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3日星期五

[G4G] Re: 《金融时报》中国大举购入日本长期国债

2011年05月09日 15:43 PM

当笼罩人民币的光环消失时

字号

FT中文网编辑:

《人民币挑战日元? 》一文作者所提供的研究结论,在学术理论上有其可取之处,但在实际操作中相去甚远,而且与我们的现实感观格格不入。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所持的人民币在国内的购买力直线下降,通货膨胀预期仍在加强。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的通货膨胀率仍然未见底。政府与一些学者把中 国的高通胀归咎于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扬、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国内外游资投机炒作商品,但很少触及高通胀的本源:央行被动滥发钞票。当然,除了央行 被动滥发钞票之外,上面所提到的原因也是推高通胀的部分因素,但我们不能舍本逐末,倒果为因。

我不否认,人民币作为一种国际储备货币会给中国乃至世界带来巨大好处,我把这种好处称为“货币红利”。问题是,人民币具备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潜力,但以目前的实力与状况跟国际储备货币的要求相差甚远,这也是众多学者很纠结的地方。

人 民币的购买力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变异,即“对内贬值、对外升值”,特别是相对美元升值。这种变异使得国际金融市场对人民币真实价值的估计出现很大的混乱, 有人看高,有人估低,混乱的信息进一步恶化了人民币币值的稳定性。这从中国在很多国际贸易上的纠纷以及国内外研究机构对人民币币值的研判中可以看出来。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保守派认为,若人民币实现可自由兑换,中国的贸易出口行业将遭遇毁灭性灾难,很多中国人将会失业,引发社会动荡;而激进派认 为,政府过度管制资本市场,特别是利率市场与汇率市场的管制,将会进一步压低资本成本,造成很大的资本市场扭曲,同时也将让国有大中型企业更为依赖国家资 本市场上的“隐性资金补贴”与“不对称金融力量”,获取超额垄断利润,挤压民营资本与民营企业的发展空间,并且造成越来越严重的收入差距。两派的观点对中 国政府的决策有很大的影响力,导致政府的决策经常处于摇摆不定,反反复复之中。

这就是人民币在国内的现实情况。再来看人民币在亚太地区所做出的贡献,或者所处的地位。亚太区域的国家或者地区,只要想在国家之间发生国际贸易,都 希望有一个稳定的“锚”货币作为结算货币,特别是在全球美元泛滥,对其信心下挫的情况下,人们更愿意寻找一种能让大家广为接受的结算货币。

环顾全球,美元、日元、欧元、英镑这四种全球货币都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信任危机”,而中国的经济实力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贸易国,而且中 国政府当局也希望避免过度使用美元而造成的损失,愿意在自己掌控的范畴内开展更大范围跨地区贸易人民币结算,这本身也是符合自身的利益。人民币作为亚太地 区广为接受的结算货币,不是人民币具备了国际储备货币地位所附带的结果,而是国际贸易出现新一轮“货币避险”的自然选择。也就是说,人民币实际上成了亚太 地区贸易港避免更大风险的首选之币,等这个风险逐渐消退时,人民币的本来面目就会慢慢还原,国际社会赋予人民币的光环也会一起消失。

的确,中国政府正在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步伐。但是人民 币国际化进程并不是完全由市场力量主导,而是政府力量强力推动的结果。这种政府主导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就像中国地方政府过度追逐GDP的效应是一样危险 的,因为没有一个人或者一个政府有能力收集国际金融市场上全部投资者的信息,政府的决策通常与投资者的想法相差十万八千里。这种信息谬配将会严重扭曲市场 资源的正确流向,也会催生“政府市”,削弱市场力量。

人民币要想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就应该在国内金融机构与金融制度改革上下定决心,消除国际社会以及国内老百姓对人民币的不安全感,而不是为了解决一些短期问题采取技术性的变革。这种顾短期、舍长远的做法最终是要承担很大社会成本的。

最后,我对作者的乐观结论持保留态度:人民币要真正挑战日元,就必须苦练内功,不能单单从计量模型里面寻找现实的世界。毕竟,现实世界从来不是模型创造出来的,而是无数普通人对这个现实世界所映照出来的反馈。

读者:陈飞翔


2011/5/13 Kasia Hu <hometown.kasia@gmail.com>
2011年05月13日 06:27 AM

中国大举购入日本长期国债

英国《金融时报》 林赛•维博 东京报道

 

中国3月份购入的日本长期债券和票据达到至少自200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不禁令人猜测,中国可能正在实现外汇储备的多样化,增持日元资产。

来自日本财务省的最新数据显示,3月份中国内地净流入一年期以上日本债券的资金达到2345亿日元(合29亿美元)。这标志着连续6个月的净买入,尽管前几个月的购买量小得多。

分析师们表示,鉴于中国不愿把所有外汇储备都投入美元资产,同时在欧元区部分债务市场面临压力之际,中国可能也在设法避开欧元,因此中国有理由购入日本债务,作为其外汇储备的一部分。

分析师们表示,日元是一个有吸引力的选择,因为它是除了美元和欧元之外一个具有高度流动性的市场。

“这 很可能是更长期多样化战略的一部分,不只是持有美元资产,可能还有欧元,因为他们的资产组合中欧元资产偏多了一些,”法国兴业银行(Société Générale)亚太利率策略主管克里斯蒂安•卡瑞罗(Christian Carrillo)表示。“我很怀疑他们只是在执行购买日本长期债券的计划。”

不过,分析师们警告,日本财务省公布的流动数据仅反映一小部分实情,因为相关数据仅追踪了交易在哪里进行,而不说明拥有债券的真正买家。换言之,中国内地极有可能通过伦敦、纽约和香港等金融中心进行更多的日本相关交易。

尽管日本数据显示,中国近期在积极买入日本长期债务,但另一方面,中国在3月份大幅增加了对货币市场工具(一年期或更短期的票据)的净出售,达到4157亿日元,为连续第五个月净出售。

“你可以说,也许他们开始尝试买入(长期)债券,同时为了让资产组合的风险保持中性,他们可能出售了许多短期债券,”卡瑞罗表示。

外界无从得知中国正在买入的日本长期债券的期限究竟有多长。但是,尽管中国方面的交易量上升,其总量对市场的影响将是有限的,因为日本政府3月份的发债量很可能接近10万亿日元。

日本国内投资者对日本国债一直有稳定的需求,他们持有日本巨额国债总量的大约95%。不过,鉴于日本政府有可能为一项追加预算发行更多债券,以便为3月份毁灭性的地震和海啸之后的重建工作筹措部分资金,扩大投资者基础将是有益的。

去年中国曾引发各方热议,当时日本的国际收支数据显示,中国对一年期或以下的日本短期票据的净购买量大幅增加,引发了外界对中国意图及其对汇市影响的辩论。

译者/和风


--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取消订阅此网上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若有更多问题,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此网上论坛。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