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中國金融危機不可避免
史無前例的貨幣擴張
《金融時報》4月28日報導說,中國處於歷史上最大的貨幣擴張當中。在過去六年,它的貨幣供應量衡量指標M2已經增加了兩倍,是美國同一時期擴張程度的四倍。
這個史無前例的擴張至少部份歸咎於中國的增長速度。但是中國經濟現在遭遇人口制約。去年首次出現勞動力人口下滑,在未來二十年這個趨勢將繼續。除非這個國家可以不斷提高勞動參與率(比如讓更多婦女加入勞動力或勸說老人不要退休),中國將難以每年擴張哪怕1%的勞動力。
為了維持經濟增長速度高於7%,整個經濟當中生產力將需要每年增長6-7%。這對任何國家都是一個很高的要求。對於勞動密集型服務行業和農業領域佔據經濟的一半的中國來說,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大多數行業產能過剩
報導說,在大多數行業這個國家遭遇產能過剩。但是固定資產投資繼續以雙位數的速度增長。鋼鐵行業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中國有大約10億噸年鋼鐵製造能力;其中大約三分之一閒置。因此,增長統計呈現出一個誤導人的數字。產出有時候是在沒有任何需求的情況下被製造出來。當局需要用持續的信貸爆炸來幫助驅動新的資本支出以維持工廠繁忙——但是那僅僅增添了未使用資本的存量。
房地產投資也是類似的情況。中國充滿了買不起的高品質房屋。需要一個急劇的房價下滑來清理市場。這將讓參與貨幣擴張的銀行感受劇痛。
資產泡沫吹大
報導說,觀察者常常聲稱中國封閉的資本賬戶是一件好事,它延緩了資本外逃。但是一個後果是,巨大和持續的國際收支順差。外國資金流入中國支付出口貨物和投資,但是很少有資金流出去,因為沒有幾條合法的渠道可以流出。
在過去十年,中國的順差遠遠超過了日本八十年代的水平。那幾年它的災難性資產價格泡沫被吹大。這將造成貨幣快速升值。但是人民幣在這個期間大多數時候是跟美元掛鉤,積累了一個巨大的外匯儲備。
由於這一切原因,中國投資者相信,沒有一家國家銀行或金融產品將破裂,因為政府站在它們背後。十年前,政府對銀行進行救助,將四大國有銀行40%的貸款轉移到資產管理公司。但是更廣泛的問題是,共產黨領導人每逢增長下滑都傾向於提供政策刺激。
金融控制在逐漸放鬆。但是人民幣被允許交易的海外市場是微不足道的——不到中國外匯的5%。完全開放資本賬戶是不可能的;它將導致大量資金外逃以及令中共決策者喪失控制。
刺激政策的虛假結果
報導說,中國已經佔據全球資本密集生產的一半,以及美國進口的將近五分之一,因此它的製造業的增長將不可避免的緩慢。蓬勃發展的服務業可能給疲弱的經濟帶來一些提升。但是修建更多房子和鐵路不是鼓勵的方式。
中國經濟處於不平衡狀態。它可以保留這種方式一段時間。但是它維持的越久,最終的結果將越糟糕。工業領域已經飽受價格下跌的困擾。為了避免更廣泛的通縮,中國需要戒絕刺激政策的虛假結果。
(責編:孫芸)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Google网上论坛中的"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退订此论坛并停止接收此论坛的电子邮件,请发送电子邮件到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发帖到此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go2group@googlegroups.com。
通过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访问此论坛。
要查看更多选项,请访问https://groups.google.com/d/optout。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