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都网
摘要:美国总统奥巴马16日在上海科技馆发表演讲。在演讲中,奥巴马表示,最好的大使、最好的使者就是年轻人,这是我们合作的下一步,惠及两国和全世界。
新华网上海11月16日电 美国总统奥巴马16日在上海科技馆发表演讲。在演讲中,奥巴马表示,最好的大使、最好的使者就是年轻人,这是我们合作的下一步,惠及两国和全世界。
在回答学生问题时,奥巴马表示,美国可以在快轨方面向中国学习;在回答是否支持改善两岸关系的问题时,奥巴马表示我的政府全面支持一个中国的政策;在回答是否准备参加世博会的问题时,奥巴马表示他将非常乐于参加上海世博会。
奥巴马在上海与中国青年对话:最好的使者是年轻人
在回答如何看待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时表示,得到和平奖最惊奇的就是自己,认为获得这个荣誉有点不配。在回答是否支持改善两岸关系的问题时,奥巴马表示美国非常希望继续看到两岸不断地改善关系。
在回答互联网开放的问题时,奥巴马表示信息越是能够自由的流通,社会就变得越强,因为这样子,世界各地的公民能让自己的政府负责。
[奥巴马]好吧,我现在请我的洪大使,现在有一个网民通过我们使馆网站提了一个问题。
[洪博培]第一,有这么多互联网使用者的国家,有6000万写博客的人,你知道防火墙的事情吗?第二,我们是不是应该自由的使用TWITTER?
[奥巴马]首先让我说,我从来没有使用过TWITTER.我注意到一些年轻人,他们一直很忙,有各种各样的电子器材,很笨重。但是我还是非常相信技术的作用,非常重视开放性。在信息流动方面,我认为越是能够自由的信息流通,社会就变得越强,因为这样子,世界各地的公民能让自己的政府负责,有一个问责制度,他们自己会思考,这样会有新的想法,鼓励创造性。所以我一直是坚定的支持互联网开放的使用,我是非常支持不审查内容,在美国我过去谈过,这是我们的一个传统,我也认识到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传统,但是我可以告诉各位,在美国,我们有没有受限制的使用互联网的机会,这是我们力量的来源,也应该受到鼓励的。
但是我也应该很诚实的告诉各位,作为美国总统,有的时候我还是希望信息不是那么自由的流通,因为这样我就不需要听到人们在批评我,我认为很自然的。
在人处于一个实力地位的时候就会想到,你为什么这样说我,你这样说是很不负责的。可是真实的情况是这样,因为在美国信息是自由的,因为在美国有很多人批评我说各种各样的事情,但我还是认为,这样才会使得我们的民族制度变得更强,使我变成一个更好的领导人,因为它迫使我听到一些我不愿意听到的意见,也迫使我审查我正在做的事情,每天都要审查,要看我是不是真的为美国人民做我能做的最好的事情。所以我认为互联网现在已经变成一个更强的工具,可以让公民来参与。
实际上,我这次胜选,当了总统的一个原因之一我们能够动员很多年轻人,通过互联网来动员。刚开始的时候,没有人会想到我会赢,因为我们不是得到最富裕的支持者、政治上最有权利的人支持我们,可是人们通过互联网看到我们竞选,他们开始感到很兴奋,他们就组织起来成立一些竞选的活动、事件和集会,结果就产生了这些从下往上的一种行动,使我们很成功。
这不仅在政府和政治,在企业界一样。像Google这种公司,不到20年前,它只是两个年龄跟你们差不多一样的人创业,本来是科学的实验,后来因为互联网,他们能够创造一个产业,这个产业使得全世界各地的商业发生一场革命。
所以要不是有很自由的开放性,就像互联网所提供的开放性,那Google不会存在,所以我很支持一个做法,就是不要限制互联网的使用、接触或者像TWITTER这种信息技术,越开放越能够沟通,使全世界联系在一起。像我的两个女儿玛丽亚和娜塔莎,一个是11岁,一个是8岁,在她们的房间可以上网,通过互联网可以达到世界任何地方,可以学到她们想学的内容,这是她们巨大的力量,她们拥有这种力量,也有利于促进相互理解。
就像我刚才所说的,技术也有负面,恐怖分子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做一些以前他们做不到的事情,有一些极端分子也可以动员。当然开放性肯定要付出某种代价,这是不能否认的。可是我想好的远远多于坏的,所以还是保持开放是好的,这是我很高兴互联网也作为这个论坛的一部分。最后两个问题。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上海与中国青年对话”演讲全文
你好。诸位下午好。我感到很荣幸能够有机会到上海跟你们交谈,我要感谢复旦大学的杨校长,感谢他的款待和热情的欢迎。我还想感谢我们出色的大使洪博培,他是我们两国间深厚的纽带。我不知道他刚才说什么,但是希望他说得很好。
