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4日星期五

Re: [G4G] 《专题报导》网络课程 学无止境

日新月�,�然学无止境

Kasia Hu <hometown.kasia@gmail.com> 於 2011年11月4日上午6:29 �道:
《专题报导》网络课程 学无止境
记者罗旦兮/报导
October 16, 2011 06:36 AM | 6556 次 | 0 0 评论 | 28 28 推荐 | 电邮给朋友 | 打印
图片 1 / 14
以科技和全球研究著称的卡内基美隆大学,提供可获学分的网络课程。(取自卡内基美隆大学脸书)
沃德七年前中风导致半身不遂,下半身瘫痪,左手无法运作,坐在轮椅上连出门都很困难。有赖网络课程的快速发展,沃德全程透过网络与老师联系、自修课程,不 但将于明年拿到大学学位,还准备继续攻读心理学硕士。来自台湾的留学生小莹则是在纽约读研究所时,修了一堂网络必修课,她只记得要上网拿老师给的讲义、定 期交心得报告,结果「到现在我也不记得到底学了些什么。」

越来越多学校提供网络课程,为无法配合上课时间者提供绝佳的进修机会;著名大学如麻省理工 学院、耶鲁、哈佛,在「教育无国界」的理念下,将课程教材、影音内容贴上网,以不提供学分的方式,让全球有志向学者一窥知识殿堂。但这种「看不到老师、也 见不著同学」的学习方式,是否适合每个人?学校如何保证学生获得与课堂上相同的知识、值得发出毕业证书?学生又如何确定网络大学的文凭有没有用?不过可以 确定的是,随著虚拟教育的快速发展,未来年轻人的大学回忆,恐怕不再只是校园生活,更多的是端坐计算机前,透过视讯、网络讨论版,完成一门又一门的课程。

虚拟教室 遍布48州

根 据丕优民众与媒体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 for the People & the Media)今年8月的统计,全美目前有超过四分之三的大学(university)和学院(college)提供网络课程,近23%的学生曾经透过网络 修得学分;专门研究网络教育的史隆路学习调查中心(Sloan Survey of Online Learning)针对全美2500所大学和学院作调查,2010年约有560万名大学生至少修过一门网络课程,接受网络教育学生的比率增加21%,而过 去两年来接受正规校园教育者比率仅上升2%。

美国包括华府等48州皆有所谓的虚拟学校,其中29州提供全部网络授课学校。研究机构 Ambient Insight去年针对K-12年级学生和学校进行调查,指出全美约有超过50万学童所受的教育完全透过虚拟教室(Virtual Class),估计至2015年,全国将有1700万学前班至12年级学生接收虚拟教育,其中有逾400万学生将在网络上接受所有教育课程。

与传统的在家自学不同,虚拟学校和虚拟课程的课表依照各州教育厅规定,提供各年级学生与在校学生相同的教材、接受相同标准的教育,不过虚拟学校虽然一样有课表,但相对来说很有弹性空间。

原本在亚利桑纳州读正常高中的吉莱姆四岁起就练体操,每个星期要花上30小时练习,更要不停地到处比赛,上了高中后他发现兼顾学业与他心爱的体操简直是不可能的任务。

「上 了高中后,我几乎每天只能睡四个小时,很担心到底能不能顺利毕业。」吉莱姆每天在学校与体育馆之间疲于奔命,学业成绩一落千丈。吉莱姆高一结束后便转到网 络公立特许学校亚利桑纳联结学院(Arizona Connections Academy)上课,他可以自主挑选何时学习、何时练体操,或是在出赛时挪开上课时间。他今年如期从该校毕业,并已成为亚利桑纳州立大学 (ASU)的一年级新生。

另类求学 评价两极

尽管初、高中网络教育为 青少年学生开启另一扇求学之窗,但是对它的评价也正反两极,支持者认为网络教育可以让学生提早学习自我管理与规画,同时对想要加快脚步完成学业、或是像吉 莱姆这些挤不出时间到学校上课的运动员,不啻是较好的选择。而反对者则担心教育网络化,会迟缓青少年的社交能力、建立人际关系、领导能力,这些都是必须经 过与同侪互动才有可能培养的能力。

然而,与中小学相比,大学、研究所以及更高深专业学问教育,在推广网络课程时,由于高等教育课程涉及专业知识、临床实验、必须阅读的大量教材,以及如何评估学生是否获得与在课堂上相等知识,这些复杂性让虚拟课程实体化的困难度大大提高。

格鲁吉亚州的沃德今年28岁,七年前她连续六次中风,导致半身不遂、左手无法运用,只能坐在轮椅上。沃德的先生是职业军人,她虽然得独立照顾家中四个幼儿,仍想完成上大学的梦想。

