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3日星期二

[G4G] 中美人权对话(魏京生)

中美人权对话(魏京生)
2011-05-03
今年的中美人权对话刚刚结束。事前美国国务院人权局做足了秀,说了一些所谓的狠话。美国的一些媒体也帮助炒作了一阵子,说什么不同寻常云云。结果差不多
是悄悄的收场了。

这种威胁是说给美国老百姓听的,不是拿来吓唬共产党的。就是美国老百姓也早就听得不耐烦了,所以媒体避之唯恐不及。生怕这种不成功的作秀继续搞下去,会
成为奥巴马和民主党的竞选毒药。

为什么会这么尴尬?我们先从人权对话的历史来分析。1989 年那场大屠杀,让全世界人民都愤怒了。中国的人权,对于各国特别是美国人民来说,已经不是
他人的瓦上霜,而是差不多等于自家的门前雪了。公然使用坦克机枪屠杀自己的人民,已经超过了纳粹的底线。就像你隔壁住了一个大白天杀自己儿子的暴徒一
样,不能不让人心生恐惧吗。

选民的恐惧就是民主政府的压力。于是各民主国家都对中共采取了最低限度的制裁措施。但是有些人不高兴,因为制裁阻挡了一些资本家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赚
大钱的机会。顺便说说,最近北非的茉莉花革命,西方政府扭扭捏捏迟迟不作动作。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相对于抢夺石油控制权的伊拉克战争,态度有天壤之
别。

西方的政治家在选民和大资本之间,左右为难。这时候就有学者们出来给政府排忧解难了。发明了很多折中的办法,逐渐缓解人民的恐惧和愤怒。例如著名的亚洲
特殊价值观;发展经济可以自动进入民主社会;先发展中产阶级公民社会就可以自动进入民主;发展教育提高人民素质才可以建立民主;全民信仰基督教是民主的
先决条件等等。不一而足。

还是中国人的实用主义比较有效。港台同胞们不声不响的打破了制裁,抢占中国的市场。打破了西方人的道德底线。一时间大批商人涌进中国,势不可挡。各国人
民的恐惧和愤怒却消失得比较慢,很不平衡。政府有责任出来排忧解难,学者们就及时地想出了相应的办法。这就是人权对话的来由。

政府郑重其事的出面对话。不可谓不重视,美国老百姓可以放心了。毕竟,民主国家的老百姓对政府的信任度还是很高的。一般都认为政府既然出面了,就不会敷
衍了事。中国政府再放几个知名人士配合一下,足以欺骗美国老百姓了。至于说空口说白话不会有什么效果,双方官员都心知肚明。这场戏是演给双方老百姓看
的。看戏的知足就行了,还要什么效果呢?

不过林肯总统有一句名言:你可以骗人于一时;不可能骗人于永远。就是再漂亮的作秀也有审美疲劳的时候。由于言论自由和有良心人士的批评,公众越来越看透
了这场骗人的把戏。

几年前布什政府已经忍无可忍,中断了这场丢人现眼的人权秀。而且退出了另一场更加旷日持久的人权秀,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从布什政府的角度来看。如果只是
欺骗而没有实质效果,还不如不作。在商人们的巨大压力下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措施,也就只能不作了。何况人们的记忆有时间的限制,时间会磨灭对伤痕的记忆。
中国人自己尚且如此,何况外国人民。

在这种背景下,奥巴马政府为什么要重行启动人权对话和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的事务呢?而且是在宣布人权不是重要关注内容之后,又重新启动人权对话。这说明什
么呢?而且一旦启动就立即得到了中国政府的欢迎和配合,这证明了什么呢?这至少证明了中国政府确实需要这个所谓的对话,来达到缓和国际压力和欺骗中国老
百姓的目的。

中国老百姓有了这根救命的稻草,至少暂时转移了注意力。不去寻找更有效的救命措施了,这就适合了中共的需要。达到了继续欺骗人民维持独裁统治稳定的目
标。这是中共维稳措施的重要政策。所以有住在香港的叫做"对话基金会"的组织在积极为此操作。

那么美国的政客们会得到什么呢?可以稳定的在中国剥削廉价劳动力的资本家们,会成为明年竞选的捐款者。胜算在握的政客们不会不动心。民主政治就这样被独
裁专制给收买了。看来西方的民主也不是没有软肋。

重要的不是人家如何维护自己的利益。而是我们中国人必须懂得主要靠自己努力的道理。看看最近的两件法律案件可以有一个比较。

艺术家艾未未的强迫失踪案,不可谓国际关注不够。结果到现在还顶着不办,连通知家属这样简单的措施也不动。明显就是在公开显示蛮不讲理的霸道。你就是人
权助理国务卿来中国面谈也没用。因为共产党早看穿了美国政客的把戏,本来也没当回事儿。有美国资本家撑腰,我是流氓我怕谁。

另一场重庆李庄的案件就截然不同了。网民的强大压力反映的不仅仅是普通老百姓的意见。也包括了共产党员和部分商人的恐惧。在国内政治势力的强大压力下;
在国人对人权的重新理解中。李庄的案件关系到大众的安全;包括大部分共产党人的安全。薄熙来虽然刚刚获得中共高层的排队支持,也不得不在强大的压力下收
回了自己的阴谋。

看到这儿我不禁想起了一句宗教名言:自己不努力,上帝也没法儿帮助你。

(文章只代表特约评论员个人的立场和观点)


Copyright (c) 1998-2011 Radio Free Asia. All rights reserved.

--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取消订阅此网上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若有更多问题,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此网上论坛。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