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黎明非彼黎鸣。来源:凯迪周刊
"贼钱"畅通,特权膨胀,谓之"中国式通胀",这和媒体所说的"世界性通胀"或"国际市场上物价普遍上涨"是有着许多不同之处的。或许,在中国抑制通胀最得力的措施并非"紧缩银根",而是"紧缩特权"。
---------- Forwarded message ----------
From: chinaweekly@gmail.com <chinaweekly@gmail.com>
Date: 2007-12-31 下午6:20
Subject: 黎明:中国式通胀,中国式应对
12月11日,国家统计局正式对外发布了今年十一月份的CPI指数,数据显示, 今年十一月份的CPI指数达到了6.9%.从今年八月份以来,CPI指数连续第四个月保持在6%以上的较高位置。
"CPI" 的概念,指的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面对CPI飙升,专家、媒体说"在居民可以接受的范围"。电视采访居民,被采访人表示"还行",近似一幅 "喜迎物价上涨"的样子。央视一套和四套的节目似乎在唱对台戏,一套这里说中国居民可以承受,央视四套那边说台湾也在涨价(涨幅低于大陆),但台湾人表示 "忍受不了"了。
贫富悬殊不小,这点都知道,对涨价的承受能力是不是也很悬殊呢?对这个问题专家和媒体就糊涂了。我肯定地说,这方面的承受力绝非"高度一致",各阶层人群的反应与感受,在这里不可能不被"物质基础"所影响。低收入者的心理承受力,会因低收入而强于富裕人群吗?回答是否定的。
希望专家和媒体想想我提出的问题:怎样才算"不可承受"?跳楼、喝药、抹脖子?判断"不可承受"和"尚可承受",你们有什么明确的概念、标准没有呢?
说可承受就可承受,不可承受的只要没死也在承受。个人和家庭的可忍不可忍,很多情况下是个言论表达机会和权利问题。百姓的应对受各自条件限制,根据各自掌握的社会资源,对国家而言,也是如此。
有的经济学家说现在还不是通胀而是"结构性涨价",有的说这就是全面通胀。我说,描述和叫法并不重要,关键是看平抑物价的"调控"行为;在行为中,力度也不是首要的事,这里的关键是国家冲着那个地方下手。
"经济过热",说到底是"人过热"。有的人乐于大热,因为能在热潮中利用既有特殊利益和渠道大获其利;而许多人在经济热中却感觉寒风刺骨,冷得咬牙打颤。
说中国承担了世界的通胀,似乎重在批评政府贸易、外汇政策的失误。不管"主流"的通胀之源是否在此,就其调控对象而言仍然是国内大宗资源及其掌控者。作为普通国民,理解所谓的由外部而来的"输入式通胀"是困难的,但对国内的"劫贫济富"性质的"输入式通胀",却有直观感受。
抑制措施无须多,控制住那些掌控了国家和社会资源的部门、国企以及特殊的小群体,冷一冷他们的贪婪热情和热力,这一条就足够了。垄断国企带头涨价,基础性的生活、生产资料和服务涨价,其他方面不涨也挺不住。国企在国际市场上油、粮价格上扬时抓紧时机赚一把,然后再以"市场国际化"为由将国内涨价归结于"国际背景",这样国内的油粮当然要上扬,而同时国企赚钱又和民生无关,国内民众就为国企创汇付出了代价。
如此情况下,发改委不批准国企涨价,国家限制国企有害国内市场的国际市场投机行为,问题就解决了大半。再加上政府收敛一下从地产房产获利的行政冲动,问题就能基本解决。国家,不该难为无奈的"小经营者"和"低级消费者"。"抓大放小",把抑制对象确定到垄断者和操纵者身上,就等于扼住了通胀的咽喉。
"贼钱"畅通,特权膨胀,谓之"中国式通胀",这和媒体所说的"世界性通胀"或"国际市场上物价普遍上涨"是有着许多不同之处的。或许,在中国抑制通胀最得力的措施并非"紧缩银根",而是"紧缩特权"。
来源:凯迪周刊
原文链接 : http://www.cnbaodao.com/html/3356.htm
--
参考消息@无所不坛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
更多精彩, 请 google.com/group/Googroup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 Google 论坛"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在此论坛发帖,请发电子邮件到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论坛,请发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更多选项,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该论坛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