「虽然想上学,但光是想到坐着轮椅、拖著残废半身在校园中穿梭,就让我感到焦虑,而且我得考虑家里的小孩,不可能长时间留在校园里。」在友人的介绍下,她进入凯普兰大学攻读应用行为分析,将于明年拿到学士学位的她准备继续攻读心理学相关领域。

不同设计 自主性强

位于堪萨斯州、拥有百年历史的综合性大学富特赫斯州立大学(Fort Hays State University),20年前开始提供网络课程,目前除了有针对学士和硕士学位的网络课程,还有逾50个考证照网络计画。

该 大学虚拟学院沟通策略师毕克(Hayley Bieker)指出,由于在虚拟学院授课的教授多半同时也在校园技相同课目,因此两者的课表相同,学生可以透过网络黑板(Blackboard),拿到网 络课程所需的教材、课程表、课堂主题和目标;她指出,春、秋两学期通常是16周,夏季则浓缩集中于8周内完成,由于在设计课程时刻意不同步,学生只要能在 教授规定的时间内交报告或功课即可,「只要学生有网络,不论任何时间、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学习」。毕克说,在虚拟学院,有些学生一学期只修三个学分的课 程,也有一口气修12至15个学分,「完全看他们的私人时间安排」。

不过尽管网络教育逐渐普及,高等教育学府在运用上显得较为谨慎,部分常春藤大学如麻省理工学院、史丹福大学、耶鲁大学虽然提供网络课程,但通常与校园课堂结合,学生仍须到校上课,或是在网络学习该大学的课程,但不具有获得学校学分的资格。

名校开课 报名踊跃

史丹福大学今年8月推出由史大电机系教授吴恩达主持的计画-在网络上提供三堂免费计算机相关课程,这三堂在史大最受欢迎的计算机相关课程,尽管不提供史大正式学分,但是开课信息甫上网,已有约6万人上网反映要注册选读。

三 堂课程内容分别是「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介绍人工智能」(Introduction to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以及「介绍数据库」(Introduction to Database),免费课程提供与史大相同的教材,包括全套作业、小测验和考试,选修者每周在每堂课得花至少12小时研读。

吴恩达教授指 出,网络课程所有内容都在网络上,「有些课程我们会要求学生在计算机里下载指定软件,但大部分课程内容可以透过网络视讯、讨论版等进行」,有时学生透过网 络可能可以获得立即解答,但要视课程内容而定,「例如『机器学习』这堂课,当学生完成一道程序设计,我们会立即告诉学生他们所设计的程序是否正确,这样他 们才可以立即修改。」但由于学生所在时区 (timezone)不同,学校不会要求学生们在特定时间登入上课,仅规定交报告的期限。

「与在 校学习的最大不同,是在校学生们拥有完整直接的帮助,不论是从教职员或科系助理,」吴恩达指出,网络课程与在校课程的不同处,除了回家作业会有些许不同, 且在校学生可能从老师或助教获得更多直接而即时的建议。不过在网络上完成课程者,会收到史丹福大学或该课程指导老师发出的「完成课程声明」 (statement of accomplishment )。

以科技著称的宾州卡内基美隆大学 (Carnegie Mellon)目前把逻辑、统计、化学、生物、经济和法文等十种课程以免费开放的形式,完整地放置于网络上。该大学的「开放学习计画」 (OpenLearningInitiative)同时提供免费但没有学分的课程,以及可获学分的正规网络课程,通常学生在本身学校找不到类似课程时,取 得学校同意后,可在卡内基美隆网络课程选择想修的课程,再回原校取得学分。不过此举学生可能同时缴付两边学费,花费不赀。

MIT「开放」 全球受惠

如 果说到提供免费的网络课程,美国知名大学麻省理工学院 (MIT)即使不是开先河之始祖,也至少是让全球好学者受惠最多的教育机构。2002年,MIT启动「开放式课程网页」计画 (OpenCourseWare Project,简称OCW),在网络上提供MIT几乎所有课程的教材,包括教授上课的影音录像、讲义、课本章节、小组计画、课堂测验及解答等。这些教材 不能用于商业用途,但可以复制和用于其它用途。

OCW外展部主任伍依芳 (Yvonne Ng)指出,MIT免费网络教学并非MIT正规教育,既不会拿到证书、不会获得MIT教职员和学生的学术建议与互动,网络上呈现的也非所有MIT的教育资源;透过网络学习MIT课程者,即使做了功课,也不会有教授改正。

由 于开放式课程数量多、科目齐全,又有麻省理工学院的质量保证,吸引了许多美国以外的使用者,尤其对于没钱去美国的第三世界教师、学生而言,这项计画让他们 得以一窥MIT的知识殿堂。MIT统计,该网页迄今提供逾2000堂MIT课程、约有6800万人次阅览使用。OCW的部分课程同时还提供中译版本。该网 页启动之后几年,台湾奇幻文化艺术基金会创办人兼执行长朱学恒雇请编辑与十多位义工联合将该网络教材译成中文,并获MIT同意将之与「开放式课程网页」连 结。

