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易:真诚地表扬他人是一种人道主义行为- -再谈不擅表扬的"中国人"
任何一个人在听了别人真心的表扬之后的心情都只可能是愉悦的。那么,以让他人高兴为目的的真心的表扬,就是一种真正的善举,或者学究气一点说,一种人道主义行为。
刚来美国时,第一堂电脑入门课上得云里雾里,根本没听懂老师在讲什么,所以不得不举手让老师过来给我指点。老师用手指了一个地方,叫我点击,我立即 点击,于是屏幕为之一变,老师立即说到:Excellent! 我听了觉得奇怪,这么一个动作就Excellent了?后来美国久了后,发现表扬他人还真是家常便饭,每天都遇到的事。笔者曾经给朋友这样说道,我有时候 在美国一天接受的表扬,胜过我在中国一年,甚至几年得到的表扬。这不能不说是巨大的文化差异。
然而这个差异让很多人中国人并不以为然。在中国,表扬是评判的手段,也即是说,只有在一件事有实际的优良价值的情况下,才能给予表扬。所以,对很多 华人来说,表扬是一件"严肃"的事。面对西方社会铺天盖地的表扬,好多华人摸不这头脑:这个明明不好怎么会说好呢?于是抱怨美国人虚伪。其实,美国人的表 扬并不虚伪,只是表扬的动机和中国人不一样。对好多西方人来说,表扬并都不是评价的手段,而是善的行为(act of kindness)。从这个角度来说,好多华人常常误把西方人对自己的赞扬或者看成是对自己高明,甚至高人一筹的肯定,或者是虚伪的"奉承",不能不说是 文化差异导致的误解。
几年前我写了一篇文章《不擅表扬的中国人》,也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表扬这个人道主义的行为:
"只有富于爱心的人,才敢于真心表扬别人。人的爱心,就像是银行的存款,积蓄越多,拿出来时就越大方。所以,得到爱越多的人,或者自爱越充分的人, 越能够大大方方地表扬别人;而得到爱越少的人,就会在对他人的赞美上越显得吝啬。原因可以理解:我自己都不够,凭什么还白给你?(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老子 自己心情都不好,凭什么要让你高兴?)再加上攀比心作怪,别人活得好了,必定意味着自己的失败,所以一不小心表扬了别人后,往往后悔莫及:TMD,老子今 天不小心又亏了一把!"
也许是因为中国文化中爱的空缺,导致了很多中国人得到的爱太少,从而缺乏爱心,所以才在表扬方面非常吝啬。这使得在中国社会中常常见到的不是真心的 表扬,而是"真心"的批评和虚假的"表扬" – 吹捧。批评主要体现在在长辈对晚辈,老师对学生的关系上。同行之间,因为互相嫉妒,要不是互相贬低,要不就是虚假的互相吹捧。
把表扬看成评判的手段,导致很多华人动辄对他人以高人一等的姿态无端评判(judgment),以显示自己具有评价他人高低的能力(华人群体中的最 大恶习之一),而在对自我价值的认识上又处处都依赖于他人的评价。还记得有不少中国朋友说过,如果大家都表扬你,你怎么知道自己的实际水平呢?对不起,我 要说,怀有这样的想法的人,是完全没有独立判断能力的人。一个人自己的能力大小,水平高低,绝不能完全取决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而更重要的是要自己内心有 一把测量尺,即所谓"自知之明"。有自知之明的人,在面对他人的表扬时,会懂得珍惜他人的"给予",更不会自以为是;而面对他人的批评,也不会丧失自信。 而没有自知之明的人,由于自我价值的高低取决于他人,所以他们活着的目的,就是要"挣来"更多的"表扬",或者学习成绩上全A,或者事业上的成就,等等。 他们要不是在听到批评之后自信心受伤害,就是在得到他人表扬后忘乎所以,对自我的价值判断永远在自傲与自卑之间摇摆,难有心灵的和平。这样的人,是这个世 界上活得最累的人。
自信自爱的人,就是在自我心目中有一把衡量尺的人。他们不在乎别人比自己能力更"强",或者长得更漂亮/英俊,因为他们的幸福感,是来源与对自己的 无条件的肯定:只要自己尽了努力,就会有满足感,更不会拿自己得不到的东西来折磨自己,比如相貌,能力等等。并且,自信自爱的人还更能在他人的喜悦中感受 喜悦,即懂得"分享"。所以,他们绝不吝惜慷慨的表杨,因为别人的喜悦只会加强他们自己的幸福感。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自信自爱是真心表扬他人的前提条件。那么,自信自爱从哪里来?从心理学的角度,童年是培养自信自爱的最重要的阶段(参见《童年与 自爱》)。一个童年得到充分的爱的人,往往自信心满足,不在乎他人的眼光。而童年没有得到足够的爱的人,往往好胜心强,期望通过他人的赞赏来弥补自己内心 不具备的自信。我个人崇尚表扬为主的教育,尤其童年教育。我从几年前开始教孩子画画,大多数都是华人学生。极少数的美国学生的家长每次来接孩子都对孩子怀 着惊讶的表情给予表扬,中国家长绝对含蓄得多。我还发现有不少华人学生攀比心重,不但不肯给别的同学表扬,还在别的同学得到表扬之后觉得自卑。每次我举起 某个同学的画给大家看时,华籍学生的第一反应都是"挑毛病"。我有理由认为这是一个华人儿童得到的爱太少的例子。所以我总是尽力给每一个学生多多赞扬。非 但如此,我后来还在课堂上加一个项目 – "Time for complimenting",即在课堂结束之前,每个学生必须在其他每个同学的作品找到至少一条优点,给予表扬,并且表扬时眼睛一定要看着对方。这样做 的目的,就是希望孩子们从小懂得"给予",以及和他人分享喜悦的习惯。结果我发现,有小孩开始不愿意,但渐渐地,他们变得大方起来,能在同伴的高兴时也不 禁露出笑脸。
一个处处能听到表扬,充满笑脸的社会,是一个超越了生存竞争的紧张关系的社会。这样的社会是和平且充满爱心的;而一个处处听不到表扬的社会,则是一 个视他人为敌的社会。这样的社会缺乏尊重与爱,更是残酷无情的。中西方社会中的这个"肤浅"的区别,其实体现了一个深层的道德程度的差别(当然西方也并没 有发展到完美的程度)。笔者认为中国社会要彻底改观,只有在人的素质改变的情况下才可能达成,而这绝不是一个短时期的任务。然而,虽然短期不可能实现这个 大业,但改变却是可以从个人做起,从小事上做起。我认为这个"真心的表扬他人"的态度就不妨"拿来",作为很多头脑开放的华人在日常生活中的人道主义的练 习项目。这样点点滴滴的积累,也许华人社会终久会进入人道主义的时代。
□ 读者投稿
本文短链接为 http://hx.cnd.org/?p=99290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Google网上论坛中的"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退订此论坛并停止接收此论坛的电子邮件,请发送电子邮件到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发帖到此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go2group@googlegroups.com。
通过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访问此论坛。
要查看更多选项,请访问https://groups.google.com/d/optout。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