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升级:"五不搞"后迎来"七不讲"? |
|
作者:吴雨 |
继早前中国学者姚监复透露,中央传出"七不讲"指示,目前再有学者证实高校接通知:普世价值、新闻自由、公民社会、公民权利、党的历史错误、权贵资产阶级、司法独立不要在教学中提及。 5 月10日,华东政法大学教师张雪忠在微博透露该校传达了中共当局"七个不要讲"内容,就在一些网友"围攻"张雪忠"造谣"之际,中国知名学者、劳动关系学 院教授王江松在张雪忠微博后加以证实,他表示"我校也传达了中央的7点精神(是中国高校传达通知,要求教学中七个不要讲,普世价值、新闻自由、公民社会、 公民权利、党的历史错误、权贵资产阶级、司法独立)"。早在5月8日,德国之声采访中国学者姚监复时,他曾透露近日中央有内部人士传出中共中央"七个不要 讲"文件。目前张雪忠在新浪微博的该条博文连带账号已遭删除。 2011年中国两会上,时任人大委员长的吴邦国曾提出"不搞多党轮流执政,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不搞三权鼎立和两院制,不搞联邦制,不搞私有化",被公众称为"五不搞"。网友戏称: " '五不搞'之后终于有了'七不讲'" 。 《中 国特产报》记者肖寒微博质询:"第一,哪里来的力量让新君用'七不讲'扇自己的耳光;第二,这些不讲还有什么可讲,这是活活抽空'中国梦'的全部内涵,让 梦成魇"。目前已被删号的张雪忠表示:"'七不讲'如此直接地干预教师的教学自由,明确具体地限制教师的教学内容,近年来尚属首次。连新闻自由公民权利都 不能谈,还是大学吗?" 时 政评论人宋石男也认为"七不讲"的潜台词即是:"普世价值不要讲,要讲中国特色;新闻自由不要讲,要讲党管媒体不变;公民社会不要讲,要讲社会管理创新; 公民权利不要讲,要讲和谐社会;党的历史错误不要讲,要高举毛邓旗帜;权贵资产阶级不要讲,要讲中国梦;司法独立不要讲,要讲政法委办案。" "'七不讲'如果是真的,中国梦就是皇帝梦" 中 国知名异议人士、中共前总书记赵紫阳的政治秘书鲍彤就此向德国之声表示,目前尚不能完全确定"七不讲"是否属实?但如果是真的,习近平提出的"中国梦"将 一夜回到"辛亥革命"之前:"如果这是被证实的,这就是新的主旋律,就代表中国13亿人共同做的梦,就是不要再做宪政梦、新闻自由、公民社会、公民权利的 梦……那就是在辛亥革命前做的'皇帝梦',那就是复兴到大家跟着皇帝一起做梦,全国只有一个皇帝可以做梦的年代。" 鲍 彤认为"七不讲"在高校和民间盛传,官方就此应该做出回应,如果属实应该释义"七不讲"出台的理由及禁区明确的界线,如果不属实,当局亦不能保持沉默,应 该在官媒上"辟谣":"如果不是事实,我希望《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宣布这是谣言,如果不辟谣,又在高校当中流传,这就说明主旋律混乱;他们必须把自己 的主旅律明明白白的说出来,而不是遮遮掩掩的盖起来。但愿主旋律宣布,我们非但不反对新闻自由、公民社会、讨论党的历史问题……反而赞同新闻自由、公民社 会和把历史上的各种问题敞开谈。主旋律不能是哑巴主旋律,必须有声音。" "他们不改,也就没机会再改了" 中 国知名历史学者章立凡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指中共当局喜欢将"口号数字化",从"四项基本原则"、"两个凡是"、"五不搞"、 "三个代表"、"八荣八耻" 、"三个自信"等可以窥见一斑,为此章立凡早前撰文《口号数字化,数码别太大》,指当局将其主旋律数字化是为了将其变成一种群众记忆,只是这样的内容从未 真正留存在公众记忆中。 而 章立凡认为这些口号也体现了中共一成不变的执政思维,尤其是习近平今年一月提出的"两个不能否定"、"三个自信"及目前的"七不讲",完全打破了此前公众 冀望的新政,而中共当局僵化的统治必将引发自下而上的社会变革:"领导人往回看,坚持毛时代的一些说法,这是体制固有的这套思维,他们失去了最后的机会 了,对历史他们没有丝毫的反醒。在这之前我们都有一些美好的猜想,总觉得他们不至于这么笨,本来他们原来的机会就不大,这些表明他们不改,也就没机会再改 了";章立凡也认为在互联网时代,"七不讲"将会失去执政者期盼的效力,因为人们的思想没有那么容易钳制。 |
—— 原载: DW 本站刊登日期: Friday, May 10, 2013 |
关键词: "五不搞" "七不讲" |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退订此论坛并停止接收此论坛的电子邮件,请发送电子邮件到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通过以下网址访问此论坛: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要查看更多选项,请访问 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s/opt_out。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