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拘留、抹黑、孤立外还有什么毒招?
打印版 【 阿波罗新闻网2011-04-12讯】
中国经济真的强大了,中共政府手头上的钱的确多了,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委实提升了。但这一切物质上的进步都没有改变北京当权者的本质,都没有让当权者
变得更文明。甚至可以说,富起来了的北京当权者比以前更卑鄙,比以前更不懂得尊重人民的尊严,比以前更肆意践踏人民的自由与权利。
敢言的行为艺术家艾未未先生在没有确实罪名,没有确切罪证的情况下被当权者拘捕扣留已超过一星期。除了经办案件的人员及政府高层外,谁也不知道他身在何
方,谁也不知道他所犯何事,谁也不知道他的案子将如何处理。即使家人不断到公安机关查询,不断向知情人士打听都不得要领,都无法知道他是否一切安好。艾
未未母亲已因此而焦虑不已,身体健康受到影响。
然而,这种鬼鬼祟祟的拘捕手法,这种迹近绑架的手法只是一连串打击践踏艾未未的序幕。接下来便来个"人格谋杀",当权者开始利用手上强大的宣传喉舌抹
黑、丑化艾未未的人格及作为。首先是外交部发言人在没有任何根据证据下"证实"艾未未因涉嫌经济犯罪被调查。接着,官方喉舌新华社发表文章,引用一些网
上未经查证的消息及批评,指控艾未未逃税、抄袭及侵吞艺术界资金;又引述一些不知名的内地艺术家贬低艾未未的成就,认为他只是个三流艺术家,成就远不及
父亲── 著名诗人艾青。艾未未的艺术成就有多高当然可以讨论,有艺术工作者批评他只是三流人才也不奇怪;但当权者已把艾未未关起来,艾未未根本连反
驳、申诉的机会都没有,只能任由一众网上匿名人士抹黑、中伤。更重要的是逃税、抄袭、侵吞他人资金都是严重的刑事罪行,足以摧毁个人的前途与名声。新华
社居然拿网上未经查证的材料及流言指控艾未未犯罪,居然在没有任何确切证据就提出极严重的指控。这不是在混淆视听,"谋杀"艾未未的人格吗?
除了拘捕、抹黑外,北京当权者还有一记毒招,那就是孤立!艾未未是个有心人,对敢于站出来维护公民权利,维护弱势权利的人都会慷慨支持,有时是声援,有
时是提供各种各样的实质协助。此所以他跟内地很多维权人士都成了好友,包括为毒奶粉案受害人奔走的赵连海。今次艾未未出事,他的朋友包括赵连海一一站出
来声援,公开要求北京当权者尽快释放他,以免激化社会矛盾。只是,中共政府不但容不下特立独行的艺术家,不但容不下有独立思想的公民,更容不下路见不平
的仗义精神,更容不下有难同当的朋友情谊。声援艾未未的声音一一被遏止,支持他的人一一被铁拳与巧言劝退。就这样,艾未未变得孤立无援,只剩下自己一个
人跟武装到牙齿的当权者对抗。
显而易见,北京当权者今次拿艾未未祭旗,目的是在社会制造红色恐怖的气氛,警诫所有维权人士不要再挑战政府,不要再仗义执言;否则不但会像艾未未那样突
然人间蒸发,更会被当权者的爪牙弄的身败名裂,更会被当权者弄的孤立无援,失去朋友、社会的声援与支持。
但是,没有人敢仗义执言不等于社会就和谐了,不等于社会矛盾就消失了。当艾未未、赵连海等都不能再发声,都不敢为不公义的事打抱不平时,人民的怨气与怒
气只会无处宣泄,最终来个总爆发,杀当权者一个措手不及,令社会难有安宁!
