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7日星期五

[G4G] Re: 伍皓:宣传部新来的青年人(不是五毛)

伍皓:宣传部要和传言赛跑

作者:章文 | 评论(2) | 标签:宣传部传言赛跑

中国官员大都庸庸之辈,遵循着各自系统的潜规则行事,不会也不敢逾规。但总有那么一些另类,敢于为人之不敢为,言人之不敢言。掀起重庆打黑风暴的薄熙来算一个,倡导“揭盖子”的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伍皓也算得一个。因为这些另类的存在,使得平庸的官场有了几分亮色。

我已经好几次议论过薄熙来,这次说说伍皓。其实这人以前和我是同行,曾服务过新华社。他今天的“出格”表现和这个背景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必然的,因为不少记者从政后、尤其是当上宣传干部后,真有点“媳妇熬成婆”的味道,管制新闻来变本加厉。

但伍皓显然不是这种人。他很明白言论自由对于社会的意义,他尤其重视网络的作用,声称“宣传部要和传言赛跑”。自去年以来,云南省委宣传部在几起公共事件上采取了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应对手法,这其中有着伍皓的个人作用:在“躲猫猫”事件中组织有网民参与的调查委员会;在昆明“小学生卖淫案”中亲自披挂上阵,在凯迪社区上连续发帖数篇,分别就记者和警方的做法提出批评;同时,他还第一个提出设立“网络发言人”的建议。

这次在新近发生的昆明螺蛳湾批发市场群体事件中,伍皓又要求有关部分迅速向媒体通报情况。他坦露自己的心迹说:当突发事件发生的时候,如果我们始终采取捂的手段,民意实际上在不断地聚集,如果用捂的办法,公众情绪没有宣泄的一个通道,很可能当公众情绪聚集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发生爆炸。这已经被无数的公共突发群体性事件所证明,比如说瓮安事件,比如说湖北的石首事件,实际上都是有一些民意先是在网络上聚集,最后是在现实生活中爆发。

伍皓进一步说:通过近一年的这种实践,我们从捂盖子的思维向揭盖子的思维转变,我曾经打过一个比较形象的比喻,就像一壶烧开的水,如果我们还始终捂着盖子,那么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将壶底都烧穿;但是我们只要把盖子一揭开,可能沸腾的民意也就像这壶烧开的水,慢慢的就变成蒸汽,逐渐的消散了。在揭盖子的过程中,是有可能烫着一点手,但是不要紧,我们最终是让民意能够得到化解,能够得到疏导。

其实,伍皓所说的这些道理并不复杂,就像生活常识一样简单,且已被不少事件所验证。但奇怪的是,很多地方的宣传部门并不是如此行事,相反,他们依然遵循旧的一套,欺瞒、限制和打压勇于传播的媒体,并将有限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无限广阔的互联网空间,去和亿万匿名网民做斗争,设置过滤词、删贴、封网,甚至按IP地址网下抓人。

他们搞的一套也是在“和传言赛跑”,不过不像伍皓那样是以公开的手段,而是采取隐瞒的方式。因为网络的无远弗届,注定了他们即便疲于奔命也将失败的命运。

“捂盖子”也是管制的一种方式,但终究是不自信的表现。其实新闻不存在正负,皆是中性,反映社会变化。每个社会,因为利益的争夺,总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矛盾,这是正常的现象。否认它、掩盖它,矛盾依然在那里,并不会凭空消失。相反因为捂盖子,使得矛盾不能见光,失去了解决的机会,给社会运转平添了阻力和隐患。

伍皓曾经在凯迪论坛说过这样一段话:“很多政治经验丰富的老领导一再劝诫我,不要在意网络上的东西,根本不必去理会,它伤不到你一根毫毛。他闹腾他的,你不理他,闹腾一会儿也就没劲儿了;你越想着要尊重他、回应他,越把他当回事,他越会疯狂地奔过来咬你。这就是网络,这就是网民。”

