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1日星期六

[G4G] 胡少江:输入型通货膨胀是中共政府的政策选择

文章取自世界各大新闻媒体和网站论坛,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胡少江:输入型通货膨胀是中共政府的政策选择
――反读中国经济新闻之二
分享家打印版 【 阿波罗新闻网2011-05-21讯】

价格的变化无疑是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经济新闻之一。但是中国官方媒体的价格新闻也是世界上最不靠谱的一类"新闻"。实际上,几乎很少有老百姓相信政府统计局、发改委之类的机构发布的那些数字。例如,同样的消费,老百姓明明多支出了百分之十到十五,但是官方公布的数字却总是在百分之三到四之间游弋。不仅如此,对于满腹狐疑的百姓,政府还总要派些管物价的官员们出来说教一番,无外乎是政府的统计如何地精准,而老百姓对物价如何地无知。

不过,物价涨了就是涨了,让老百姓把头埋在沙子里对物价上涨的事实装作不知,办不到!今年以来,面对物价不断上涨的客观事实和民间的一片抱怨,即使是撒谎成性的中国物价统计部门,也都实在不好意思一如既往地咬住百分之三的"心理指标"了,终于被迫承认了今年第一季度物价的涨幅大大高于百分之五。前两天,发改委的官员再次出面,预测今年五、六月份的消费者零售物价还会继续以高于百分之五的速度上涨。

老百姓对百分之五这个数字也是不买账的,因为这个数字与他们对物价上涨的日常感觉相比,差距还是太大。他们对政府很不满意。但是,按照中国官员的解释,近来中国的物价上涨属于"输入型物价上涨"。言下之意,全世界的价格都在涨,因此中国受到了世界市场的影响,不得不涨。总之,中共政府的物价工作作得是极好的,对于物价上涨,对于老百姓的生活水准因之下降是没有责任的。老百姓有怨气,应该冲著让美元贬值的美国政府去发。

反读中共政府的价格解释,人们可以找到比政府的解释更为深刻的原因。且不说货币超量发行等原因,就以政府最爱拿来说事的"输入型通货膨胀"为例,虽然世界价格的上涨是一个事实,但是中共政府对于国内通货膨胀的责任也是推托不掉的。这个道理非常简单。世界市场的价格主要是以美元计价的,而中国国内的市场是以人民币计价的。由美元到人民币,国际市场的价格向国内市场价格的转换过程除了实际价格因素之外,还有汇率的因素。例如,如果人民币对美元升值,那么以人民币计价的进口商品就不会出现价格上涨,或者上涨的幅度将会大大低于当前的幅度。

当然,中共政府可以说,假如人民币升值,中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将会下降,大量的与出口有关的企业将无法生存,从而在这些行业会出现大量的失业。这个回答可以用来解释中共政府反对人民币升值的立场;对于许多中国老百姓来说,这个解释似乎也对"国家利益"有利,觉得可以接受。但是,这个解释回避了拒绝人民币升值的一个副作用,那就是中国的消费者需要为"输入型通货膨胀"付出代价。

究竟哪一种政策更符合国家利益,是应该坚持人民币不升值的政策,保护一部分出口行业,还是应该然让人民币升值,让老百姓免受或者少受"输入型通货膨胀"之苦?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恐怕也是一个需要精心测算的问题。但是,中共政府显然在二者之间作出了抉择,那就是宁愿接受"输入型通货膨胀"而不愿让出口企业承担风险。问题是,在向人民解释国际市场价格上涨对中国物价上涨的影响的时候,中共政府却完全回避了政府的决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这个做法就显得有些不地道了。
本文网址:http://www.aboluowang.com/comment/data/2011/0521/article_19331.html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刘诗雨         来源:rfa

网址引用标题引用 摘要引用QR Code ?

--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取消订阅此网上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若有更多问题,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此网上论坛。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