本文网址:http://www.aboluowang.com/comment/data/2011/0412/
article_19043.html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刘诗雨 来源:香港苹果日报
On 4月12日, 下午8�20分, kkkim <kaosongcon...@gmail.com> wrote:
> 艾未未发掘的一块时代拼图
>
> ---------------------------------------------------------------------------------
>
> 9年前我着手研究中国政府如何控制媒体之时,感到缺少一块拼图,即中国媒体人对政府控制媒体的经验自述。我当年虽然存有6本工作笔记,
> 但一则本人是著述者,不能强调个人经验;二则我所供职的媒体并没有全国影响,因而这一块就只好留白了。但我心存希冀:中国有成千上万个媒体人,说不定会
> 有某位有心人为历史留下一套详细的工作笔记。
>
> 艾未未2010年12月2日对16位媒体人的采访,从某种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陷。他采访的媒体人均供职于现阶段有全国影响的媒体,其中
> 既有南方系列,也有在属于"外宣刊物"的《凤凰周刊》,还有新兴媒体互联网的总编。作为采访者的艾未未能够针对不同的访谈对象机智地设问与追问,将媒
> 体、媒体人在中国这一特殊政治环境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大都涉及到了,算是为这段时期中国政府控制媒体留下了一份媒体人的职业体验文本。如果说中宣部与新闻
> 出版总署颁布的各种法规性文件算是控制的骨架,这些访谈则有如血肉,让人看到了许多控制的细节。
>
> 首先,这篇访谈触及到中国政府-媒体-民众这三者之间的真实关系。早在十多年前,中国媒体人就知道媒体在西方社会被称为"第四权
> 力",中国的利益受损群体也早就学会向媒体求助。但面对国家权力无处不在的控制,媒体人确实产生一种深刻的职业无力感:"因为你感觉到一个无形伞,它控
> 制了你,你没有办法"(喻尘)。这一"无形的伞"在中国的政治语境中,指的当然是政府无所不在的控制,这种控制让媒体人每天都在考虑如何自律,如何确定
> 新闻的安全边界,如何能够既不辱没媒体人的职业道德又能够保媒体平安----我当年在媒体工作时面对宣传部门的经常性指责曾感叹:在中国媒体工作,犯错误是
> 绝对的,不犯错是偶然的。没在媒体工作过,或者在媒体工作却从不触碰敏感话题的人,根本无法体会这种走钢丝的感觉。
>
> 在这种控制下,媒体人即使想站在公正的立场上,报道利益受损者面临的剥夺与不公,以影响政府决策,也经常有心无力: "作为新闻媒体
> 来讲他就是飞蛾扑火的感觉,前面一片汪洋大火你飞进去之后,就可能一点作用都起不到,增加你职业的挫败感。"(符伟)
>
> 其次,这篇访谈展示了媒体人如何在政府控制的缝隙中打插边球。由于新闻事件发生的不可预知性与网络传播的快捷及广泛性,政府控制媒体注定
> 无法象毛时代那样滴水不漏,"从新闻报道这方面来说,被限制住的题材越来越少了,报道出来的内容越来越多,越来越是不可控制了,......当局控制新闻的手法
> 可以说更专业,更严厉,并且更有效,但是他们的主观和客观是背离的。他们总体上是没有一揽子的计划和方案。"(程益中)这种状况给了媒体人一定空间,比
> 如打时间差,在上级禁令没下达之前赶紧报道;或者从另一个角度另辟蹊径,"合法越界"(杨磊)。在艾未未VS陈晓莹的访谈中,两人对2010年上海大火
> 采访的细节,能让读者体会到中国先进媒体人的含辛茹苦及见缝就钻的精神。面对无处不在的"上级"的多头管理,媒体人还得学会如何与"上级"打交道。当上
> 级来邮件通知说某报道"不可以"时,"我们现在问为什么不可以,这也是一个不停地交涉的过程。"(杨磊)
> 艾未未对《新京报》社长戴自更的采访,凸现了在中国做一家负责任的媒体之艰难。"感受就是做新闻不容易吧,在中国,挺累。就是把握那个
> 平衡挺辛苦。"这"平衡"就是在当局容忍的底线与媒体的责任底线(即戴说的"知识分子的骨气")之间寻找一个"点",既能让媒体不堕落成"喉舌",又能
> 让媒体存活下去。戴自更对琐事一点一滴的叙述,以及他经常感受到的压力,几乎是每家有责任的媒体负责人的日常生活。(《南方周末》创始人左方曾苦涩地自
> 嘲:"写检讨是南周负责人的基本功"。)
>
> 第三,从艾未未对这群媒体人的采访中,我看到了值得高兴的现象:在媒体从业者当中,一个价值共同体正在形成。这个共同体的底线是要讲"常识",对民主、
> 自由等价值观有正确理解。虽然这个共同体还只存在于全国少数媒体及几家网站当中,但我相信这个共同体有如火种,将不断燃烧并照亮中国的媒体行业。若干年
> 前我曾说过,中国以《南方周末》为主体的南方报业犹如中国媒体业的黄埔军校,它培养了中国第一批有职业精神的真正媒体人,这些人现已逐渐成为媒体行业的
> 骨干,对推动中国新闻自由化具有重大影响。
>
> 目前中国媒体业的现状是:一切都已成形,一切都未稳定;生中死,死中生;生无穷尽,死无止境。艾未未这组访谈展现的正是中国媒体人在严厉控制下的困惑与
> 韧劲,它补足了我一直在寻找的一块拼图,这块拼图对研究极权国家的媒体控制非常重要。
>
> (艾未未在北京举行的"八小时论坛"上与16位媒体工作者的对话内容节选http://www.bullogger.com/blogs/aiww/
> archives/373835.aspx)
>
> (原载于何清涟VOA博客,2010年1月20日)
--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取消订阅此网上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若有更多问题,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此网上论坛。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