从中可见这些老旧人物的思维,他们无视时代的发展,过去“心中无民”,现在“心中无网”。“鸵鸟”式的自负一以贯之。只是他们扭转不了时代洪流,过去一道命令就可让新闻胎死腹中,现在则使劲全身力气也休想让网络整体噤声。

可以想见,有这些老旧思维在,伍皓的处境就不会太顺利。他的同僚指责他“工作观念过于超前,会把云南引入舆论灾难”,鉴于他“在把握宣传方向、舆论导向方面负有一定领导责任”,所以被建议“谈话提醒”。

从目前来看,云南并未因伍皓的这些出格做法而陷入“舆论灾难”。因此,伍皓也尚未遭遇大的麻烦。倡导“宣传部门要和传言赛跑”的伍皓,在仕途上也正和老旧派赛跑,看谁能跑得过谁,看谁能笑到最后。

毫无疑问,我希望伍皓能笑到最后,因为从某种象征意义上讲,他的胜利将是媒体自由的胜利,将是政府善治的胜利,将是和谐社会的胜利。


2009/11/27 参考消息 <go2group@gmail.com>
更加重要的是,伍皓在试图颠覆中国官场上下相传的政治经验。他在凯迪的一个帖子上说过这样一段话:“很多政治经验丰富的老领导一再劝诫我,不要在意网络上的东西,根本不必去理会,它伤不到你一根毫毛。他闹腾他的,你不理他,闹腾一会儿也就没劲儿了;你越想着要尊重他、回应他,越把他当回事,他越会疯狂地奔过来咬你。这就是网络,这就是网民。

 
 

Sent to you by 参考消息 via Google Reader:

 
 

via 牛博山寨头条 by 胡泳的BLOG on 11/26/09


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伍皓开通了新浪微博。对于这位全国最年轻的省级宣传部副部长之一,这似乎是件顺理成章的事情。他一直“在互联网的大海中游泳”:以实名
QQ上网,建立工作QQ群“伍皓的网络意见箱”;在“躲猫猫”事件中组织有网民参与的调查委员会;在昆明“小学生卖淫案”中亲自披挂上阵,在凯迪社区上连续发帖数篇,分别就记者和警方的做法提出批评;同时,他还第一个提出设立“网络发言人”的建议。

网民们反而有些不适应。伍皓
1121日开微博,迄今还不过一周,微博评论中最大的争议是这位副部长是不是在“作秀”。这点我倒觉得是打错了靶子,正如一位网友所言:“官员肯把自己放在聚光灯下,不管主观上是否有作秀之嫌,客观上却把自己更多置于公众监督之下……这即使不是自信,起码也是勇气,不是坏事。”沟通就是积极的姿态,在我们这个上下沟通障碍重重的国度,尤其如此。

然而,另外一个惹出质疑的问题却的确是个问题。伍皓在新浪微博上打出的个人简介是: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前新华社记者。网民们的质疑是,伍皓开微博是以什么身份呢?若是以网友身份,就没必要报职务;若是以官员身份,是不是代表云南省委宣传部在讲话呢?伍皓对此的回答是:“有些官员的人格是分裂的,而我希望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是一个真的我。为什么要分是我所代表的部门还是我个人呢?”

