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6日星期六

[G4G]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中文网 请拿出“维稳”的决心处理食品安全

2011年 3月 24日
请拿出“维稳”的决心处理食品安全

 
RFI/Biroules
作者 香港特约记者 张文中

中国的食品安全早己成为极其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月中旬被传媒揭露的“双汇瘦肉精”事件是最近的一大案例,震惊海内外。今天的中国观察,要向大家介绍有关中国食品安全的分析评

香港《东方日报》“神州观察”的评论称:“这家丑闻缠身的肉类加工企业在内地家喻户晓,产量跻身世界前三强,年销售收入5百亿元,据说 国内市场上每10根火腿肠有5根出自该厂。然而就是这家占半壁江山的龙头企业,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长期采购添加瘦肉精的所谓‘健美猪’。” “3年前,‘三鹿毒奶’让中国奶制品市场拱手让给洋品牌,至今元气仍未恢复;今次‘双汇毒猪’重蹈覆辙,失信于民,失信于天下”。 “可以预见,今次事件将重创中国肉类市场,洋品牌长驱直入指日可待。”

广东《南方都市报》的社论称:“一个让人疑惑的现象是,至今为止公众没有看到司法介入的影子。就事件性质而论,瘦肉精给消费者的严重损害是清清楚楚 的,其社会危害和恶劣影响也不言自明,相关涉案人员显然已经涉嫌刑事犯罪。”“无论民意还是从司法机关内部传出的声音,几乎一致认为当前食品安全犯罪猖獗 的一大症结是违法犯罪的成本太低,正是在这一认知基础上,刑法修正案加大了惩处食品安全犯罪的力度,乃至规定情节严重者可处死刑。”“但一个简单的道理 是,再严厉的法律,要进入诉讼领域才能被激活,才能发挥其本来具有的威慑力。”

上海《东方早报》 署名沈彬的评论称:“最近十来年,我们经历过一次又一次的食品危机,每次事件总是走这样一个过场:公众震惊、愤怒,几个当事人被严惩,政府承诺严格监管, 然后似乎又是一片升平景象,我们欣欣然接受了对美好明天的预期,却等来了下一场食品危机。”“ 国人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又一次受打击;监管部门的郑重承诺又一次落空。公众需要的是监管体系彻彻底底地改变。不过,这次危机又走向了大事化小的‘规定套 路’。”“ 看来,监管食品安全背后,是公众如何监督政府的问题。唯有政府受到严格监督,才有动力对公众健康负责,才不会被地方利益集团所左右。对广大国人来说,最大 的威胁不是几千公里外的日本核泄漏,而是餐桌上的火腿肠、奶粉等等的食品安全风险。”

广东《珠江晚报》 署名周云的评论称:“相比起食品安全的极端重要性,政府的投入甚至可以说是吝啬。”“相比之下,政府对社会治安就要重视得多。我国每年的公共安全开支已经 超过5000亿,已经不是新闻。如果食品安全的开支也能达到这个数,如果政府能够像重视治安一样重视食安,估计食品安全的局面会大有改观。也许有人认为这 两者的重要性无法相提并论。但我们有十万个理由要求政府像重视治安一样重视食安,因为这是事关千千万万人基本生存权的问题,有什么比人命关天的事更重要 呢?”

香港《明报》的社论称:“其实,以内地当局对国家控制的严密程度,食品安全问题却挥之不去,使人怀疑是否已尽全力。以内地维稳为例,所投入人力、物 力之庞大,整体社会风吹不进、水泼不入,看过大批公安人员或军装、或便装在王府井‘消灭茉莉花革命’于萌芽状态的阵势,其强度和力度,使人相信内地当局只 要有决心和下决心,真的是无坚不摧。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和其妻子刘霞所激起涟漪,由于未涉及街头,在庞大的维稳力量之前,就更显示微不足道了。所以我 们认为,若内地当局拿出维稳的决心、力度和强度来处理食品安全,无论问题多么老大难,相信都一定可以解决。”

关键词 : 中国 - 政治 - 社会

论。

--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取消订阅此网上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若有更多问题,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此网上论坛。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