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4/29 kkkim <kaosongcongvn@gmail.com>
蔣經國蓋棺論功過◎孫慶餘
蔣經國遺體訂於元月30日舉行葬禮,隨即奉厝桃園大溪。在國民黨蔣氏王朝正式落幕的現在,評定這位在台時期影響力及重要性皆高於「老蔣」的「小蔣」,可
謂恰當其時。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時身便死,一生真偽有誰知?」這是白居易對政治人物在不同階段有不同功過的感嘆。評定蔣經國也一樣。如果蔣經
國在85年過世,他最多是一個工於權術的獨裁者,一個為德不卒、形式重於實質的國民黨本土化發端者,他的主要成就在於他所外行的經濟。如果蔣經國在89
年過世,他可能是國府本土化及民主化的奠基者。而蔣經國在此時此刻去世,則只能說他為國府的本土化及民主化開啟了可能性,為民間的活力放鬆了桎梏,同時
在制度上留下了不確定,除形式上的解嚴外,沒有一件改革大計付諸實施。
政治人物的功過的確難於論定。被視為蔣經國最大成就的經濟,其實蔣經國著力之處不多。台灣國民平均所得雖在他統治期間由一千多美元增至五千多美元,但奠
定此一成就的出口導向經濟卻在五六十年代早已打下基礎,當時蔣經國還曾以蘇聯那套反對經濟自由化。七八十年代的台灣經濟大豐收是五六十年代政策的果,此
時蔣經國開始手握財經大權,理應負工業升級之責,但技術密集及資本密集卻腳步緩慢,原因在於國民黨懼怕私人資本過度發達,脫出國民黨控制,舉凡開放銀行
及外匯管制、健全股市、發展大商團及多國企業等皆未及早綢繆。其結果,工業未升級,游資無出路,投機炒作盛行,外匯出超又累積到七百多億美元。等到美國
要求台灣經濟自由化及國際化的壓力紛至沓來,台灣也陷入手忙腳亂,新台幣被迫節節升值,工商界大多面臨了救亡圖存的窘境。
蔣經國經濟成就運氣成分多
因此,蔣經國統治期間台灣的經濟成就,與其歸功於他,不如歸功於幸運及客觀的成分,有如雷根任內美國的經濟好景一樣。其中象徵蔣經國最大成就的「十大建
設」,雖然他曾說過「今日不做,以後就會後悔」,但事實證明,「十大建設」大多成為國庫的沈重負擔。這也是一黨控制下「國營事業」的必然現象。
相反的,蔣經國在政治上的成就被認為只有開放,例如開放黨禁、報禁、海峽兩岸轉口貿易及赴大陸探親。但對於民間活力無窮的台灣,開放的衝擊是難以估計
的。台灣一開,就不易再收,民間自發的活力也會成為改革的外在促迫力或催生劑。如果國府的本土化及民主化會在短期內由「可能」變為「真實」,這就是原
因。據此而言,蔣經國雖然在制度上留下了不確定,但未來不確定有幸平穩朝向確定時,蔣經國的歷史功績不止於此。
蔣經國在世最後兩年的開放措施,以國民黨的體質來說,堪稱是「驚天動地」。蔣經國若不開放,繼他之後掌權的國民黨保守派更不可能也不願開放。而既已開
放,除非出現動亂或台獨運動失控大事,導致國民黨保守派有辭可藉,國民黨開明派及廣大的台灣中產社會也不會容許再關閉了。
蔣經國會由獨裁走向改革,是一個歷史的謎題。真正的原因可能是「人之將死也,其言也善」;也可能是他想為多行不義的蔣家三代種一點善因;或為自己的歷史
地位設想,不願在死後留下罵名。但無論如何,江南事件以前及以後的蔣經國的確判若二人。在確定蔣家第三代已因江南事件而喪失權力接班的大好形勢後,蔣經
國默默忍受黨外的「國民黨學」而不予追究;85年底進而宣布蔣家成員不會競選下任總統,也不會出現軍事統治;86年倡議黨內外溝通及默許(或示意)反對
黨成立;87年積極展開「六項革新議題」,並加速推行他的本土化政策。這兩年的蔣經國,人性善良及和解的一面表露無遺。他的死亡會讓過去最反對他的自由
派人士都覺得是一大「損失」,完全在於他此一時期的貢獻。
一般政治人物越老越昏瞶,自知死期已近時更是萬念俱灰,蔣經國卻不屈不撓的與死神搏鬥,所作的都是準備澤及後世的事。菜根譚說「聲妓晚景從良,一世煙花
無礙。」對於蔣經國的最後評價,必須不能忽略這點。比起毛澤東晚年的倒行逆施以及蔣介石的「死不認錯」,蔣經國算是「猶有黃花晚節香」了。
