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30日星期六

[G4G] <产量至上时代的“拐点”真来了>

产量至上时代的"拐点"真来了

<作者:张华强 2011-7-1 09:33:59 发表于:博客中国 >

点击收拢文章正文

<产量至上时代的"拐点"真来了>


张华强

针对媒体所反映的中小企业新一轮倒闭问题,浙江中小企业局近日以书面报告形式予以关注。有专家认为,目前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归根结底仍是转型压力。尽管中国的经济发展跃升世界"老二",但人们在振奋之余却不敢过于乐观:片面追求速度的诉求遭遇各种瓶颈,产量至上时代的"拐点"显现。尽管产能扩张的冲动依旧,但是转型课题的提出不能再作为钻空子的口号。

同质化生产能力的严重过剩

业界人士都想把企业做大做强,但是未必所有的事物做大做强都是一件好事。恐龙可谓陆生动物之大,堪为地球最成功的脊椎动物。但是,它的突然灭绝就给了人们一种相反的启示。有科学家们告诉我们,恐龙因为繁殖速度太快导致基因蜕化;种群数量太多,已超出了地球的承载能力;个体食量巨大,使食物极度匮乏。总之是它们的过大过强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企业虽然愿意把自己比作大象而不愿意被比作恐龙;但是当生产能力严重过剩时,同样会面临扩张生存的拐点。

针织行业的专家去年就做出预测,进入"十二五",量的增长将不再是重点。因为到"十一五"末,我国纺织品纤维加工总量将达3700万吨,占全球的45%,产能过大使得相关企业在买方和卖方市场上同时丧失议价能力,要想提高自己的生存质量,必须"转型"。无独有偶,汽车行业的专家最近不断发出预警:汽车企业产能规划过剩!据不完全统计,"十二五"期间,国内排名前30名的车企总产能规划已经突破4000万辆。车市产量一路走高,已超过我国汽车保有量极限。业内普遍认为,经过连续两年高速增长之后,今年我国汽车产销增幅将大幅回落。预测2011年国产汽车产销将达到2000多万辆,最高冲到2500万辆后就会掉头向下,将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

或许恐龙的悲剧太遥远,或许产能过剩狼来了的呼声不足信,更可能是跨越式的惯性刹不住,调控政策不得不一次次在事实上从紧:从保增长到促民生,由某些产品消费的鼓励到限制,从救市到一次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的比率,都不容相关企业无动于衷。国务院在1994年公布的首个《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中明确指出:"国家鼓励个人购买汽车......任何地方和部门不得用行政和经济手段干预个人购买和使用正当来源的汽车。"这样的精神还被首次写进党中央对"十五"规划的决议。而在"十五"规划行将出台之际,专家呼吁:中国不适宜进入"汽车大国"俱乐部,否则将会带来一场灾难。老百姓的感受是,家庭轿车从过去的一车难求到现在的遭遇"限行"和拥堵。在北京的第二轮购车摇号中,在规定的有限时间内,有29万余人申请购车。而按照计划,每百名摇号者中只能有6人左右获得购车资格。

当然,这种产能严重过剩是同质化的生产能力,主要指的是粗放的、较有"钱景"的、较低技术门槛的产业或者各部门、各地区的重复建设之类的同质化。比如钢铁产品结构虽然在向优化方向发展,但粗钢生产总量偏高的痼疾仍旧存在。国产不锈钢仅仅占国内市场不锈钢产品的30%以上,而粗钢在去年的1--4月生产21386.5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25.3%,去年4月份生产粗钢高达5540.3万吨,平均日产184.68万吨。因产量过高,直接导致企业和社会钢材库存大幅度上升,国内市场钢材供大于求。同样,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保障房供应不足的同时,商品房空置现象越来越严重。有关部门在调查中发现,即使目前不再有新的增量,北京现有的住房存量也需要2年才能消化掉。

拐点之后凸显新的增长螺旋

如果说市场"拐点"的出现不可避免;然而,社会生产未必一定会重蹈恐龙灭绝的悲剧,因为人与恐龙的最大区别是人具有理智,可以及时进行生产转型。这种转型并非推倒重来,一地鸡毛;人们可以采取技术创新等积极对策,使得产业结构和产品质量得到普遍提升。这不仅不会使GDP增长的趋势掉头向下,还可能形成新的一轮经济增长点,使整个经济呈现出螺旋式增长的势头。

如果以为经济转型是新的一轮跑马圈地,试图像过去那样通过抢占空白区域重新铺摊子,那同样走不出量的扩张老路。本田美国总部的总经理约翰*曼德尔认为:"作为一个产业,你不能为了追逐潮流从一个部门跑到另一个部门"。因为那样做不仅会继续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可能会丢掉自己的优势。也就是说,所谓经济转型不是外延式的另搞一套,而是一种内涵式的成长。2008年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给年末的圣诞礼品市场蒙上了一层阴影。然而,无论日子怎样紧张,圣诞节人们还是要过的。所以,沿海一带的玩具礼品生产商没有放弃自己的努力,努力增加科技含量,使圣诞礼品更加适销对路。结果,出口产品量虽然减少了35%,但是交易额增加了15%。

