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9日星期三

[G4G] 何清涟:“克强指数”后面的隐忧 陷入巨额债务泥潭

何清涟:“克强指数”后面的隐忧 陷入巨额债务泥潭
——何清涟:资源错置与经济结构畸型化——中国2013“经济改革”的焦点(1)

资源错置体现在两点:大量政府投资未流入生产部门,而是流入房地产业(据说高达35-45%),导致五 年内中国房地产价格攀升。2012年,英国豪宅物业顾问莱坊(Knight Frank)公布各国近五年房价平均涨幅,中国以超过110%的涨幅居首。其中由政府垄断的地价上涨最快。导致许多企业无法产生足够覆盖利息的资产回报 率。一大堆僵尸项目、僵尸企业占用大量信贷资金组建的僵尸工业区
<a href='http://ad.aboluowang.com/www/delivery/ck.php?n=a9b00960&cb=aPFCJUTu2E' target='_blank'><img src='http://ad.aboluowang.com/www/delivery/avw.php?zoneid=29&cb=ImAIOThokE&n=a9b00960' border='0' alt='' /></a>

本该在3月两会之后登场的经济改革方案终于露出端倪:正在起草的改革方案将包括金融、财政、土地、收入分配和户籍制度等7大领域,而且一反江胡时期惯例,这项改革将由总书记习近平“亲扛帅旗”。

*“克强指数”后面的隐忧*

2010年12月,据维基解密公开的文件显示,李克强在辽宁省任职时曾对美国驻北京大使雷德(Clark T. Randt)表示,他不相信中国的GDP数字,主要看用电量、铁路货运量和发放的贷款额。当时李主政东北,该地还有不少重工业,据此判断该地真实经济状况,李克强自有其道理。

英国《经济学人》曾按照李克强所说的三个指标,做了一个“克强指数”(Keqiang index)。根据“克强指数”来看,2013年1季度中国GDP增长7.7%,用电量却只增长4.3%,铁路货运量则下降1.1%,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 增长14.9%,这说明中国的制造业尤其是重工业不景气,经济结构并未得到改善。新增贷款的实际流向与银行的官方报告不同,据说某些地方有60%的新增贷 款流向了房地产业。

从税收来看,今年以来,地方税收虽然增长,但税收增速下滑。究其实,税收增长中来自于制造业的税收增长并非主流,而是地方政府使出了各种方法,比如补交、提前预征、趁新城镇化疯狂卖地等才达成的增长,这意味着中国税收增长不能持续。这对中共政 府来说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因为政府开支、官员工资、维稳经费、军费都仰赖于税收的持续增长。基于此,中共政府将今年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上述几方面,显然出 于自身的实际考虑,因为金融、财政、土地三者都关系到政府的“钱袋子”问题。中央银行近几年充分发挥印钞功能,保证中央财政的“钱袋”饱满,并维持各级政 府的巨额投资。土地是地方政府的钱袋,户籍则是为了让农民乖乖交出土地的安抚剂。所以这七大改革中的四项,其要点就是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

从新增贷款流向来看,依然在走2009年以后的老路。不管中央政府的主观意愿如何,中国目前的新城镇化将如同2009年以后的政府投资一样,除了形成新的僵尸企业、僵尸开发区、僵尸项目之外,无助于改善中国的经济结构。

*2009年后中国陷入巨额债务泥潭*

2008年发生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成为世界各国调整本国经济结构的一个重要机会。但中国不仅没有借这一机会调整经济结构,让房地产泡沫消退,反而 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加大政府投资,成了逆向调整,导致房地产泡沫持续放大。此举虽然在短期内获得“中国拯救世界经济”的“美名”,但其结果之一是让中国陷 入了巨大的债务泥潭。

广州《21世纪经济报道》今年1月30日曾报道过,自2009年以来,中国央行的货币供应量先后超过日本、美国、欧元区,成为目前全球最大的“印钞机”。2012年全球新增货币供应量超26万亿元人民币,中国占近一半。

狂开印钞机的结果,是政府赢得了“中国拯救世界经济”的美名,但其结果是让中国陷入了债务泥潭。中国债务因门类太多,数据也不透明,论者虽然大都承认地方债务已经失控,地方政府财政风险极大,但到底有多大风险,却莫衷一是。

