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 | 中俄天然气大单何以此刻达成?
中俄上周签署金额巨大的30年天然气购销合同,拉锯近20年的谈判终于有了突破性进展。在双边国际关系中,各国都会优先考虑本国经济利益和战略利益,而审时度势、各自适当妥协,才能实现共同利益。回顾中俄天然气谈判史,双方在这场艰苦的谈判中均展现出较大诚意,最终达成了双方都能接受的结果。
谈判难点:价格和管道路线
价格是中俄天然气谈判的重中之重,也是媒体的一大焦点。由于各自的参照点和预期不同,对于价格"贵贱"很难得出清晰的结论。笔者认为,审视这笔能源大单,不应只看价格,事实上价格目前也很难完全确定,能大致确定的只是定价公式。
在中俄谈判中,俄气公司一直坚持东线价格应与欧洲气同价——俄罗斯向欧盟售气的价格为369美元/千立方米(2.3人民币/立方米),而中方几年前的底线则是不超过250美元/千立方米。
根据俄罗斯媒体报道透露的本次4000亿美元合同金额推算,最终价格定在350美元/千立方米左右,这一价格与中亚天然气到中国境内价格——352美元/千立方米持平。考虑到天然气长输管线成本较高,东线俄气比中亚气离京津冀等经济发达地更近,俄气应该比中亚气、缅甸气和海外液化天然气(LNG)现货要更有竞争力。
但上述只是一个简单计算。真正的定价可能是包含了多重变量的一个公式。作为长期协议,定价机制需要考虑挂钩条件。一些业内人士猜测,这次中俄协议将按照与油价挂钩的模式来计价,并且附加了"照付不议"条款(指在市场变化情况下,付费不得变更)。但这仅是猜测而已。事实上,据英国《金融时报》最新报道,这种计价模式在欧洲已经受到了挑战。埃尼公司(Eni)近日已与俄气修订供气协议,采用与现货价格挂钩模式,这种模式更加灵活,也对买方更为有利。在后续的谈判中,中方完全有机会争取到更好的定价方式,而目前的形势也对中国更有利一些。
在路线选择上,此前俄方一直希望先搞西线管道,将西西伯利亚的天然气输入中国新疆。而中方则因西部已有中亚管线和西气东输管线,而东北、京津冀等地区对天然气需求更为强烈,自然更希望先在东线合作。显然俄方尊重了中方意愿。
此外,双方在管道建设、融资等关键问题方面都取得了共识,才令合得以最终签署。
总体而言,这是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协议。中俄两国都处在复兴进程中,维护自身经济利益是必然的,对任何一方不利的合同都不可能执行30年。双方不公布价格也有其道理,可免去外界很多关于谁赚谁赔的讨论和质疑,表明两国在处理国际关系上更趋务实和成熟。
协议为何在此刻达成?
俄罗斯作为中国的近邻,是世界最大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储备国、第三大能源出口国;中国则是亚洲重要的油气消费国。二者地缘相近,被认为有着完美的能源供需互补性,但之前谈判历程的反复与艰辛一度让人深感失望。
中俄天然气谈判久拖不决,原因主要有四个:一是,俄罗斯要价太高,超过了中国的实际承受力;二是,俄罗斯国内存在"资源民族主义"倾向,轻易不向中国公司放开上游油气田,使得中国对整个价值链条没有控制权,影响了中俄合作的积极性;三是,在俄气"苦谈"的十多年间,中国寻求从中亚、缅甸和海外获得新气源,这几年进展颇大,有了更多进口替代选择,也有了"再多谈几年又何妨"的底气;四是,双方缺乏信任,俄罗斯国内有些舆论希望俄罗斯避免扮演中国"廉价原料供应商"的角色,而中国也希望避免对俄罗斯能源的过度依赖。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Google网上论坛中的"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退订此论坛并停止接收此论坛的电子邮件,请发送电子邮件到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发帖到此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go2group@googlegroups.com。
通过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访问此论坛。
要查看更多选项,请访问https://groups.google.com/d/optout。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