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 to you by 参考消息 via Google Reader:
12月31日是2010年的最后一天。人们对来年充满了期盼。有人说未来10年中国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赶超美国的日子将会提前。但也有人说,印度会后来居上。专家们指出,现实没有预测那么美好。谁掌握了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谁才能最后胜出。
新年即将来临之际总是人们对未来的畅想最活跃的时候。今年世界走出了经济衰退,所以人们的乐观期盼也就更多一点。
<!--IMAGE-->
*中国何时能超过美国?*
中国自然是人们关心的焦点。从全球来看,中国在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中表现最好,2010年的经济增速可能不会低于10%。这跟美国、欧洲等发达经济体疲软的表现之间的反差比危机前更大。因此,乐观者认为,中国经济规模赶上或者超过美国的时间可能会提前。
《日本时报》12月30日说,如果按照中美年均GDP增速7.75%和2.5%计算,中国在2019年就可能超过美国。曾经担任布什总统经济顾问的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拉齐尔(Ed Lazear)30日在接受美国财经电视台CNBC采访的时候也乐观地预测,如果美中继续按照目前的速度发展下去,用不了30年,中国老百姓的平均财富将超过美国人。
*中印人口结构之差别*
人们不光关注中国,对亚洲另一个新兴经济体印度也相当看好。很少参与这类预测游戏的美国人口统计局在今年的最后一天也来凑热闹说,到2025年,印度人口将会达到14亿,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而中国则排名其后。美国、印尼、巴西等依次排队。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政治经济学教授巴里・艾肯格林(Barry Eichengreen)指出,两国人口结构的差别意义重大, 这可能会影响到两个经济体的增长速度。
艾肯格林对美国之音说:"中国的劳动大军可能再过五年就会停止增长,而印度的劳动大军将会持续以很快的速度增长。如果我们记住这一点,未来的十年是属于亚洲的,但更可能是现在人们到处在谈论的属于南亚地区的。"
*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何以为继?*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来年世界经济发展态势做出的评估跟人们普遍的看法也没有多大的差别。该机构的首席经济学家布兰查德(Olivier Blanchard)30日对媒体表示,他认为,2011年世界经济发展态势将会延续2010年的态势,也就是双速复苏。新兴市场将继续快速增长,而发达经济体则继续以缓慢但可以降低失业率的速度增长。
这些预测对于中国那些民族主义亢奋的人来说是可喜可贺的。但是了解中国经济真实状况的人看到这些预测的感觉与其说是兴奋还不如说是忧虑。他们最担心的是中国经济要持续发展何以为继?
中国央行顾问余永定就不认为中国经济能够直线持续发展下去。余永定在最近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说,过去30年间,中国把东亚发展模式发挥到了极致,剩余的发展空间已经很小了。现在中国面临结构调整的严峻挑战。在一个技术进步迅速的时代,缺乏科技创新的大国就像是泥足巨人,说倒就倒。
*科技创新重要*
耶鲁大学的中国问题专家陈志武也持类似的观点。他认为,中国模式的优势在于强势政府,通过政府的力量可以集中投资、集中发展。但陈志武认为,这也正是中国未来发展的一个致命障碍。政府可以决定修建几十个核电站,可以修建万里高铁,可以推动建立超级计算机,但是它没有能力培育起来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民间社会。从这一点看,说中国将在若干年超越美国,或者美国将会没落下去预测是不能成立的。
陈志武对美国之音说:"美国在过去两百年左右,从工业革命慢慢从英国转移到美国以后,美国作为世界最大的世界创新中心的地位一直延续下来,到今年也没有改变。苏联建立的由政府主导的创新体制跟由自由市场主导的美国式的创新体制相互竞争了那么多年,谁优谁劣,哪个更能够给人民创造福利,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美国欧亚集团的中国分析师马达明12月30日发表文章说,中国在2010年生产出1700万量汽车,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但是,他指出,在这1700万辆中有几台属于中国自己的自主创新建立的品牌呢?
马达明指出,中国面临的经济结构调整非常急迫。这将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也是一个必须完成的过程。中国如果能够通过这一关就可以走出"中等收入"的陷阱,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如果走不出,中国将会和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在目前的中等收入水平上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到低收入国家的行列。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 Subscribe to VOA News: 中国 using Google Reader
- Get started using Google Reader to easily keep up with all your favorite sites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取消订阅此网上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若有更多问题,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此网上论坛。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