特務統治台灣三子聲名狼藉
除了在世最後兩年的表現外,蔣經國在70年代形式重於實質的本土化措施還包括:壓制蔣介石派及宋美齡派,使與本土脫節的保守力量潰散。削減國防預算,由
中央總預算的80%以上降為50%以下,並鼓勵老兵退休及設立軍事主官輪調制,從而削弱了軍方干政的資本。在國府高階人事上,當他就任行政院長時,副院
長及省主席起用本省人;當他擔任總統時,副總統又起用本省人。在國民黨高階人事上,他逐漸提高本省人在中常會所佔的比率。以上的漸進措施雖是形式重於實
質,但一旦形勢轉為實質必須重於形式,則量變帶動質變的結果,國府的本土化也輕而易舉而且不會遭逢太大阻抗了。
與蔣經國的「功」相比,他的「過」更為明顯,而且貫串他在台灣的大多數歲月。他為了顧正秋而對付任顯群,為了徐露而對付王叔銘。他炮製過孫立人冤案、雷
震冤案、美麗島冤案等。他以特務統治台灣,任意扣上「匪諜」罪名,導致社會純樸民風及固有道德的淪喪。他各階段任用的特務首腦如保安司令部時期的彭孟
緝、保密局時期的葉翔之、總政戰部時期的王昇、都是貝利亞、康生之流。他的3個兒子也無不聲名狼藉。為了維護民主假相,又不讓民主力量坐大,他以欺詐暴
力方式舉辦選舉及為國民黨輔選,使台灣的選舉走火入魔,民主成為必須拚命的事,從而種下黨外激進勢力在今日的抬頭及「永不信賴國民黨」。1945年中國
抗戰勝利,何瑞瑤寫「蔣經國在蘇聯」,對他未來將扮演的角色備極期許,認為他是國民黨內尚未腐化的新生力量及新的希望。但1957年卜少夫寫「蔣經國浮
雕」,已經承認「人們對於這個名字既是恐懼,又不喜悅」,所有的壞事都會與蔣經國發生聯想。而事實上,蔣經國為了在黨內爭權及壓制黨外民主力量,也到了
不擇手段、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
晚年突變改革可勉稱慎終
美國學者艾倫‧懷丁1955年訪問蔣經國,蔣經國說:「在亞洲,一黨專政是唯一統治的辦法。政工、特務、青年救國團被共匪(註:意思是指反對者)攻擊得
最厲害,美國的誤會也最深。但惟有如此,才能反共。…只要中共存在一天,我們就永遠沒有民主。」艾倫‧懷丁為此評論道:「他有很多缺點,種因於長期在蘇
聯的生活。他不信賴任何人,忽視西方思想,反對有英美大學學歷的人。只找適合自己的同伴,對於真才實學者不予理睬。他的政治行動帶著蘇聯宣傳氣味,卻缺
乏健全籌劃。」卜少夫的「蔣經國浮雕」也說:「熟悉台灣政治內情的人說,蔣經國可以說是沒有幹部的。他和部屬之間始終保持著某種距離。他讓手下工作者刻
刻緊張、揣摩,而難以捉摸他的意向。」只有面對年輕學生及街頭百姓,他才露出難得的親切。
像蔣經國這種極權、矛盾、陰暗、神秘的性格,竟會在生命最後幾年突然「異化」,的確不可思議。他死時是一個改革者,剛好啣接上他在大陸時期的角色。與大
多數政治人物的「靡不有初,鮮克有終」相比,他勉可稱是「慎終」了。
社址:台北市信義路二段88號8樓
電話:(02)23919889 | 傳真:(02)23516799 | 免費訂報專線:0800-011-199
--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取消订阅此网上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若有更多问题,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此网上论坛。
--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取消订阅此网上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若有更多问题,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此网上论坛。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