罪情状和混乱的私生活细节。不止如此,还在全球范围内展开追逃腐败官员的国际行动,向美国提交一份超过100人的外逃嫌疑人名单。在之前,这些都中共视为"内部丑闻",不仅将其作为阻挠执法的借口,而且严厉打击揭露真相者。

其次在于外交和意识形态层面,中国作东主办APEC,邀亚太主要大国筹建国际新秩序。习近平在俄罗斯提出的直白的"鞋子合不合脚穿着才知道",在欧洲"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可亲文明的狮子"。相关部门在中国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中国网安组办公室主任鲁炜在美国宣传其互联网政策。而在之前,中国人互联网管理模式一向受到美国等国家的指责。另外对于人权、宪政等问题,中共也开始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与中国内外"敌对势力"进行交锋,国外反击美国"亚太再平衡"和"颜色革命",其间在国内不排除一些高压手段。

再次,是中国经济在产能过剩、结构转型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了高位增长的态势。决策者提出了一系列大规模、大数额的经济合作设想和长期投资。收益的取回需要历时数年,必须要建立在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的基础之上,显然这也体现了执政者对未来的良好预期。

在过去的两年中,新执政者使用了一整套全新的价值观、思维模式和操作手段,并且逐渐驾轻就熟,运用自如。不论是决策者还是执行者,都适应了自己的角色,进入了状态。伴随着中国国家形势的整体改观,包括反对者在内的社会舆论的认可,都使其自我认同感得到加强,从而导致一种自信和乐观心理情绪的产生和蔓延。

大众心理调整经历"阵痛"

不过,这种自信和乐观仍然主要局限在中共体制之内,尤其是经略宏观管理的高层,以及身处意识形态前沿的媒体宣传系统。但是整个社会事关利益各方,其过度需要经历一个复杂长期的过程,且不可避免会有一些"逆流"和"异变"发生。有些是因为其存在就有不合理之处,需要被淘汰被改变;有些是因为需要经历一个调整适应的过程;还有的是代表未来的新生事物,需要成长的空间时间。

正如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需要有一个阵痛期一样,中国社会文化和大众心理方面也需要一个这样的过程,而且其时间或许会更长。首先,是需要认识到中国正在转好的现实,这从历史和宏观的角度,特别是十八大之后的变化可以比较容易得出。然后,就需要生发一种文化自信,即以中国为主体而不是要效仿其他的制度模式或发展道路。最后就是一种行为的自觉,也就是各显神通、积极参与进中国的发展建设,当然不排除以一种批评和异见的形式。

有分析认为,不久前发生在台湾的"太阳花运动"、国民党"九合一"选举失势、发生在香港的"占中事件",都可以放在这一过程中来解释。比如,当中国迅速从一个落后甚至"野蛮"形象成为一个事实上的"庞然大物",乃至一种可以凌驾西方之上的新的文明形态,势必会对持有保守的旧的世界观的人们造成巨大的震撼和惊恐心理,并自然产生一种应激式的排斥反应。所以,被指亲中的国民党惨败给民进党和柯文哲,一群香港学生以公民抗命的手段争取普选。但是中国的崛起是一种历史趋势,最终会被承认和接受,不论是特质变迁还是心理调整都会有完结时态。那么,这种排斥性的力量也会慢慢减弱,因而不会具有持久性。

值得注意的是,社会文化和大众心理层面的转变有其微妙之处,需要民众的自我反思和纠正,需要一个潜移默化的改变过程。执政者可以使用柔性感化的方式,而不能采用强制手段。若要改变外界对中国崛起的看法,更需要中国自身做出改变,尤其是社会活力的自我发现和绽放,以修正观者的传统印象。比如,中国涌现出一大批无可争议的文化巨匠和文艺作品,大众文明素质的普遍提高,法治秩序的完善和潜规则的消失,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创新风气改变"山寨"作派等等。

--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Google网上论坛上的"参考消息(G4G)"群组。
要退订此群组并停止接收此群组的电子邮件,请发送电子邮件到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发帖到此群组,请发送电子邮件至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访问此群组: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
要查看更多选项,请访问https://groups.google.com/d/optout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