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2日星期二

[G4G] 华尔街日报中文版 在中国开餐馆的年轻美籍华人

2011年 11月 23日 07:34
在中国开餐馆的年轻美籍华人

奥斯汀•胡在他位于上海的餐馆里。

德•苏(Ed Hsu)正经受着认同危机。

凯莉•李在加州长大,在上海拥有6间餐馆。
这 位美国出生的37岁的华人在上海拥有两间新加坡奥芙莉巧克力(Awfully Chocolate)的分店,他在2007年首次加盟了这个品牌。他说,“我父母在战时去了台湾,但是对中国大陆有着浪漫回忆,所以他们感觉很迷乱,这种 感觉也传给了我。你来到中国,但是你已经不再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你去台湾,他们却不把你看作中国人。然后你去美国,你是美国公民,但你又不是真正的美国 人。”

苏是群集中国(特别是上海)的许许多多在国外出生的华人中的一个,他们渴望在中国的经济大潮中分得一杯羹。半个世纪前他们的父母为了寻求更好的生活逃离这个地方,而现在他们又回到这里寻找同样的东西,这意味着什么呢?

和 苏一样,34岁的凯莉•李(Kelley Lee)和31岁的奥斯汀•胡(Austin Hu)也认为,对于在国外出生的华人来说,界定种族的界线在中国比在国外模糊得多。李在上海拥有6间餐馆,包括自酿啤酒酒吧Boxing Cat Brewery、墨西哥快餐店Cantina Agave、鸡尾酒吧Alchemist and cafe iiiit。胡曾是谢来喜酒馆(Gramercy Tavern)的大厨,现在上海经营自己的餐馆麦迪逊(Madison)。

李说,她在加州喜瑞都(Cerritos)长大,她认为自己“首先是中国人其次才是美国人”,但是当她2004年移居上海时,她觉得自己更多的是美国人而非中国人。她说,“我和我所说的‘中国人’有身份上的区别,然而我也不能把自己百分之百地和美国的白种人等同起来。”

埃德•苏在上海拥有两间新加坡奥芙莉巧克力的分店,他说,“你来到中国,但是你已经不再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然后你去美国,你是美国公民,但你又不是真正的美国人。”
胡出生在威斯康星州的莱辛(Racine),在搬到上海之前,在澳大利亚、台湾和日本生活过。他觉得自己很迷乱。他说,“我是华裔美国人,但我不是大陆人,不过我很崇尚这里的活力。这是一个不管你来自哪里都能做自己的事情的地方,它是一个非美国的美国梦。”

这一点正是让三位ABC(美国出生的华人)决定移居中国的催化剂。他们都不是一出校门就计划进入餐饮行业的,当他们试着向当地的食客介绍自己的食物时(在上海这么做对生意兴隆很重要),他们都遭遇了文化冲突。

胡的顾客喜欢“点牛排、鹅肝和红酒,因为这是他们知道的、也是他们所认为的与奢华联系在一起的东西”。这就是迄今为止最大的障碍?

他说,“有人想要还价,在美国你能想象吗?”

还有些顾客不知道该怎么点菜。李说,年长的本地人可能担心不知道该怎么做而丢了面子,“所以他们只有在被外国人带着或者知道了怎么点菜时才肯来。”

胡最初投入了两百万元人民币(约合31万美元),最近已经收支平衡。李关掉了一些不赚钱的店,但是她说剩下的餐馆都有很好的业绩。苏的生意也已盈利。

三 个人最严厉的批评者却是他们的父母,父母亲们把厨房工作看成蓝领工作和无谓的牺牲。之前曾就职商业开发和咨询工作的苏说,他的妹妹当年进了投资银行,现在 是一名染发师。他说,“她追求她的梦想。我的母亲大发雷霆,‘我不能相信我们这么辛苦工作送你们上学,而现在我的女儿理发,我的儿子烤蛋糕。’”

胡曾就职于电子商务行业,之后经营一家古董店,当他宣布有意从事烹饪工作时,他的父母有些难以理解。几年以前,他的母亲还不时提醒他可以去读商学院,当他为家人的18个朋友准备了7道菜的晚餐后,母亲不再那么做了。

李说,如果问父母是否为她感到骄傲,他们都会说是,然而曾经有一度,“他们坚信我毁了自己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思想上的转变发生在看到她的餐馆的时候。李说,“他们的女儿在大陆成功了?这是很值得骄傲的。”

苏的母亲最终也理解了儿子。苏说,“和她一起打麻将的一个朋友指着一个拿着奥芙莉巧克力蛋糕的女子说,‘就是这个!这就是我跟你说过的那个牌子’。我母亲回到家里说,‘儿子,这是第一次我很为你感到骄傲’,当时是2008年。”

Sophie Friedman

--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取消订阅此网上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若有更多问题,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此网上论坛。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