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5日星期四

[G4G] 春晚:植入广告与嘲弄小人物

春晚:植入广告与嘲弄小人物

 

中国央视春晚直接把广告植入文艺节目中去表演,不禁让公众 愕然。主事者回应说,他们植入的还“不生硬”。看这话说的,似乎问题在于观众不懂艺术,看到了不该看的。他们还在为这番收钱的“创意”洋洋自得呢,观众却 来扫兴了。可是,不好意思,这不是生硬不生硬的问题。以文艺的形式表演广告,那就叫“广告”,把它归到广告里,才不生硬。你硬说你的手法高明,藏得艺术, 所以不是广告,那么,你还收不收某酒和某网给的广告费了?

如果在文艺作品中植入广告表演还叫文艺,那么,牛奶加入三聚氰胺就还叫牛奶,而不 是“三聚氰胺奶”。央视这帮策划大师太有才了,他们不是要让广告显得文艺,而是要把文艺卖成广告。看来,《金瓶梅》没有跟某种伟哥合作,《水浒传》不附带 经营一种跌打膏药,那是因为没有赶上央视这帮天才,浪费了资源。这帮玩世不恭的先生们,就是这样一边以艺术家自命,一边又轻薄着自己手上的活儿。

但 如果要走正道,广告就应该“生硬”,让公众能一眼分辨得出来。文艺却不能失去纯粹性和独立性。成为广告和金钱的奴婢,就不是文艺。不过,这样的愿望将会显 得比较奢侈了:考虑到央视总是准确地居于正确导向的地位,那么,以“不生硬”的艺术障眼法在文艺节目中夹带广告,或将成为未来文艺发展的方向。事实上,去 年春晚央视就进行了成功的探索,今年是更上层楼。

然而,央视都是主流艺术家的舞台。他们开口不是国家政治和民族文化,就说不来话的。当然, 这不全是假的。他们不在乎文化,还不能不在乎政治。要不,在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依次映现屏幕的环节里(每年春晚的保留节目),给他们的手上也递一瓶国字号 的酒盒子过去试试?让他们喝这个酒还稍有点靠谱,不像给一位种地的“光棍儿”(赵本山先生表演的角色)那样“生硬”,广告效果要好得多呀。

这就是央视的政治正确。大人物出现,总是庄严神圣的,小人物出现,总是愚昧可笑的。嘲笑小人物弱点,鄙薄小人物的情 感,张扬扭曲的民族自尊,已经成为春晚的保留节目。今年春晚三个语言类节目(其它的说来话长,不想说了)也如期地完成了这样的重任:孤儿寡母的异常苦难的 生活,在赵本山先生的天才表演中化为一场轰笑;美容本是天下女性之常情,但央视有本事让一位整容之后的女性笑起来狰狞如鬼,接受恣意的轻薄;一个位中国男 人急着给前去会见(从美国来)前夫的老婆送钱包,居然是因为“不让咱中国人在美国人面前丢份”——如此荒谬绝伦的民族情感,节目现场却爆发出一阵掌声!在 中国的传统佳节里,央视就搞出了这样残酷的笑料供人们娱乐。

与央视的政治地位相伴相生的,是它一家独大,得享垄断利润的权利。经过多年的努 力,央视已经把这个权利发挥到了极致。而在金钱和政治的夹击下,当然只有文化最为软弱可欺了。每年长达四、五个小时的春晚里,只有小品等很小部分没有明显 的政治宣示,小品又以赵本山的表演还算有点谐趣,但从去年起,央视就把它改编成广告宣传了。

央视令人匪夷所思的金钱逻辑,不是局外人所能想 象的。春晚不时会穿插“拜年”的环节,主持人朗诵一串“向全国人民拜年”的名单,多是企业。它们拜的虽是“全国人民”,但“拜年钱”却是交给央视的。这 “可以理解”。但理解不了的是,其中还夹杂着一些国家机关,例如中国驻外领使馆。这不是广告吗?这也是广告吗?这不给钱吗?这也给钱吗?

据 报,央视今年春晚的广告收入已经达到六、七亿,其中,“不生硬”地加载在艺术表演中的广告即达数千万。在全世界,这样的广告奇迹只有央视才能创造得出来。 当然,问题不在于它收入了多少,而在于它的营利手段是否取之有道,以及这些钱拿去做什么。公众则有权利追问,作为“国家电视台”,或者国家政治电视台,追 求金钱的动力何以如此炽烈?以及在这样的追求下,何以兼顾政治宣传任务,尊重公众和遵守法律,以及先进文化建设的各项目标?



--
我们的郁闷是共匪给的,我死前一定要找至少两个当官的共匪垫背!

--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取消订阅此网上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若有更多问题,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此网上论坛。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