据我搜集到的资料,国内《财经》杂志的“摸底中国负债”(2013年4月7日)是篇详实可靠的文章,该文经过分门别类计算,金融部 门债务、政府部门债务、居民部门债务与非金融企业部门债务合计,总债务规模高达120-128万亿左右。仅2012年中国的非金融部门债务就达到了GDP 的2.21倍。该文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他的结论是:“在人均收入6400美元的情况下,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维持这样的债务水平”。里昂证券今年5月发表的报告也认为中国总债务规模高达107万亿左右。

可以说,通过大量举债来推动经济增长已成中国常态。中国GDP增长是靠债务来支撑的。印钞票的“积极后果”是政府的钱袋很满,没有财政压力;消极后果就是通胀,承担者是全体社会成员。说穿了,所谓通胀就是政府为了减轻自己的财政压力,利用铸造币权转嫁压力,在全社会范围内再来一次财富分配。

*2009年后中国的逆向经济调整*

2009年之后的经济逆向调整,还产生了比债务泥潭更为严重的后果:经济结构更趋畸型。

中国2009年依靠政府投资支撑的经济发展,付出的成本太高,还产生了大量资源错置现象。

所谓付出的成本太高,一是指制度成本太高,等于直接打通了中央政府手中掌控的“两只钱袋”——金融与财政:政府利用手中的铸币权,让银行开动印钞机。印出的钞票通过政府投资、银行放贷等方式哗哗进入中央、地方两级财政口袋里; 二是金融成本太高,钱流入不该去的地方后,成为各种形式的高利贷资金来源。在中国的债务总规模中,影子银行是一个让人非常担忧的问题。里昂证券估计,中国的影子银行总规模在13万亿至17万亿的水平,其中主要是银行理财产品和信托产品。而在银行理财产品中,59%没有担保。三是要素成本太高,除了能源、劳动力,交通运输成本也上涨很快。由此带动各种物价攀升。在成本都攀升的情况下,中国的国家竞争力下降,外资大量流出,就与成本攀升有直接关系。

资源错置体现在两点:大量政府投资未流入生产部门,而是流入房地产业(据说高达35-45%),导致五年内中国房地产价格攀升。 2012年,英国豪宅物业顾问莱坊(Knight Frank)公布各国近五年房价平均涨幅,中国以超过110%的涨幅居首。其中由政府垄断的地价上涨最快,据广东省统计局和房地产行业协会发布调查报 告,2009年-2012年三年间,广东省房地产企业土地购置价格从每平方米852元上涨至3264元,涨幅近300%。

由于中国金融未对外开放,外汇管制制度客观上保护了中国金融。因此在房地产泡沫支撑下,中国的债务危机没有崩盘, 一些地方的制造业还可以延续。出口也在继续。中共政府在没找到其它经济支撑点的情况下,仍然抱住房地产业这根主要支柱不放,以发展房地产业为核心的新城镇 化经过包装后出台。新城镇化需要巨额资金推动,仅仅从2012年下半年到今年1季度,中国的货币供应量增加了11万亿。其结果也不出预料,全国各地开始上 演抢地大戏,一些地方的新增贷款中,流入房地产业的约占6成。

2009年以后,中共政府投资导致资源错置,其后果很严重,其中之一是导致许多企业无法产生足够覆盖利息的资产回报率。房地产价格攀升与全国数百座鬼城同时出现。而在地方政府竞争体制中, 许多僵尸型企业大量产生,这些企业占据大量信贷资源,但却不产生效益。《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5月25日发表的调查报道“唐山曹妃甸工业区烂 尾”,详细记载了这个由一大堆僵尸项目、僵尸企业占用大量信贷资金组建的僵尸工业区,一个是累计投资超过3000亿元的曹妃甸工业区,一个是投资280亿 元的曹妃甸国际生态城,两地目前成了烂尾工程,唐山市为此支付的利息每天就逾千万之巨。这只是中国类似的僵尸项目的一个缩影。这种僵尸企业不会产生效益,日渐增长的债务只会累积成一座大山。

发改委声称今后若干年内将投资40万亿,却并未说明这40万亿将从何处筹措。根据此前的情况,只能是继续印钞票,这一发行量将不比以往几年逊色多少。后果如何,可想而知。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zhongkang         来源:美国之音

本文网址:http://www.aboluowang.com/2013/0529/309352.html

阿波罗新闻网 www.aboluowang.com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保持完整。

--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退订此论坛并停止接收此论坛的电子邮件,请发送电子邮件到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通过以下网址访问此论坛: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要查看更多选项,请访问 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s/opt_out。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