我今天准备这样,先做一个开场白,我真正希望做的是回答在座的问题,不但回答在座的学生问题,同时还可以从网上得到一些问题,由在座的一些学生和洪博培大使代为提问。很抱歉,我的中文远不如你们的英文,所以我期待和你们的对话。这是我首次访问中国,我看到你们博大的国家,感到很兴奋。在上海这里,我们看到了瞩目的增长,高耸的塔楼,繁忙的街道,还有企业家的精神。这些都是中国步入21世纪的迹象,让我感到赞叹。同时我也急切的要看到向我们展现中国古老的古迹,明天和后天我要到北京去看雄伟壮丽的故宫和令人叹为观止的长城,这个国度既有丰富的历史,又有对未来憧憬的信念。
而我们两国的关系也是如此,上海在美中关系的历史中是个具有意义的重大城市,在30年前,《上海公报》打开了我们两国政府和两国人民接触交往的新的篇章。
不过美国与这个国家的纽带可以追溯更久远的过去,追溯到美国独立的初期,乔治?华盛顿组织了皇后号的下水仪式,这个船成功前往大清王朝,华盛顿希望看到这艘船前往各地,与中国结成新的纽带。希望中国开辟新的地平线,建立新的伙伴关系。在其后的两个世纪中,历史洪流使我们两国关系向许多不同的方向发展,而即使在最动荡的方向中,我们的两国人民打造深的,甚至有戏剧性的纽带,比如美国人永远不会忘记,在二战期间,美国飞行员在中国上空被击落后,当地人民对他们的款待,中国公民冒着失去一切的危险罩着他们。
而参加二战的老兵仍然欢迎故地重游的美国老兵,他们在那里参战。40年前,我们两国间开启了又一种联系,两国关系开始解冻,通过乒乓球的比赛解冻关系。我们两国之间有着分歧,但是我们也有着共同的人性及有着共同的好奇,就像一位乒乓球运动员一样,那时的国家就是一样,但是这个小小的开头带来了《上海公报》的问世,最终还带来了美中在1979年建交。在其后的30年我们又取得了长足的进展,1979年美中贸易只有50亿美元,现在已经超过了4000亿美元。
贸易在许多方面影响人民的生活,比如美国电脑中许多部件,还有穿的衣服都是从中国进口的,我们向中国出口中国工业要使用的机器,这种贸易可以在太平洋两岸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我们的人民过上质量更高的生活。
在需求趋于平衡的过程中,这种贸易可以是更广阔的贸易。如今我们有着积极合作和全面的关系,为我们在当前重大的全球问题上建立伙伴关系打开了大门,这些问题包括经济复苏、洁净能源的开发、制止核武器扩散以及应对气候变化。还有在亚洲及全球各地促进和平和稳定,所有这些问题我明天与胡主席会谈时都会谈到。1979年的时候,我们两国人民的联系十分有限,如今当年乒乓球运动员的好奇可以在许多领域建立的联系中都可以看到,在美国数量最多的留学生都来自中国。而在美国的学生中,学中文的人数增加了50%.我们两国有近200个友好城市,美中科学家在许多新的研究领域和发现领域进行合作,而我们两国人民都热爱篮球,姚明就是个例子。不过,此行中我不能观看上海鲨鱼队的比赛,有点遗憾。
那么我们两国之间的这种关系给我们带来了积极的变化,这并不是偶然的,中国使得亿万人民脱贫,而这种成就是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而中国在全球问题中也发挥更大的作用,美国也目睹了我们经济的成长。中国有句古言,温故而知新。当然,我们过去30年中也遇到了挫折和挑战,我们的关系并不是没有困难的,没有分歧的。但是我们必须一定是对手这种想法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由于我们两国的合作,美中两国都变得更加繁荣、更加安全。我们基于相互的利益、相互的尊重就能有成就。
不过,这种接触的成功要取决于我们要彼此了解,要能够进行开诚布公的对话,彼此进行了解。就像当年美国乒乓球运动员所说的,我们作为人有着共同的向往,但是我们两国又不同。我认为我们两国每个国家都应该勾画出自己要走的路,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它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相对而言,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它的文化受到来自许多不同国家移民的影响,而指导我们民主制度文件的影响,我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向往,代表了一些核心的原则,就是所有的人生来平等,都有着基本的权利,而政府应当反映人们的意志,贸易应该是开放的,信息流通应当是自由的,而法律要保证这个公平。
