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0日星期五

[G4G] BBC 大家谈中国:公家车改革及其他

大家谈中国:公家车改革及其他

更新时间 2011年5月19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2:07
公车改革漫画

公家车改革要想根除积弊,需要痛下猛药。(新华社图片)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目前各地公家车治理专项工作进入自查自纠阶段,各部门各单位要对公家车逐辆登记,不允许遗漏、瞒报,在6月底前确保100%的车辆登记,填表造册,彻底摸清车辆总数。

除了涉及国家安全、侦查办案等保密要求的车辆,登记情况将在本单位进行公示,时间不少于7日。同时,按照要求,党政机关所属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情况,也要予以登记摸底。此次专项整治从5月份开始,到12月底要全部结束。(5月18日(济南日报))

从网上得知,公家车改革进一步深入,中央要求各地6月底前100%逐辆登记公家车,并将在本单位公示。笔者心中有了一份欣喜。

近来,公家车使用一直为百姓所诟病,每年国家财政为此支出数额巨大,据称近2000亿元,事实上,公家车私用及其他潜在的消费应该更多。仅北京市的公家车数量甚至超过出租车,人力、物质资源的浪费匪夷所思。

在国外小汽车被称“car”,而在中国却常被称为“轿车”,“轿”是古代的一种交通工具,只有有权有势的才能乘坐,而以之为小汽车冠名,不难看出当初小汽车也是一种权势和身份的象征,以至于有些领导对公家车的“升级改造”乐而不疲——公家车的数量不断增加,规格日益提升。

记得,上大学时的一个同学给讲过他当县委书记的父亲的故事:他父亲用单位的旧普桑去省城开会,到了会场大门口,被门卫喝令停下,并细加盘问,而其他单位的一些高级车却鱼贯而入,门卫只是敬礼。其父很受触动,于是回去马上购置一辆新车。

好多年过去了,人们生活质量提高了,公家车问题也演绎到了不能不处理的程度。

好在,政府注意到民声、民意,开始对症下药,对特权造成的浪费采取了一些措施。把公家车全部登记,并在本单位公示。目的明显是为了增加透明度,主动接受监督。

我想,这是公家车改革的第一步,如果就此止步,势必会让改革胎死腹中,因为让职员们监督领导,不能不让他们有“摸老虎屁股”的顾虑。

公家车改革要想根除积弊,就要痛下猛药,向全社会公示公家车数量和号牌,实行卫星定位,公布上级的举报电话,把那些侵犯人民利益的行为置于广在人民的监督之下。

笔者曾听到一种说法,太透明了有侵犯领导隐私权之嫌,这样的说法有些滑稽,公家车的定义的关键在于一个“公”字,即这些车是为了办公事的,又有什么“隐私”可保护呀?那样的说法无非正好说明了公家车会私用吗?

社会转型期会不断出现问题,有了问题就要解决,解决的措施要强而有力,才能把问题给社会带来的危害减少到最小,就像现在的醉驾入刑一样,虽然有“过左”之嫌,但必定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久悬未决的问题。

矫枉常需过正,人在好多时候在被制度的“皮鞭”赶入“天堂”的。期待公家车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给老百姓一个说法,一些希望。

注:《大家谈中国》的文章不代表BBC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大家投稿,请把文章发送到:按键 tougao@bbc.co.uk

读者反馈

『对公家车逐辆登记,不允许遗漏、瞒报,确保100%的车辆登记,填表造册,彻底摸清车辆总数。』 如果政策【仅止于此】,那只算是【盘点】,只能扫除【虚报浮报短报】数量的现象而已。至于对公家车辆有没有【被滥用误用】,有没有【虚假浮报的行程】,依 然【网开一面】。单凭【掌握车辆总数——盘点】,却不去完善【监管使用】的【机制】,对【节约廉能】会有所提升吗?看来,中共根本【没有整顿的决心】。想 歪一点,就是恐怕一旦【玩真】的去管,官员干部【少了油水】,会不利于【维稳】的工作。孟光, Hong Kong

--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取消订阅此网上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若有更多问题,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此网上论坛。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