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里来四月走"
"人道主义没户口,五月里来六月走"
Sent to you by 参考消息 via Google Reader:
文/周兼明
汶川地震,举世同悲。
一个个生命就这样泡沫般消逝了,让人不能不感叹生命之脆弱;一个个生命又那样坚韧地在废墟中存活了,让人不能不赞叹生命之顽强。
无论脆弱还是顽强,都令我们感动,因为我们拥有同样的生命——而这一认知,正是人道主义思想最深厚的根源。
共和国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一刻,像今天这样,普通民众的生命得到如此高度的尊重:从震后第一时间温总理赶赴灾难现场开始,"拯救生命"就成了高于一切的目标,短时间内10万大军受命救援,征调全国各地医生紧急入川,安排专列和客机运送伤员,接受国际救援;而民间不仅踊跃捐款捐物,排队献血,还涌现出大批志愿者,不避危险,自发赶赴灾区救助。
也从来没有哪一刻,像今天这样,不但十分关心生者的安全,还非常在意逝者的尊严:将无法确认身份的遇难者遗体,进行编号、记录、拍照、提取可供DNA检验的检材,统一保管和检验,建立遇难人员身份识别DNA数据库——更是破天荒第一次,政府设立3天哀悼日,让共和国的国旗为普通民众而降。
那一刻,世界震惊了。从国家领导人到平民百姓,从亿万富豪到残疾乞丐,思想分歧不见了,身份差别隐没了,整个中国满溢着数以亿计的人以各种方式表达的关爱与支持——太可怕了,13亿多人凝成了一个符号;太可敬了,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笼罩着一种纯情。当汽笛长鸣、国旗半垂时,天地间只有一个东西在冉冉升起,那就是飘扬在亿万人民心中的人道主义旗帜。
是的,在这个时刻,正是人道主义统领了中国。
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但我们这个民族在文化基因方面也有缺陷,那就是人道主义精神的匮乏。尽管也有"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的古训,但它显然太小太弱了,在"仁、义、礼、智、信"这5项核心价值里面,没有一项是针对生命本身的尊重与爱护。似乎只有王图霸业、革命理想,才是几千年历史的主题。我们曾经担忧,有着这样的文化基因,经历了几十年斗争哲学的熏陶,承受了商品经济利己思潮的冲刷,国人的精神会不会沉沦不振?人文思想能不能碎裂沉寂?而"5·12"大地震,则让中国人看到了希望:原来政府是能够付诸真诚顺应民意的;原来社会还存留着这么多令人感动的精神;原来在我们广大国人的人性中,同样还存有那么多可以闪烁、可以发光的温情和关怀。
——不需要圣人的教导,不需要哲人的启蒙,只要给人道主义适当的时间和空间,让它成长壮大,一个开明政府、文明社会的基调就奠定了。
灾难会过去,激动与伤怀也会过去,但对于生命的高度尊重,不应该随之成为过去,不应该仅仅体现在抗震救灾期间,而应该成为这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念和基本行为规则。要把对人道主义精神的传播与弘扬,当成是日常生活的常态:上至国家制度的改变,要让哀悼日负载"生命重于一切"的使命而从此走进社会进步史,规范这个制度,让它成为国家惯例,以后达到某种程度的灾难就应该举国哀悼。中到对民间人道主义组织多给予理解和宽容,建立健全民间慈善机构的形成和运作机制,让民间力量在健康的氛围里健康成长。小到对各类犯人(包括某些持不同政见者)实施惩戒的时候也要体现人道主义精神。
没有人道主义的底蕴,就不会有理解与宽容,也不会有协商与妥协;现代民主与法治,就没有栖息的土壤和维系的源泉。如果我们的政府,在以后的施政行为中,都能够像此次救灾中表现的那样,将"人的生命"放到最高位置;如果我们每个中国人,心中时时有爱,有感动,有对自己与他人生命一视同仁的尊重,那么中国的崛起,绝不会只是昙花一现的梦幻,而必将成为人类文明进步史上不朽的丰碑;明天的中国,也必能无愧于她曾经伟大而辉煌的昨天。
"5·12"不常有,然人道主义却可以常驻。
来源:2008年第16期 总第293期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 Subscribe to 凤凰周刊 using Google Reader
- Get started using Google Reader to easily keep up with all your favorite sites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 Google 论坛"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在此论坛发帖,请发电子邮件到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论坛,请发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更多选项,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该论坛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