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30日星期日

[G4G] 战略评论:南中国海炮舰外交的来龙去脉

战略评论:南中国海炮舰外交的来龙去脉

【大纪元2011年10月31日讯】(大纪元记者李晓宇编译报导)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在其“战略评论”(Strategic Comments)栏目中发表战略评论文章《近来南中国海炮舰外交的背后》(Behind recent gunboat diplomacy in the South China Sea),详细地叙述了近年来南中国海日益加剧的紧张局势,并分析了这种冲突形成的过程。

与各国冲突不断

文章称,中共今年至少有五次被控在争议海域骚扰别国船只,北京则以越南和菲律宾在有争议的南沙群岛上的活动为由进行反击。最近这一区域出现了急速增长的军事调动,并伴有快速升级的口水战、公开抗议及网络攻击。中国的竞争对手们甚至争相游说为南中国海起一个新名字。越南建议将其命名为亚洲东南海,马尼拉的一位军队发言人则建议用西菲律宾海。

中国声称对包括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在内的几乎整个南海拥有主权,而越南、菲律宾、台湾、马来西亚和文莱也声称对这一区域拥有全部或部份主权。这一区域包括几条重要的航行线路,并被认为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今年7月中国和东盟达成协议,声明要推进在南中国海上的合作,但声明并没有平息争端。而美国也对中国海军的野心表示关注。

今年3月,马尼拉控诉中国的巡逻舰骚扰菲律宾的一艘在礼乐滩开采石油的船只。礼乐滩是南沙群岛中最大的海山,马尼拉宣称它位于菲律宾200海里专属经济区范围内。5月,菲律宾对中国在安塘滩附近安放浮标和柱桩的行为表示抗议。6月,一艘中国军舰在五方礁附近向三艘菲律宾渔船开炮。

北京批评马尼拉在平岛(Flat Island)上建造壳状结构的建筑来驻军。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在七月下旬的国情咨文中说:我们并不想加剧与他国的紧张态势,但是我们必须让世界知道我们时刻准备捍卫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

中国在南海与越南也出现了对峙。今年5月和6月份宣称,越南称其勘探船被中国渔船撞击后,其探测电缆在水下30米深处被切断。中国反控越南在6月的事件中派遣海军舰艇在南沙群岛的万安滩附近“非法驱逐”中国渔船。

中国官方媒体上的两篇社论在6月和7月分别声称:“如果越南想要开战,那么中国有信心摧毁进攻的越南战舰。”“任何人都不能低估中国要捍卫每一寸领土的决心。”然而,历来管制严厉的越南社会主义政府也容许反对中国的公开抗议在河内和胡志明市进行。

6月份,美国与越南和菲律宾进行联合军演,北京也在海南的海域举行反潜艇战演习,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当月举行的六次演习之一。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的教授李金铭(音)告诉《金融时报》:中国的海警和渔政船最近也增加了在这个区域的巡逻活动。

冲突加剧 皆因资源和黄金水道

对于北京来说,南海持续上升的战略重要性是最近冲突不断的原因之一。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中国现在依赖于进口原材料,特别是能源供应和铁矿石来维持经济的增长。中国的消费者也开始对食物和其他一些中国不能自己生产的产品有了更多的需求。海上交通线,特别是经过南海的交通线变得越来越重要。

同时,中国持续增长的能源需求推高了石油和天然气的价格。维护对南海的主权及其潜在的资源(包括渔业资源和石油天然气等)已经成为这一地区国家的一个核心外交政策目标。

2008年,由中国、菲律宾、越南主导的对临时联合开发区的调查因菲律宾国内的批评而终止,这项调查被认为违反了国家主权原则,南海争端变得越来越失去控制。调查的结果没有公布,各个国家随后继续他们的单边开采行动。最近的事件表明,菲律宾和越南在继续开采南海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作为越南国营石油公司的合作伙伴,加拿大的塔里斯曼能源公司宣布可能在未来一年内在南海开始钻孔开采。埃克森美孚公司计划今年在越南海岸下沉探井。一些中国记者称南海为“第二个波斯湾”,并暗示这一地区可能含有超过50亿吨的原油和20万亿立方的天然气。但在调查结束前尚无法知道具体的数字。