当然,我们的国家历史也不是没有过困难的地方,从很多方面来讲,很多年以来,我们是通过斗争来促进这些原则或者是所有的人民能够享受到,为了缔造一个更完美的联合,我们也打过一个很痛苦的内战,把一部分我们被奴役的人口释放出来,经过一段时间才能使妇女有投票权,劳工有组织权,包括来自各地的移民能够全部被接受。即使他们被解放以后,非洲裔美国人也和美国人经过一些分开的、不平等的条件,经过一段时间才争取到全面的平等权利,所有这些是不容易的。但是我们对这些核心原则的信念我们取得的进展,在最黑暗的风暴当中是作为我们的指南针。
这是为什么林肯在内战期间站起来说过,任何一个国家以自由、以所有人类平等的原则能够长久的存在,也就是为什么金博士在林肯纪念馆的前台站起来,说我们国家要必须真正的实现我们的信念。也就是为什么来自中国或者肯尼亚的移民能够到我们的家,也是为什么一个不到50年前以前在某些地方连投票都遇到困难的人,现在就能够做到那个国家的总统。
这就是为什么美国永远为了全世界各地的核心原则说话,我们不寻求把任何政治体制强制给任何国家,但是我们也不认为我们所支持的这些原则是我们国家所独有的,这些表达自由、宗教崇拜自由、接触信息的机会、政治的参与,我们认为这些是普世的权利,应该是所有人民能够享受到,包括少数民族和宗教的族群,不管是在中国、美国和任何国家,对于普遍权利的尊敬,作为美国对其他国家的开放态度的指导原则,我们对其他文化的尊重,我们对国际法的承诺和对未来的信念的原则。
所有这些都是你们知道关于美国的一些情况,我们有很多要从中国学习。我们看看这个伟大城市的各地,也看看这个房间,我就相信我们两国有很重要的共同点,也就是对未来的信念,不管是美国还是中国,对现在的成就不能感到自满。虽然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家,你们也是充满信心展望未来,致力于下一代能够比这一代做的更好,除了你们不断增长的经济之外,我们很配合中国在科学和研究方面所投入的力量,包括建设的基础设施和使用的技术,中国是世界上使用互联网技术最多的国家,这就是我们很高兴互联网是今天活动的一部分,这个国家也拥有最大的机动电话网络,对新的投资保持继续增长,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有新的投资,我也希望两国加强这方面的合作。
但是更重要是看到年轻人你们的才能、你们的献身精神、你们的梦想在21世纪实现方面会发挥很大的作用。我说过很多次,我认为世界是互相连接的,我们所做的工作,我们所建立的繁荣,我们所保护的环境,我们所追求的安全,所有这些都是共同的,而且是互相连接的,所以21世纪的实力不在零和游戏,一个国家成功不应该以另外一个国家的牺牲作为代价。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不寻求遏制中国的崛起。相反,我们欢迎中国作为一个国际社会的强的、繁荣的、成功的成员。
再回到刚才的谚语,我们应该考虑过去。在大的国家合作的时候,就比互相碰撞会取得更多得好处,这就是人类在历史上不断吸取的教训。我认为我们合作应该是超越政府间的合作,应该是以人民为基础,我们所研究的内容,我们所从事的生意,我们送获得的知识,我们所进行的体育比赛,所有这些桥梁必须是年轻人共同合作建立起来,这就是我为什么非常高兴我们要大大的宣布我们到中国学习的留学生人数,要增加到10万人。这样交流就会表现出我们是愿意致力于加强两国人民的联系,而且我是绝对有信心。对美国来说,最好的大使、最好的使者就是年轻人,他们和你们一样,很有才能,充满活力,对未来的历史还是很乐观的,这是我们合作的下一步,惠及两国和全世界。
今天可以吸收的一个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我们不断地向前推进。非常感谢。现在欢迎各位提问题。
(以上文字根据文字直播整理)
以下内容来自 美国白宫网站 白宫网站
It was around midnight in Washington, D.C., and early afternoon in Shanghai when the President began an historic town hall in China. Taking tough and straightforward questions from Chinese students, and solicted from across China via the internet, the President discussed everything from Taiwan to the role of women in society to open government. Read through all of the exchanges in the full transcript.