原本只计画做十年的开放式课程网页计画,去年被美国科学促进协会获颁教育类网络资源科学奖。MIT决定延长这项免费课程项目,同时加强 其服务范围-该计画置入「开放学习」 (OpenStudy)软件,让世界各地以往只能在家自学的学习者,可以透过视讯、在线讨论版,互相讨论同质科系的功课。

OCW执行主任詹姆丝 (Kate James)表示,尽管「开放式课程计画」已经被全球广泛的使用,但「对于如何利用与时渐进的科技去呈现MIT 的教材内容,好让整体教学质量更精进而正式,我们还处于很初步的阶段」。

这项在当时被外界视为是颠覆传统的行动,实施初期也曾被外界担心:到底谁会来用这些网络课程?

MIT 对此也曾感到好奇并前后做了两次调查,根据去年的调查结果,发现学生使用者为42%,教育学者和独立学习者分占9%和43%。有趣的是,12%曾使用该网 站的教育学者坦承他们把MIT的教育方式搬进了自己的课堂里,另有高达37%的教育者是用来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或是学习MIT教授们的教学技巧。

伍 依芳指出,MIT推出开放式课程网页后,有不少MIT大一新鲜人、或是即将进入MIT的学生,会事先在该网站了解课程内容,「甚至有些学生是因为阅览了网 上的课程,决定来MIT就读」。她指出,至少半数即将成为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在开学前即已在OCW网站上查询未来可能面对的教材并作预习;进入MIT 后,更有高达九成以上的学生使用开放式课程网页作为学习的辅助工具,「MIT新鲜人也透过OCW决定未来专业领域的攻读方向。」

另外一项让外界关注的是,难道MIT不怕因网络课程的开放、未来愿意付出数万元到MIT上课的正规学生会因此减少?不过这个想法很快就被事实给打破,因为网络上课拿不到MIT的毕业证书,想要进入高等学府的人仍是趋之若鹜。

缺乏互动 所学有限

在 伊利诺州立大学芝加哥分校攻读卫生政策与管理的台湾留学生小利因为冲堂,曾经选修一堂「健康规画与评估」的网络课程。「课程有课表,每周指定看书的特定章 节,老师每周把问题贴在讨论版上,我们就要在规定时间内看完章节内容,上去回答心得和老师的提问。」小利说,他从未看过上这堂课的老师,会遇到同课同学, 「也是因为课程规定我们要选一个机构去实习,然后做出评估报告」。

「有的课是因为太热门,除了课堂之外才会另开网络班;对学校而言也不啻为 另�财路。」因为许多没有时间到学校上课的上班族可以透过网络课程修学分,但小利认为与课堂上课还是有所不同。「老师在讨论版上贴问题,同学可以针对问题 去找答案,根本不用读完指定的章节。」另外网络课程也缺乏即时性的互动,学生将问题贴上网,也要等个半天到几天,才会收到老师的回答。「当然我们还是可以 用电邮或直接去找老师,不过这种情形很少发生」。

三年前在纽约普莱特学院(Pratt School)攻读硕士的小莹也曾经拿过一堂必修的网络课程,所有课程都是在网上进行,如果有问题,也是在网络上问老师,不需要去学校,「可是这样上课很 没有真实感,只要每星期登入、拿讲义,到现在我也忘了当时那堂必修课到底在上什么」。

远距教学 顾虑质量

「无 法确切掌握学生吸收知识的程度,可能是部分著名大学尚未考虑开设网络课程的原因。」一位在常春藤大学的行政人员指出,尽管网络教育为许多人提供了便利性, 但对学生的掌握度减少,即使有讨论版或定期测验,也无法确知学生是否真的学到了些什么,在维持学校教育质量的考量下,以现有的网络和科技条件,尚不足以让 知名大学愿意尝试。

以麻省理工学院为例,目前MIT仅有工程系统部门 (Engineering Systems Division)提供部分的远距离教育,学生有正规的课表,必须在指定的上课时间上网,家中计算机也需有视讯的功能,与该堂课的教授或助教直接对话。接 受该类课�的学生必须考虑自己的计算机设备和上网速度,另外即使提供远距离教学,学生仍必须参与校园的课堂时间。

伊利诺芝加哥州立大学也提 供部分网络课程,例如该校生物工程系的生物信息课程(bioinfomatics)。该系自2006年即尝试网络课程,至今已有100至150名研究所学 生获得学分,根据统计,选修网络课程的学生大约一半是芝加哥本地学生,另一半是外州或外国的。很多学生通过网上学习,转行进入生物医药公司或研究机构,另 一些由于自己对该领域很感兴趣而申请攻读博士。

