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30日星期四

[G4G] 钱云会案中的公民观察团

明天动身去乐清 from 牛博山寨头条 by 傅国涌

明天动身去乐清,参加民间独立调查团,2010年,没有一件事比"钱云会之死"更能惊动人心了。我们只能放下手头的工作,去寻找真相,虽然寻找真相是何等困难,但是再难,我们也要去找。

作为一个历史研究者、记录者,我只想到历史的现场去,记录真实的历史。站在真相的一边,是我不变的选择。

愿万军之耶和华伸出大能的膀臂,在这块土地上施行公义。

请弟兄姊妹,为此事祷告!

 
 

Sent to you by 参考消息 via Google Reader:

 
 

via FT中文网 on 12/30/10

因为网络媒体的持续关注,浙江温州乐清县蒲岐镇村干部钱云会被车辆碾压致死一案,至今扑朔迷离。一方面是舆论普遍相信钱死于谋杀,另一方面是当地政府信誓旦旦地称钱死于普通的交通事故。在是非莫辨的困境中,著名学者笑蜀和于建嵘提出组织公民独立观察团前往事发地,在政府的配合下就有关事项进行独立调查,以澄清事实,还原真相。而温州政府方面亦表态,"欢迎观察团前往调查"。现在,观察团如在弦之箭。

这个观察团是由活跃的公共知识分子和学者自发组成,各自承担所需经费,同时声明不接受任何组织和个人的捐款,但网上现有的声音对观察团非常支持,说明观察团本质上是民意自发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它的目的,当然也是力求客观、公正地发现真相,理性判断。

这个拟议中的"公民观察团",让我想起了2009年初云南"躲猫猫"案件中的"网友调查团",二者的相似之处,都是公民针对热点突发社会事件,组成的临时独立观察团队,其目的都是为了澄清真相,二者的最大区别则在于,云南观察团是当地政府主动邀请和提议组成,而拟议中的温州钱云会事件观察团,则是公民自发组织的。

就性质上而言,这种公民观察团,其实是在当前矛盾错综复杂、地方政府权威不高的社会环境下,公民基于对自身生存环境的担忧和对社会良性秩序的希冀,而欲通过独立调查以发现真相之举,这类行动的本质,其实就是公民社会公民对政府权力的监督。从这个意义上说,不管是云南的网友观察团还是拟议中的温州观察团,都有其进步性。

不过,有了形式上的所谓"独立"观察团,还不足以真正达到独立观察的目的。当政府和公民就同一事件发生了严重的立场对立和观点分歧时,任何一方都希望说服对方甚至说服整个社会。因此,观察团源于民意,但一旦组成之后,如何在政府立场与陷入集体无意识状态的民间对立立场中保持中立,是最大的问题。

记得云南的网友观察团成立之后,媒体就针对其组成人员的身份与资格提出过严重质疑,而观察团进行"观察"之后所得出结论,就更让外界质疑。之所以如此,皆因那个观察团被打上了深深的"政府烙印",因此人们怀疑其中立性和客观性。

而正在拟议中的温州事件观察团,虽然脱离了政府主动组织的背景,而完全归于民间独立自发组织,但问题是,在钱云会的案件中,鉴于各种理由和证据纷呈,政府和民间的立场都还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和证明力。而这个民间自发的观察团,就有可能陷入民间意见先入为主的立场。因此,如何在组成之后即独立于各方意见,而真正做到立场中立,理性客观,是需要一直把握的基调。

要做到这一点,就应该注意做到如下方面:首先,观察团应当注意组成人员的合理选择,既包括德高望重的组织者,又要有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如涉及证据学、交通管理知识)的专业人士,还要有品格高尚的法律工作者,当然也应该包括具备善良情感和思维的最普通公民。其次,观察团自组成之日起,就应该秉承忠于真相而不是"忠于民意"的立场,并在所有的工作中时刻注意这一点,如果为了迎合民意而丧失中立与理性,那就可能酿成更大的危害;第三,观察团在未来的工作中,需要政府的配合,但又绝不能被政府所左右,因此,客观记录与描述事实、暂时搁置内心的情感显得尤为重要;第四,观察团在调查期间,不能接受媒体采访,甚至要自觉远离媒体,保持冷静与理性。

对于温州地方政府而言,最重要的是保持一颗平常心。虽然现在温州地方政府倾向于相信自己所作出的结论,但一旦独立观察团介入,则需要"一颗红心两种打算"――如果独立调查的结果支持政府结论,则要提供更多的证据以佐证,如果调查结论表明政府当前结论有问题,也应当认真面对,重新理性地依职权调查真相,而不是刻意地强词夺理。

回到事实本身来说,温州警方的结论之所以不能被民众接受,虽然包含有情绪的因素,但更多的还是支撑结论的依据不够,疑点太多。温州地方政府最好的做法,一是全力配合独立观察团的调查,二是摆正心态,正视民间的质疑,以严格的证据规则解决一个个疑窦。而从根本上说,温州地方也应该针对钱云会多年来举报和控告的征地问题做出客观的调查处理,同时,以更宽容的态度对待民间的质疑和"寻衅滋事",包括采取尽快释放一切抗议者在内的行为,才能让民众看到其诚意,最终推动事情的顺利解决。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作者为独立时事观察员,曾在《中国青年报》等多家报刊担任记者和编辑,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现为中南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院博士候选人,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政治伦理、法治建设和公共事务管理。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取消订阅此网上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若有更多问题,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此网上论坛。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