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1日星期四

[G4G] 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背后的可怕真相(图)

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背后的可怕真相(图)

2014-12-08 11:12
【字號】      

【看中国2014年12月08日讯】美国科技博客QUARTZ指出,世界最大经济体宝座易主一事,最让人害怕的可能不是该事实,而是中国成功“上位”的原因。等待中国的可能是漫漫无期的、日本式的经济停滞。

IMF的报告称,以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经济规模已超越美国。中国2014年的经济规模为17.6万亿美元,超过美国的17.4万亿美元。

QUARTZ认为,中国经济规模一定会在某一时刻超越美国,因为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四倍,其经济体量应该更大。但真实情况并未如此。IMF只是用更新过的购买力平价(PPP)调整数据,重新计算了中国2014年GDP。PPP本应更准确反映购买力的情况。但鉴于在中国的生活成本低于美国,IMF调整的数据夸大了中国的GDP。

就像中国经济问题专家、北京大学教授佩蒂斯指出的,这最终是个苹果与桔子之间的比较。中美GDP在构成方式上差异非常大,不能直接进行比较。佩蒂斯称,其中最主要的差异是在债务问题上。中国很多坏账都没有冲销并记为支出,而是通过转滚记为资产,从而造成GDP高估。

这不是说中国的负债高于美国。美国圣路易斯联储的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美国的负债高达59.4万亿美元。但美国将未偿付债务剔除在GDP外。而由于金融体系受到“几乎所有债务都会由政府买单”的假设,中国并未将未偿付债务剔除出GDP。

没有人知道具体数额到底有多大。不过,国家发改委(NDRC)宏观经济研究院的徐策和王元的研究报告显示,2009年和2013年,“无效投资”占到中国经济总投资的近一半。政府刺激措施和亢奋的建设活动已造成6.8万亿美元的投资浪费。仅2013年的投资浪费就达到13.2万亿人民币(约合2.1万亿美元)。QUARTZ认为,假设今年投资浪费数量也是如此,那么中国2014年经PPP调整后的GDP就要低于美国。

最终还是要有人来填补所有的窟窿。QUARTZ指出,如果政府允许违约的发生,那么可能是中国的银行来买单。“但违约的发生具有高度破坏性。更可能的是,中国效仿日本,逐步承担其在自己资产负债表里所浪费的投资。若中国政府不让低效的国有企业破产,具有竞争力的私营企业就难以涌现,即便政府需要看到真实GDP升至新的高度。僵尸银行和企业的增加将令中国长期增长前景变得非常可怕,今天的中国就像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

正如中国经济问题专家、前清华大学经济及管理学院副教授Patrick Chovanec所指出的,今天的中国和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日本有惊人的相似处。在经济增速下滑的时候,日本政府拒绝让不盈利的企业破产,一直为其“输液”。在出口导向型经济繁荣突然结束后,日本开始了数十年的经济停滞,该国在发展市场机制以控制债务问题前,一直对信贷成瘾。

来源: 华尔街见闻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Facebook

←讚一個!加入看中國粉絲團

评论

  

看中国论坛看看最新的评论吧

凡评论中含有攻击个人信仰、无理谩骂、涉及极端民族矛盾等不恰当言论将予以删除,限定500字,谢谢合作!一般评论自动审核后将马上刊出,自动审核无法判断的于人工审核后刊出,因此造成延迟发表的情况敬请见谅。

排序

后发表在前
每页10个讨论串
分页:
1
1 - 4 of 4
  • 看中国网友
    4楼
    大家听好喽----“今天的中国就像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
    我说这位同志,您可把中国人民高兴坏啦。
    2014年12月09日 10:21
  • 看中国网友
    3楼
    等到共产党国家公司破产之时,劳苦五毛们定会扒其皮吃其肉!
    2014年12月09日 03:57
  • 神马
    2楼
    IMF的问题历来存在,业界大家都很清楚。最重要的,是使用中国官方的数据,而该数据不光是不准确的问题,甚至连系统误差都无法计算,因为数据不是统计做出的,而是官员命令。
    2014年12月09日 01:24
  • 朱仕强
    1楼
    太子党权贵 坑害中国人,抢劫全世界,必须统统送上断头台,除灭人类文明的毒瘤。
    2014年12月08日 19:11
  • 分页:


    --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Google网上论坛上的"参考消息(G4G)"群组。
    要退订此群组并停止接收此群组的电子邮件,请发送电子邮件到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发帖到此群组,请发送电子邮件至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访问此群组: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
    要查看更多选项,请访问https://groups.google.com/d/optout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