In his extensive and probing opening remarks, the President related America's history, triumphing over tragedy and difficulty, to China's own story:
Of course, the story of our nation is not without its difficult chapters. In many ways -- over many years -- we have struggled to advance the promise of these principles to all of our people, and to forge a more perfect union. We fought a very painful civil war, and freed a portion of our population from slavery. It took time for women to be extended the right to vote, workers to win the right to organize, and for immigrants from different corners of the globe to be fully embraced. Even after they were freed, African Americans persevered through conditions that were separate and not equal, before winning full and equal rights.
None of this was easy. But we made progress because of our belief in those core principles, which have served as our compass through the darkest of storms. That is why Lincoln could stand up in the midst of civil war and declare it a struggle to see whether any nation, conceived in liberty, and "dedicated to the proposition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could long endure. That is why Dr. Martin Luther King could stand on the steps of the Lincoln Memorial and ask that our nation live out the true meaning of its creed. That's why immigrants from China to Kenya could find a home on our shores; why opportunity is available to all who would work for it; and why someone like me, who less than 50 years ago would have had trouble voting in some parts of America, is now able to serve as its President.
And that is why America will always speak out for these core principles around the world. We do not seek to impose any system of government on any other nation, but we also don't believe that the principles that we stand for are unique to our nation. These freedoms of expression and worship -- of access to information and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 we believe are universal rights. They should be available to all people, including ethnic and religious minorities -- whether they are in the United States, China, or any nation. Indeed, it is that respect for universal rights that guides America's openness to other countries; our respect for different cultures; our commitment to international law; and our faith in the future.
These are all things that you should know about America. I also know that we have much to learn about China. Looking around at this magnificent city -- and looking around this room -- I do believe that our nations hold something important in common, and that is a belief in the future. Neither the United States nor China is content to rest on our achievements. For while China is an ancient nation, you are also clearly looking ahead with confidence, ambition, and a commitment to see that tomorrow's generation can do better than today's.
In addition to your growing economy, we admire China's extraordinary commitment to science and research -- a commitment borne out in everything from the infrastructure you build to the technology you use. China is now the world's largest Internet user -- which is why we were so pleased to include the Internet as a part of today's event. This country now has the world's largest mobile phone network, and it is investing in the new forms of energy that can both sustain growth and combat climate change -- and I'm looking forward to deepening the partnership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in this critical area tomorrow. But above all, I see China's future in you -- young people whose talent and dedication and dreams will do so much to help shape the 21st century.
I've said many times that I believe that our world is now fundamentally interconnected. The jobs we do, the prosperity we build, the environment we protect, the security that we seek -- all of these things are shared. And given that interconnection, power in the 21st century is no longer a zero-sum game; one country's success need not come at the expense of another. And that is why the United States insists we do not seek to contain China's rise. On the contrary, we welcome China as a strong and prosperous and successful member of the community of nations -- a China that draws on the rights, strengths, and creativity of individual Chinese like you.
