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9日星期五

[G4G] 中国GDP五年超美 多数中国人不信

中国GDP五年超美 多数中国人不信
【正体版】 【字号】大 中 小 【大纪元2011年04月30日讯】(大纪元记者李晓宇综合报导)最近,美国《市场观察》(Market
Watch)专栏作家阿伦兹(Brett Arends)引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其网站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说,若按照购买力平价
(PPP)作估算,至2016年,中国经济规模将由2011年的11.2万亿增至19万亿美元;而同期美国经济则会由15.2万亿增至18.8万亿美
元。届时美国占全球经济比重会下降至17.7%,而中国则增至18%,阿伦兹据此称"美国时代"将在5年内结束,世界将开启"中国时代"。这番论断引起
热议,许多专家表示质疑。网络调查则显示,多数中国民众不信。
GDP5年超美 多数中国人不信

"环球网"4月26日的网络调查显示,67.1%的投票者不相信IMF有关中国经济2016年超越美国的预测,有18.8%的人相信。在回答"中国经济
何时能超越美国"的问题时,55.3%的人选择了"20年或者更长"的选项,还有12.3%的人认为永远不会超过。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袁鹏认为,大部份中国人知道GDP标准的狭隘性,经济总量只是实力对比中的一个指标,GDP向人民幸福指数转换的程度也有
待观察,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也值得思考。

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的GDP为5.745万亿美元,而美国为14.62万亿美元,差距明显。IMF用购买力平价得出2016年中
国超过美国这一结论。这种算法,不同机构会采用不同的衡量标准,得出不同的结论。去年11月,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发布的报告称,按照购买力平价标准,到
2012年,中国的经济规模就能超越美国。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解释说,去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年均市场汇率约为6.77,而根据PPP所得出的汇率却是4.066元人民
币就相当于1美元。购买力平价汇率与实际市场汇率的差距可见一斑。这也是为何有些报告称中国2010年GDP为5.87万亿美元,而有些报告却称中国
GDP为10万亿美元的原因。

陈凤英指出,如果按照市场汇率来计算,那么2016年中国的GDP总量将是11.22万亿美元,美国仍然是18.8万亿美元。照此计算,中国的GDP超
过美国要到2020年前后。

美媒:低估了美国的体制优势

经济研究机构环球通视的经济研究部董事总经理萨拉.约翰逊女士认为基于PPP的评估并不准确。她对美国之音说:"要评估商业机会,市场汇率反映出的
GDP规模要比PPP更为准确。如果要了解人均收入和国民生活水平,PPP应该是一个更好的工具,但要用PPP来评估GDP的总量,显然不是一个好的方
法。"

美国企业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加里.施密特赞成约翰逊的看法。他表示,当年用PPP计算东德的GDP就出现了很大的误差。柏林墙倒了之后发现先前的计算和
实际情况差得太远了。施密特认为,从长期看,自由市场制度的表现要强于'红色资本主义'。

施密特说,2008年中国通过加大投资躲过了经济大幅度滑坡的危险,但这些投资加剧了本来就存在的产能过剩问题,可能会给银行造成大量的呆账。政府主导
的资本主义有它的优势,但同样有有危险,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后续动力不足的问题将日益突出。

施密特认为,人们对中国可能过于乐观。经济发展从来都没有直线进行的。有顺利的时候也会有困难的时候,关键是看这个制度的效率和灵活性。在这方面,自由
市场制度对国家主导的垄断经济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IMF回应:不宜用购买力平价比较GDP

IMF发表声明质疑阿伦兹如此演绎有关数据不妥。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DP,就是指任何特定经济体系中,按当地货币实际购买能力计算的GDP。举例说,
美国民众收入远较中国人高,但同买1斤菜,美国人要花的钱亦高。

IMF称,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DP,"并非比较国家与全球经济的相对规模的最恰当原则",它较适用于衡量本地经济,而非国际比较;若真要比较,应用按
市场汇率计算GDP来衡量。IMF称,若按此标准,美国今年的GDP为15.2万亿,中国仅为6.5万亿;到2016年,美国增长至18.8万亿,中国
仅为11.2万亿,"换言之,美国目前的经济体系比中国大130%,到2016年仍比中国大70%"。

何为购买力平价

购买力平价 (Purchasing Power Parity,简称PPP)是一种根据各国不同的价格水平计算出来的货币之间的等值系数,以对各国的
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合理比较。也就是说,购买力平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决定于它们单位货币购买力之间的比例。举例说,在美国买一个汉堡5美元,而同样
的汉堡在中国需要20元人民币,也就是说在买汉堡的时候,20元人民币的购买力和5美元相当,这时候人民币对美元的购买力平价就是4比1。

2011-04-30 07:04:29【万年历】
Copyright(c) 2000 - 2011 The Epoch USA, Inc. 授权与许可 服务条款

--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取消订阅此网上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若有更多问题,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此网上论坛。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