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 to you by 参考消息 via Google Reader:
最近“扫黄打非”工作又一次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在这次专项整治中再一次的强调其保护未成年人免受淫秽色情毒害。尤其是工信部对于互联网及手机淫秽色情网站的打击力度,更是体现出了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决心。然而,在这毫无硝烟的战场上,当大人们一个劲儿的为了孩子们的利益,疯狂围追堵截着这些不良信息的时候,有谁冷静下来好好听听孩子们的声音呢。
“我们的性知识来自网络”
�宁是一个13岁的浙江某初中的男生,当我问到他是否浏览过色情网站时,他丝毫没有疑虑的告诉我有啊,经常会有意无意的搜索到或者碰到。而对于这些网站的的态度他一点都不反感,这是他得到性知识的最主要途径,他甚至会搜索一些内容然后去和同学互通有无。比�宁大两岁女孩的依珊在山西读初三,她说她也曾不小心就进入到一些色情网站,最开始由于女孩子的矜持,很快的关掉,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大生理上的变化,对于性的懵懂和好奇,让她也曾偷偷在网上看过一些与性有关的信息。
像�宁、依珊这样的孩子可以说,绝对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少年儿童的代表,他们对于性的认知更多的来自于色情影片和一些网络上插科打诨的文字。采访中更有人直接告诉我,四年级的时候就和同学一起偷偷看过色情电影,而因此成了他们班的“性学大师”教导别人。
我们家长每个人都是从小长大,所以我们都有着亲身的体会,我们对于性的认知是必然的而且必须的。和以前的环境不同,如今八成的孩子9岁前开始接触互联网。当家长们看着孩子们熟练的操作着计算机时,是否想过他们正在从一个又一个网站中浏览着怎样的信息呢。然而,面对着孩子们从色情信息里去了解自己、了解人类的“性”致盎然,本应作为孩子第一老师的我们谈“性”色变的却大有人在。
性教育宜早危害才会少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谈“性”成了一种肮脏的代名词,人们仿佛视之为雷池,不敢跨越一步。相较而言,国外对于儿童性启蒙和性教育的认识要比我们早很多。在日本称之为“纯洁教育”、瑞典叫做“爱的教育”,都是从幼稚园开始就向儿童渗透性别、性差异的常识。
而我国正在逐步开展青春期性教育,在此之前,其实从孩子出生起,性教育便应该随之开始。早期性教育分为婴儿期性教育、幼儿期性教育、儿童期性教育、少年期性教育,进而才是青春期性教育。早期性教育更多的应该是家长主动承担起老师的职责来引导教导孩子认识性。但是在我国,绝大多数家长在孩子小时候都是决口不谈的,像�宁、依珊还有很多的受访孩子都告诉我基本上都没有正面的交流过这样的话题,偶尔可能出现一次也在家长匆匆的搪塞中过去。
而与我们不同的,英国从5岁起就要接受强制性教育,有点类似我们的义务教育,是每个英国孩子的权利和义务。马来西亚规定从孩子4岁起就要教给他们一些与性有关的常识,告诉他们是如何出生的,这和我们从小得到的“石头缝蹦出来”的答案可真是天壤之别的。
性教育的早晚并不仅仅是孩子对于自己、对于世界的更多认知,更是一种有效的保护思想。从04年起一些组织就开始调查我们的中小学生是否有防范性侵犯的意识,结果过去了5年的时间了,了解性侵犯的比例也仅仅是从31.1%上升到40.7%。而越来越明显的是,越来越多的低龄少女不断的怀孕堕胎。问了一位妇产科的同行,她告诉我就他们门诊最小就接待过11岁的怀孕少女,15-17岁的怀孕少女数量惊人。更不要说,还有大学生不知道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傻傻的问我:我总是熬夜会不会得艾滋病啊。且不要觉得这是个笑话,这些事情其实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而且绝不是少数。
性教育很光荣
当张超老师的性教育课程被学生们偷拍下来放到网上好评如潮的时候,我们是否想过,这样的课程应该是在孩子们小学的时候甚至再小的时候就应该知道的呢。如果他们可以更早更正规科学的获得这些知识,我们的社会是不是就不会有如此高的少女怀孕率,如此高的艾滋病毒携带者和病患呢?
性是美的,是我们每个人从出生起便伴随我们成长,一直到死亡的本能。性是美的,是维系着我们人类生存发展最重要的本能。性是美的,是带给我们欢愉带给我们快乐的本能。当社会各项发展进步的时候,我们对于性的看法是不是也应该看的更开了呢。
所以,当我抱着四岁的儿子,给他读完《小精子历险记》,看着他高兴的告诉我,“爸爸我原来是一颗小精子找到家以后变来的啊,他们都说从贝壳里像珍珠一样出来的呢”的时候,看着孩子健康正确的认知自己的时候,那种快乐是多么的光荣。
问了身边很多孩子,他们说家长对他们浏览色情网张的责备堵截,让他们有时候觉得了解性是有错的,是犯罪的。他们多么想有一些可以被允许、被支持看的图书、视频、网站来告诉他们其实性是美的。
删节版已发布于《新京报・新知周刊》
本文地址(转载请注明出处): 复制
收藏、分享这篇文章: 更多...
你也许会喜欢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 Subscribe to 科学松鼠会 using Google Reader
- Get started using Google Reader to easily keep up with all your favorite sites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取消订阅此网上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若有更多问题,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此网上论坛。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