To return to the proverb -- consider the past. We know that more is to be gained when great powers cooperate than when they collide. That is a lesson that human beings have learned time and again, and that is the example of the history between our nations. And I believe strongly that cooperation must go beyond our government. It must be rooted in our people -- in the studies we share, the business that we do, the knowledge that we gain, and even in the sports that we play. And these bridges must be built by young men and women just like you and your counterparts in America.
视频来源:美国白宫网站 http://www.whitehouse.gov/ 可以在这里下载
下载工具地址:
电驴(www.emule.org.cn)
迅雷(www.xunlei.com)
下载地址:
2009.11.16奥巴马上海对话中国青年(President.Obama's.Town.Hall.in.Shanghai)(英文全文).pdf (82.7KB)
2009.11.16奥巴马上海对话中国青年(President.Obama's.Town.Hall.in.Shanghai)(英文视频).flv (481.2MB)
President.Obama.Holds.Town.Hall.with.Chinese.Youth.doc (429.5KB)——中英对照文本
奥巴马访华期间在和上海青年交流时,爆出了一个惊人消息:他公开承认,自己从来没有使用过Twitter,而理由竟是,他的手指太笨了,在手机上打字不灵光。不仅中国Twitter用户对此感到惊奇,全世界网民也都大跌眼镜。一个普遍的反应是:他怎么能够这么欺骗我们?他的Twitter账户有高达260万的关注者,这使得奥巴马成为人气最高的Twitter用户之一。何况,他的名号还是Twitter总部认证过的。
Sent to you by 参考消息 via Google Reader:
via 牛博山寨头条 by 胡泳的BLOG on 11/19/09
奥巴马访华期间在和上海青年交流时,爆出了一个惊人消息:他公开承认,自己从来没有使用过Twitter,而理由竟是,他的手指太笨了,在手机上打字不灵光。不仅中国Twitter用户对此感到惊奇,全世界网民也都大跌眼镜。一个普遍的反应是:他怎么能够这么欺骗我们?他的Twitter账户有高达260万的关注者,这使得奥巴马成为人气最高的Twitter用户之一。何况,他的名号还是Twitter总部认证过的。
人们并不天真到真的以为一个政治家会像你我一样,每天在闪烁的电脑或手机屏幕上“推”来“推”去,毕竟,他们有其他的事情要做——譬如,掌管一个国家。然而,奥巴马不是一般的政治家。他在竞选中使用了Twitter、Facebook和 YouTube,证明自己是Web 2.0世代的一员。在去年11月的大选临近时,奥巴马参议员的Twitter账户(twitter.com/barackobama)更新了250多次。Twitter不仅帮助了奥巴马筹款,也极大地提升了他作为一个能够迎接崭新的、参与式的互联网的总统候选人的形象。可以说,他是“总统2.0”。就连和上海学生会面时,奥巴马都在大谈互联网如何帮助他动员起美国青年的热情。
如果说,在大多数时间里,顶着奥巴马旗号的推(迄今为止,共有418条)不是他本人所发,而是白宫的传播团队送出的,我们不会感觉多么奇怪;你知道,奥巴马的演讲稿也不是他自己写的。而且,总统上推是要考虑安全因素的:虽然奥巴马在当选总统之前是一个黑莓的重度用户,但当他成为总统以后,他对黑莓的使用反而受到联邦对总统沟通信息所作的某些限制。
尽管存在这些理由,但要是告诉你,奥巴马从来没有用过Twitter,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呢?当然是失望,还有些被骗的感觉。毫无疑问,奥巴马有一个一流的团队,帮助他玩转社会性媒体,但那些在大选中坚决支持他的选民一定会对他从来没有亲自发过推这件事有些接受不了。2008年11月7日,当奥巴马的Twitter上出现那著名的一推“这是历史”(This is history)时,无数的奥巴马粉丝相信,它是奥巴马的真实感受。2009年10月,奥巴马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他的Twitter上出现了“愧不敢当”(Humbled)的感言。难道这也是总统公关的一部分?奥巴马的团队在更新他的Twitter时会先去打听总统的感受吗?