市场"拐点"的出现无疑将加大企业的成本压力,这时候,经营管理者如果以为生产转型需要通过裁员或者减少劳动者的收入来实现,同样会适得其反。2010年春节过后出现的"用工荒"告诉我们,此次量的扩张市场"拐点"的出现伴随着薪酬上涨的强烈诉求。其间并非完全是招不到一般工人,而是招不到技术熟练的工人。记者调查发现,今年的劳务市场上,企业承诺的工资待遇普遍增长了20%左右。尽管如此,关键岗位的熟练工人依然是高薪难求。这就告诉我们,量的扩张市场"拐点"的出现,是"暴利"时代的终结。管理者必须放弃继续分享人口红利的幻象,真正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技术含金量完成生产转型的任务。这样一方面需要以提高劳动者收入的办法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市场的信心;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鼓励创新,增强对技术熟练工人的吸引力和归属感。

产量扩张市场"拐点"的出现固然反映了市场一定程度的饱和,但同时反映了消费者提升生活质量的诉求。因此生产转型需要在自觉限制产量的同时,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在努力克服资源瓶颈的同时,完成产品和服务品质的提升。其中最基本的一个要求,是为消费者提供质量保证,杜绝假冒伪劣;同时要防止利用概念营销等方式换汤不换药,"忽悠"消费者,恢复企业诚信。在2010年丰田公司的"召回门"中,在美国举行的针对丰田汽车的听证会上,丰田汽车美国销售公司总裁兼首席运营官詹姆斯・伦茨承认,公司近几年"不像以前那么专注于质量了"。丰田总裁丰田章男在承认过去几年,丰田汽车业务过于急速发展:"坦率地说,我对丰田增长太快感到担忧。对丰田来说,首先是安全,其次是质量,再次是销量。"在这里,安全使用是目的,质量是保证。

及时完成经营思想的调整任务

面对产量扩张的"拐点",务实的管理者当然不能停留在抱怨环境上;在经营领域的选择上虽然不能"急停猛拐",但是在经营的价值导向上却需要"脱胎换骨",及时确立经营思想的新导向。昔日的"烟草大王"褚时健获刑后,办理了保外就医,回到玉溪家乡哀牢山租山种果,同时在思想上亦完成了一次"鹰的重生"。生产转型和褚时健的归隐虽然不是一回事;但是褚时健种植的冰糖脐橙受到市场欢迎,甚至供不应求,却可以让我们看到经营思想新导向的积极意义。我们这里所说的经营思想不是抽象的理念,是和生产转型的"愿景"密切相关的。

生产转型固然要淘汰一些技术落后的中小企业,但最终的结果并非仅仅是所谓的整合。如果以为通过规模效应可以提高企业竞争的竞争力,同样不利于技术的进步。因为那不过是被人吃掉或者吃掉别人的游戏,形成寡头后的竞争依然是同质化的竞争。而生产和服务的质量提升才可以促使中小企业焕发新的活力,在被规模较大的企业容易忽视的地方继续发挥自己的优势。比如医药流通领域的整合趋势在2010年已十分明显,即使未来只会留下两到三家全国性的医药流通企业,但那主要是对上游医药生产企业产生影响;而医药流通市场的"大蛋糕"在基层。未来三年,落后地区还将再兴建5000个乡村卫生站、2000个县级医院和2400个城市社区诊所。这并不是医疗机构向落后地区的简单延伸,而是要让城乡居民在基层也能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在生产转型的努力中,产品和质量的提高固然要讲究品位,但这并非"贵族化";而应当从资源浪费污染型向资源节约环保型转变升级。同质化生产能力的严重过剩是因为受到相关资源的限制,而生产转型的贵族化恰恰容易造成更大的资源浪费,使得有限资源被少数人攫取。比如房地产开发的"贵族化",一些地方对城市形象过度求新、求大、求洋,忽视城市服务功能建设,大楼越造越高,设施越来越洋,以获取超额利润;可普通百姓或者感到生活不便、生存空间狭小,或者根本买不起。一方面大型公共建筑往往投资大、土地资源利用率低、建筑能耗高,成为资金、土地、能耗的黑洞;另一方面,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普遍面临资金筹措困难的压力。同样的例子还有铁路建设向"高铁"的转型,老百姓根本坐不起,春运紧张的现象依旧。这并非需要彻底取消"豪宅"、"高铁",而是说在经营思想上不能依靠对资源的奢侈利用实现产业升级。

如果说生产转型需要通过技术升级和知识创新来实现,那么它的理想状态是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以摆脱屈居"微笑曲线"中附加值低端的尴尬。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型升级,这里高附加值必须有实质性的技术含量,并且具有可持续性。比如绿色产品,并不是在所谓的低碳经济中钻空子,必须从添加剂到核心成分形成一种环保价值链,以保证延伸到上游和下游产品和服务的可持续性。作为世界光伏领域近年来表现最出色的中国企业之一,英利新能源公司一直在用自己的行动阐释着"微笑曲线"附加值低端的破解之道。他们从采用新硅烷法制备硅料的六九硅业,到高效率的熊猫单晶电池,再到飞轮储能技术,逐步实现了自主创新。尤其是"熊猫"N型单晶硅高效电池具有双面发电能力,从而大幅提高了电池发电的效率与转换的空间。在他们看来,世界市场只会越来越大。

邮箱:zhanghuaqiang54@yahoo.com.cn

--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取消订阅此网上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若有更多问题,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此网上论坛。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