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3日星期一

[G4G] 三峡工程是伟光正的癞疤 胡温不想背黑锅(组图)

三峡工程是伟光正的癞疤 胡温不想背黑锅(组图)
小 中 大
发表时间: 2011-05-23 09:21   读者评论 1 条

2011/05/23/20110523090306873.jpg
三峡大坝(网络图片)

【看中国记者金晓刚综合报导】据苹果日报23日消息,三峡大坝从1994年12月14日正式动工修建到2006年5月20日全线建成后,长江沿岸灾害频繁,中下游近期又遇特大干旱,证明三峡工程已成祸害中国人民的包袱。中共国务院日前发布《三峡后续工作规划》,首认三峡工程问题多多,引发全方位讨论。有评论指,中共即使承认错误,也是有它的目的。

苹果日报报导,当年主张三峡上马派称,三峡工程既可助长江防洪、改善航道,又可发电;但大陆内地媒体指,大坝蓄水后长江流域暴雨、山洪、泥石流等灾害频发,并发生不同等级地震数十次,包括2008年汶川大地震;通航问题也没解决,唯一收获的是发电。今年以来,长江中下游又是50年罕见大旱,各主要江河蓄水量较同期少一至七成,当局透露全国耕地受旱面积达9,892万亩,有497万人、342万头牲畜因为大旱饮水困难,引发舆论对"三峡大坝惹灾"热议。

三峡工程问题胡温与邓李江等划清界限?

据官媒透露,温家宝在本月18日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三峡工作规划,并一反常态直指工程蓄水后对长江中下游带来不利影响,要求沿岸对移民问题、库区生态环境问题、库区地质灾害问题"妥善处理"。消息引起关注,被视为是1992年三峡工程决定上马以来,中央政府首次公开转态,以否定态度检讨该工程。

左派人士近日在"乌有之乡"网站撰文,质疑温家宝抛出三峡问题是基于权斗需要。

三峡大坝问题恶化 中共高层互相推诿

三峡大坝问题恶化 中共高层互相推诿

苹果日报援引长期关注三峡问题、环保人士戴晴指,这份规划其实是胡锦涛、温家宝政府的公告,宣布在三峡工程问题上与决策上马的邓小平、李鹏政府划清界限。

连日来,大陆媒体纷纷热炒三峡工程惹争议的话题,不少网站重发清华大学已故著名水利专家黄万里生前反对三峡上马,在三峡大坝开工前,向江泽民三次上书的诤诤进言。更有网民贴出前总理李鹏早前出版的《众志绘宏图──李鹏三峡日记》中,多次提到时任中共总书记江泽民对三峡工程的支持。日记中写道:"江泽民同志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以后,第一次出京考察的地方就是三峡坝址。1989年以后,所有关于三峡工程的重大决策,都是由江泽民同志主持制定的,他对三峡工程的建设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

李鹏《众志绘宏图―李鹏三峡日记》

专家、官员纷纷与三峡工程"保持距离"

天涯社区评论,在一片反对声中强行上马的三峡大坝工程自开工之后,尤其是近几年来,问题一个一个地被揭示出来,中共对三峡的歌功颂德也逐渐变调,专家、官员纷纷与三峡工程保持距离。官方对三峡工程的形容也从2003年的"三峡大坝可以抵挡万年一遇洪水",到2007年的"可防千年一遇洪水",再到2008年的"可抵御百年一遇特大洪水",直至2010年的"勿把希望全寄托在三峡大坝"上。

据中国网消息,事实上,以毛为首的中共中央常委,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了建设三峡工程的设想。

著名水利专家王维洛认为,中共官方承认三峡工程部份问题,说明问题已经相当严重,官方已无法掩盖,部份官员和专家主动提出来,是不想在将来背黑锅。

体制内的人是三峡工程利益相关者

从80年代中期开始就关注三峡工程问题、目前旅居德国的学者王维洛撰有《三峡工程三十六计》一书。他表示有很多人在评估到建设过程中,早已认识到三峡工程是个"错误",但包括从邓小平到江泽民,从李鹏到张光斗、到谭家真、钱正英,他们没有一个人会为这个错误决策承担责任。"因为他们在整个决策过程中,已经为这个错误结果准备好了后路。他们已经为自己留下了一个逃生的计谋。"

上海老笋21日撰文评论:三峡工程缺乏严密的论证程序,同时,许多反对者被排除在论证的专家之外。不少赞同三峡工程的人,都是体制内的人,是三峡工程的利益相关者。

外媒:中共即使承认错误也是有它的目的

有评论指,历史上中共从不为错误承担责任。即使是半遮半掩的承认了错误也是有目的的。《华盛顿邮报》对中国国务院承认三峡大坝存在问题发表社论指,中国统治者纠正历史错误往往有现实政治背景。社论说,据说目前有人主张把大力拦河造坝发展水电列入下一个五年规划,但总理温家宝对此不满。即使这次温家宝胜利了,那种使三峡大坝工程上马的中央集权、不容异议的决策程序不会有什么变化。因为"只要共产党保持着对权力的垄断,他们(中国人民)就别无选择。"

一般
不错
很好
杰出

--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取消订阅此网上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若有更多问题,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此网上论坛。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