当然会有人为奥巴马辩护。最标准的理由是“总统太忙了”,可是,仔细推敲,你会发现这个理由是站不住脚的,甚至可以说是不诚实的。每周,奥巴马都会在whitehouse.gov网站上发布5分钟的视频。任何一个做过视频的人都知道,5分钟的视频剪辑所占用的时间可是大大超过5分钟,事先的准备、实拍、重拍等都是很耗时的。相比之下,在Twitter上写一行字是多么容易的事情?大概只需花费5秒钟吧。
至于说读者感觉到的欺骗,也有专家认为并不成立。越来越多的公司现在把Twitter当作品牌营销工具,公司可以请人代笔宣传,为什么名人就不可以?简单地说,名人也是品牌。他们的幕后台前并不一致。如果一个明星的经理人更了解公众的感受,为什么他就不能替明星上推呢?
在Twitter上请人捉刀的名人不只奥巴马一个。比如,小甜甜布兰妮就请人为她发推。但布兰妮的妙处在于,她公开告诉别人捉刀者的存在。她的推有不同的署名,有的是她自己,有的是她的经纪人,还有的是她的网站的社会性媒体专才。奥巴马如果不是自己写推,干吗不效仿布兰妮?很多人可以理解奥巴马在Twitter上用替身,但他们认为这个过程应该披露。在奥巴马告诉中国学生有关自己的Twitter的事实之前,大部分人都是被蒙在鼓里的。
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网民,我想给奥巴马一个忠告:现在,闲时试试亲自发推吧。体验一下分散的、以标准为基础的、彼此协作的、自由竞争的传播技术吧,让你自己真正成为Twitter传奇的一部分。我之所以称Twitter为传奇,是因为对于政治家来说,它绕过了媒介,使之可以直接同民众交流,令两者间的亲密感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而对公众而言,Twitter把那些神秘的人和机构从高高在上的位置上拉下来,从而拥有了平等对话的可能。
奥巴马亲自发推,或者,让自己的助手署名发布更多的推,有两个在我看来十分充足的理由:其一,Twitter的140个字的简单文本非常适于发布重要信息或是呼吁采取某种行动。例如,今年5月1日奥巴马政府在白宫的Twitter账户上发布的第一条推就是简短的一行字,告诉美国人如何加入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社会性网络,以了解更多关于猪流感的信息。在奥巴马上任后的第一天,他就签署了一个总统令,要求所有部门“建立一个透明的、公众参与和协作的系统”。社会性网络对这样的政府只有好处而没有坏处。
其二,微博是一种非常人性化的媒体,可以给庞大而遥不可及的政府官僚系统造就人情的一面。如果美国总统像常人那样纪录他生活中的某种感受,看上去会很奇怪,然而,这样做也会显得无与伦比的酷。世界上最为知名的黑莓用户,倘使可以时不时地推上一推,不也就构成了罗斯福总统“炉边谈话”在网络时代的升级版吗?今天,在美国政府和媒介的公信力都不敢让人恭维的情况下,如果奥巴马能够走出华盛顿精心构筑的壁垒和商业电视人为做作的话语空间,那么,整个政治游戏都会被改变。
从外交角度看,我们难道不正生活在一个剧变的国际传播环境中吗?利用自我出版工具,人们正无摩擦地进行交往,实时信息在全球快速流动,倾听、传播、学习随处发生——在外交上,某种强大的力量正在涌现。今天的Twitter,和当年的CNN全球报道一样,为国际传播提供了突破性工具。想想看,奥巴马来到上海和中国学生进行市政厅式的互动,在互动中他被问到有关Twitter的问题,而他的回答,观众可以在白宫的Facebook主页上看到流媒体直播,还有什么比这更能说明我们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的变化呢?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 Subscribe to 牛博山寨头条 using Google Reader
- Get started using Google Reader to easily keep up with all your favorite sites
--
鹅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鹅不是老大,天才是老大
您无所不谈,鹅也不例外。鹅是参考消息@无所不坛
janadabc.blogspot.com 墙内请用谷歌阅读器订阅。
喜欢推特?请翻墙跟@elaoda,鹅推荐推特中文圈!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 Google 论坛"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在此论坛发帖,请发电子邮件到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论坛,请发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更多选项,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该论坛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