东亚的经济增长引发对资源的激烈争夺。同时也让这一地区的军事迅速现代化。中国的国防预算在过去30年里平均每年都以两位数增长。其它在南海宣称主权的国家也在提高其海军实力。越南准备向南海派遣两艘“猎豹”级护卫舰,并订购了6艘“基洛”级潜艇。台湾在2005至2006年间派遣了4艘“基隆”级巡防舰,这比先前的水面舰艇数量多出了3倍。今年早些时候,文莱起用了两艘新的近海巡逻舰,第三艘也在预订中。马来西亚自2009年起派遣两艘舰艇在该海域执行任务。仅菲律宾还没有采取增强海军军力的行动。

不过,2011年发生的事件中大部份牵涉到海岸警卫队一类的组织,并不是海军。中国国家海洋局下属的中国海监正在扩大其海洋警备实力。中国海监的常务副总队长孙书贤说中国海监将在未来5年内购买36艘执法船,招募1000多名雇员和技术支持人员,扩展其在南中国海上的活动范围。

各国“跑马圈地” 中国主权诉求模糊不清

导致各国在南海问题上采取更加强硬立场还有一个原因。根据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2009年5月是提交扩大位于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以外的大陆架声明的最后期限。

在截止期限前,马来西亚和越南提交了一份联合声明。越南也提交了一份单独的单边声明。菲律宾则通过了一项新的基线法来支持一个提案。文莱提交了一份“初步公告”。中国就马来西亚―越南联合声明提交了一份照会。

这些理清了各个国家在南海领域的主权声明,但也引起了北京的极度担忧。北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马来西亚和越南选择基于从他们的海岸线开始测量的大陆架而不是群岛来宣称对南海的资源拥有主权,这项原则如果被采用的话,会极大地削弱中国并非基于其大陆架的延伸诉求。

但是,现在仍然很难看出中国的诉求到底是什么。因为它提交的另一份令人不解的照会反对菲律宾的提案和越南的单边提案。照会声明北京对南海的群岛及其毗邻海域拥有无可争议的主权,这可能意味着由这些群岛向外延伸12海里的领海也包括在内。中国做出的首次关于“九点虚线”或“U型线”的正式提案作为附件附在一份备忘录后面。但这份被中国官方称为具有历史依据的地图第一次在中国国内出版的时间是1948年。这显然不能支持北京对超过90%以上南中国海领域的主权诉求,并且丝毫没有顾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关于12海里领海的限制。

2009年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强化了争议的棘手性,中国模糊不清甚至不切实际的主权诉求使争端复杂化。此外,2009年的联合国海洋公约意见书并没有包含任何关于南海岛屿归属权的说明,而只就大陆架问题达成了一致。鉴于中国、台湾、越南、文莱、马来西亚和菲律宾都坚决维护他们对南海的岛屿和(或)其它功能的权利(中国、台湾和越南宣称对二者都拥有权利),各方未达成协议。而这些岛屿的领海测量也会引发新的争端:文莱、马来西亚、菲律宾和越南赞成《联合国海洋公约》规定的12海里领海权,中国则更倾向于基于某些岛屿划分200海里专属经济区。

由于争议的复杂性,达成多边协议的时间冗长又零碎。《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在第一次被提起后,中国与东盟用了超过10年的时间才达成一致并于2002年签署该宣言。后来又花了9年时间,双方在今年7月份就进一步处理的指导达成一致。根据这些指导,各方将创建一系列委员会来监测一份行动准则的实施进展,并促进各国在海洋研究、海事安全和跨境犯罪等领域的合作。

但从解决争议的角度来看,各国的承诺少得可怜。他们并没有提供关于达成“行动准则”的最后期限或日程安排,目前也没有出台任何关于怎样解决领土争端的声明。中国公开声明希望与其它争议当事国(台湾除外)进行双边谈判,而东盟国家则坚持在东盟地区论坛的多边环境下进行协商。

难解的纠纷?炮舰对峙将持续

各国看上去并不会减缓南海的军事化进程或阻止在南沙群岛上进一步建造和加强基础设施的行动。南海争议各当事国更倾向于强化它们自己在南沙群岛的立场,并加强它们的海军和海上警备发展计划。因此,南海的未来很可能是逐渐升级的海军竞争和包括警备在内的对抗。

(责任编辑:贝利)


--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取消订阅此网上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若有更多问题,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此网上论坛。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