该系华裔副教授吕晖表示,由于生物信息课程不需要做实验,主要是理论、算法、软件应用和编 程,学生可以透过网络进行互动;为了保证网络学生吸收到同等知识,在生物信息的网络课堂上,相当重视每个星期的家庭作业和小型项目的成果,确保大家有按照 课表进度读书;期终考试则是闭卷考试 (closed book exam),学校会联系学生居住附近的当地学校或图书馆,妥托人协助监考。他指出,这些考试是确保教学内容质量的方式之一,由于学生通过考试可以拿到伊校 学分,「我们在执行教学上也要做到更严格。」

同时在校园也有开课的吕晖认为,网络学生由于躲在计算机屏幕后,总是有两、三位特别害羞的学 生,即使功课遇到问题也不会主动提问,「但其实这个结果让我感到惊奇,」他指出,校园上课的学生有时会因为担心自己问了笨问题,宁愿先问同学,等过了几个 月后与教授熟悉了,才逐渐发问。吕晖说,在网络授课,老师和助教必须更积极,主动关心学生进度,联系可能遇到学习困难的学生,才能协助学生度过课业上的难 关。

富特赫斯州立大学把在校与网络课程一视同仁,不会因为透过网络学习而有什么偷懒的机会。毕克指出,尽管课目不同,但学生们都必须完成作业、小测验、考试、写报告以及参与讨论版上的讨论主题。

成本高昂 考验学校

制 作网络课程的成本也是各学校的考量重点。麻省理工学院花了1亿元、用十年时间将课程贴上网,哈佛开放式课程甚至动用八台摄影机记录上课情形;耶鲁大学将每 堂课贴上网的成本费用约在3万元至4万元之间,耶鲁大学估计至明年秋天,该校的「开放耶鲁课程」计画(Open Yale Courses)约可将36堂包括影音、讲义等内容的课程贴上网,供全球学生使用。

卡内基美隆大学的免费网络课程成本更大,每堂课约花25万元。

另 一项让大学却步的原因,是随著网络课程兴起,诈骗分子也跟著出现。联邦政府日前破获一个诈骗集团并起诉64人,这些人涉嫌利用人头向大学的网络课程报名, 申请助学金甚至联邦助学金、联邦助学贷款,然后人间蒸发。据统计,教育部于2005年至今已调查出逾百起同类型诈骗案,215人被捕判刑。

完全虚拟 先查认证

根据统计,全美约有上千所纯网络的虚拟大学,学生只要修满应修学分,就可以拿到该校的证书,可能从开学到毕业连一位教职员都没见过面,但是,这份文凭到底有没有用?

美国教育部指出,学校课程是否获得认证(Accreditation)非常重要,也是学生首先应注意的原则,只有取得获得认可的学校文凭,才会是未来找工作或继续求学深造的助力。

这 类「认证」并非联邦政府管辖的权责范围,它通常是由非营利的第三方机构进行审核评估,美国有许多类似的教育审核机构,但仅有少数为联邦政府认可。目前最大 的两个机构分别是高等教育协会议会(Council for Higher Education Association,简称CHEA),以及特殊与专业教育协会(Association of Specialized and Professional Accreditors,简称ASPA),这两间机构综合各州、各区以及全国教育委员会,与其它监督教育机构形成一个保护伞,确保学校提出的课程,师资和 内容皆符合高等教育的质量与意义。

获得认可的学校也因教育目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认证,一般大学包括史丹福、加州大学、纽约大学等是以学校的 整体表现取得学术机构认证 (Institutional Accreditation)和区域性 (Regional)认证;职业学校或针对某项专业领域而设立的学校,则须取得全国性(National)认证,全国性认证又分特殊专长教育、宗教和职训 等类别。

教育部特别指出,并非没有认证的学校就是违法经营,「认证」旨在确保该所学校提供的高等教育符合一定标准,也是对求学者接受知识的 一个保证。教育部也强调,教育部扮演的是「监督」的角色,各州教育部门及非营利学术机构才是审核者。另外部分学校提供海外教学的部分,由于不在美国境内, 课程内容不会获得审核。

如何确认一所学校是否获得认证,美国教育部网站列出至2011年8月全美获认可的学院、大学、研究所,网址为http://ope.ed.gov/accreditation/GetDownloadFile.aspx

指 导有意透过网络取得学位的网站Guide to Online Schools,也强调就读认证学校的重要性,因为未获认证的学校除了教育质量可能不完整、找工时学历不被雇主认同,还有许多缺点,例如转校时学分无法转 移或不被承认,无法申请联邦助学金、私人助学金,还有可能被超额收费。


Read more: 世界新闻网-北美华文新闻、华商信息 - 《专题报导》网络课程 学无止境

--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取消订阅此网上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若有更多问题,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此网上论坛。

--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取消订阅此网上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若有更多问题,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此网上论坛。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