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 to you by 参考消息 via Google Reader:
(该图来自美国白宫委托现场直播的技术团队:Connectsolutions。他们写了一个文章《President Obama's Town Hall in Shanghai Broadcast to Global Audience on ConnectSolutions Podium》
www.connectsolutions.com/blog/2009/11/16/obamainchina/)
此文讲述了他们是如何受到白宫之托负责网络视频传输服务的。其中披露了一些有意思的内幕。
1,他们提到,白宫和北京对于这个开放式的演讲和讨论的直播事宜争论到最后一分钟,最后的决定是不进行中国全国的直播,而是允许白宫网上直播。于是白宫就给与这个团队很重要使命:尽可能多的通过网络把演讲传播出去。
2,在演讲之前的周五,一个叫Co.Nx(可以翻译成:协作.牛叉)的团队在直播团队的QuickConnect平台上创建了Adobe Acrobat Connect Pro聊天室。那个牛叉的GFW问题就是从这个聊天室出来的,参与聊天室的网友75%认为网上自由是最重要的。这就是网络名义,显然美国大使洪博培没有忽略这汹涌的民意。
3,全球大约有1万多人观看了这个团队的视频直播。其中70%来自中国,这些访问又分布在200多个城市,其中上海和北京是最集中的。如果你在其中,请在下面留言好吗?
(来源Google搜索内参. 大致能反应全国各地翻墙的活跃程度。 )
附上那个著名GFW(即"长城防火墙",一堵隔绝中国与世界的网络柏林墙——2可器注)问题的翻译版本以及奥巴马的回答。很高兴他认真回答了这个问题,并且加入了反对GFW的行列。
提问:第一,有这么多互联网使用者的国家,有6000万写博客的人,你知道防火墙的事情吗?第二,我们是不是应该自由的使用TWITTER?
奥巴马:首先让我说,我从来没有使用过TWITTER。我注意到一些年轻人,他们一直很忙,有各种各样的电子器材,很笨重。但是我还是非常相信技术的作用,非常重视开放性。在信息流动方面,我认为越是能够自由的信息流通,社会就变得越强,因为这样子,世界各地的公民能让自己的政府负责,有一个问责制度,他们自己会思考,这样会有新的想法,鼓励创造性。所以我一直是坚定的支持互联网开放的使用,我是非常支持不审查内容,在美国我过去谈过,这是我们的一个传统,我也认识到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传统,但是我可以告诉各位,在美国,我们有没有受限制的使用互联网的机会,这是我们力量的来源,也应该受到鼓励的。
但是我也应该很诚实的告诉各位,作为美国总统,有的时候我还是希望信息不是那么自由的流通,因为这样我就不需要听到人们在批评我,我认为很自然的。(俺认为这句回答非常高明)
在人处于一个实力地位的时候就会想到,你为什么这样说我,你这样说是很不负责的。可是真实的情况是这样,因为在美国信息是自由的,因为在美国有很多人批评我说各种各样的事情,但我还是认为,这样才会使得我们的民族制度变得更强,使我变成一个更好的领导人,因为它迫使我听到一些我不愿意听到的意见,也迫使我审查我正在做的事情,每天都要审查,要看我是不是真的为美国人民做我能做的最好的事情。所以我认为互联网现在已经变成一个更强的工具,可以让公民来参与。
实际上,我这次胜选,当了总统的一个原因之一我们能够动员很多年轻人,通过互联网来动员。刚开始的时候,没有人会想到我会赢,因为我们不是得到最富裕的支持者、政治上最有权利的人支持我们,可是人们通过互联网看到我们竞选,他们开始感到很兴奋,他们就组织起来成立一些竞选的活动、事件和集会,结果就产生了这些从下往上的一种行动,使我们很成功。
这不仅在政府和政治,在企业界一样。像Google这种公司,不到20年前,它只是两个年龄跟你们差不多一样的人创业,本来是科学的实验,后来因为互联网,他们能够创造一个产业,这个产业使得全世界各地的商业发生一场革命。
所以要不是有很自由的开放性,就像互联网所提供的开放性,那Google不会存在,所以我很支持一个做法,就是不要限制互联网的使用、接触或者像 TWITTER这种信息技术,越开放越能够沟通,使全世界联系在一起。像我的两个女儿玛丽亚和娜塔莎,一个是11岁,一个是8岁,在她们的房间可以上网,通过互联网可以达到世界任何地方,可以学到她们想学的内容,这是她们巨大的力量,她们拥有这种力量,也有利于促进相互理解。
就像我刚才所说的,技术也有负面,恐怖分子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做一些以前他们做不到的事情,有一些极端分子也可以动员。当然开放性肯定要付出某种代价,这是不能否认的。可是我想好的远远多于坏的,所以还是要保持开放是好的,这是我很高兴互联网也作为这个论坛的一部分。最后两个问题。
(转载自互联网)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 Subscribe to 河蟹上岸 using Google Reader
- Get started using Google Reader to easily keep up with all your favorite sites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 Google 论坛"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在此论坛发帖,请发电子邮件到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论坛,请发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更多选项,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该论坛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