此一回答表明,伍皓认为,他的身份具有同一性,不会产生分裂。错矣。

首先,伍皓在宣传部的职位就具有某种内在的矛盾。宣传部是管理媒体的,伍皓的声誉,很大程度上来自他在云南对新闻舆论管理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他自己也在微博中说:“给予媒体的空间越大,媒体越应该负责任。媒体要自律,公众才放心。”这里,媒体存在一个“被赐给”空间的问题,由此可以想见,媒体要争取更大空间的努力,势必会遭遇新闻管理部门意图实施的限制。“媒体要自律,公众才放心”——听上去像是媒体的不负责任让公众不放心,可是,公众不放心的,更可能是权势对新闻的控制。就连要打造“阳关政府”的昆明市委书记仇和,不也一方面说“要负面的报道”,把新闻媒体视为政府的“保健医”,另一方面又表示,各级宣传部门要做到在重大问题上不缺位、关键时刻不失语,抢占舆论制高点,最大限度地挤压负面信息和传播空间。伍皓尽管信奉“新闻执政”的理念,但在他的位置上,他应该十分清楚,在新闻改革之上,还有宣传纪律的存在。所以,不论是什么样的改革,都是在宣传纪律允许的范围之内进行的改革。那么,当宣传纪律和新闻规律发生冲突时,该怎么办?伍皓是该恪守宣传部长的职责呢,还是该保持一个前新闻记者的本色?当然,伍皓尽可以说,宣传部长同媒体、公众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如公开透明、客观真实、及时准确等,但一旦出现林林总总的事件,具体的情况总是会考验这种“一致性”的。

其次,作为宣传部副部长的具体个人,和他为之服务的宣传部乃至上级党委的整体部门,也存在不好调和的冲突。这让我想起了王蒙的成名之作《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这部小说通过个人的理想激情与现实环境的抵牾,表现组织部门中官僚文化与知识分子文化的冲突。这种冲突在王蒙笔下简化为他有意选择的两个意象,一个是“组织部”,一个是“学生(青年)”,这两个意象虽是写实,但同时也具有象征意义。在伍皓这里,组织部换成了宣传部,“学生气质”换成了“记者本色”,但困境是一致的。伍皓作为一个新锐的宣传干部,主张宣传部门应该把实现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作为新的职责,把帮助公众了解真相、探求真相、接近真相作为新的职责;然而,
由于躲猫猫案少女卖淫案等事件中引起的许多争议,他的同僚和上司却指责他“工作观念过于超前,会把云南引入舆论灾难”,因为他“在把握宣传方向、舆论导向方面负有一定领导责任”,所以被建议“谈话提醒”。无论伍皓的姿态有多么阳光,关键还在于,他背后的庞大系统能不能够同样展现阳光的姿态。
当然,指出伍皓身上固有的分裂性不是为了否定这个“宣传部新来的青年人”的破冰行为,而毋宁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伍皓现象”的意义。伍皓深刻地感知到网络舆论场的兴起和执政环境的变化,提出要对网络心存敬畏,“不想做一个目中无网的官员”,敢于到互联网上冲浪,哪怕呛水也在所不惜。这样的做法,至少有两大积极意义:第一,可以改变宣传部门在民众当中的刻板印象,为宣传工作趟出新路子;第二,可以向其他政府部门表明,出了问题要让人民知情,宣传部门不是仅仅为了给他们“捂盖子”、“擦屁股”而存在的。这些都是“新来的青年人”在宣传部刮起的新风。
更加重要的是,伍皓在试图颠覆中国官场上下相传的政治经验。他在凯迪的一个帖子上说过这样一段话:“很多政治经验丰富的老领导一再劝诫我,不要在意网络上的东西,根本不必去理会,它伤不到你一根毫毛。他闹腾他的,你不理他,闹腾一会儿也就没劲儿了;你越想着要尊重他、回应他,越把他当回事,他越会疯狂地奔过来咬你。这就是网络,这就是网民。”这样的经验,既诬蔑网民的人格,更无视网民的智力,如果没有新思维来加以打破,结果是可怕的。一代网民的崛起呼唤了解网络、使用网络、敬畏网络的官员的出现,而伍皓就是他们的突出代表。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
鹅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鹅不是老大,天才是老大
您无所不谈,鹅也不例外。鹅是参考消息@无所不坛
janadabc.blogspot.com  墙内请用谷歌阅读器订阅。
喜欢推特?请翻墙跟@elaoda,鹅推荐推特中文圈!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 Google 论坛"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在此论坛发帖,请发电子邮件到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论坛,请发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更多选项,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该论坛

-~----------~----~----~----~------~----~------~--~---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