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6日星期二

[G4G] 世界民意网 程映虹:中國知识分子的種族歧視論和民族自大症

程映虹:中國知识分子的種族歧視論和民族自大症
forumadmin 2014-08-24 18:38:27 

程映虹:中國知识分子的種族歧視論和民族自大症 
 
程映虹


核心觀點
        ● 種族歧視是普世現象。你不能要求每個人心裏都是種族平等主義者,但你心裏怎么想和你在大庭廣衆之下怎么说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這也就是文明和野蠻的界限。
        ● 黑人文化重視音樂、體育、社交,認爲對曆史的遗忘和麻木就是犯罪,所有這些,就像華裔文化注重成績、排名、學位、收入、在哪個社區買房子等等一樣,成就了豐富多元的文化。
        ● 種族主義觀點和社會達爾文主義觀點放在任何國家都有可能出現,但中國的问題是它們出自知名知识分子之口,不但見諸公開發表的文章和大衆讲堂,而且竟然没有 人對此提出異議。我想,這至少可以说明種族平等和文化多元的觀念在知识分子中远没有成爲基本的價值觀,所以很多人對這些觀點习以爲常,讀着很自然,聽着並不覺得刺耳。



"不要找印度人或非洲人做老婆"


        我對兒子的主张向来是:你是自由人,你是社會人,咱倆彼此不幹涉,各過各的。你愛誰是你的事,你需要我,我就幫助你,你不需要我躲远些。
        誰知,我在新加坡,有一天吃飯。飯店裏看到一個优秀的華裔男生,樣貌儒雅,教養斯文,舉止得體,身邊竟然坐了個印度姑娘!要是燈開暗點,我都以爲他對着夜空说话一般黑的印度姑娘!
        我的心頓时疼了。
        我堅定果斷地對兒子说:"你記住:你以後不要找印度人或非洲人做老婆,媽媽不能接受自家的孫子看起来像伸手能搓出灰一樣的……没洗幹净。尤其是滿嘴说饶舌的鳥語。"
        兒子说:"那白人呢?"
        我想了想说:"也不如亚洲女人,最好是中國女人。"
        
        這是一篇題爲《身爲中國人的子女是件很吓人的事情》文章中的话,作者六六是中國很有名的作家(作品有《蝸居》和《雙面胶》等)。這篇文章被廣爲轉載,包括一些影響很大的思想學術類網站。当我看到這些话,尤其是"我的心頓时疼了"的时候,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從文章的上下文来看,作者有對自己也幹涉兒子找對象,從而还是落入"中國父母"之窠臼的調侃。但文字中對印度人和非洲人的蔑視極其生動刻薄,加上對"优秀的華裔男生"的那種由衷的贊美,让人很難想象這其实是自我批判,而只會覺得是作者真实想法的表露。
        当兒子问如果找個白人媳婦如何的时候,作者的反應是"也不如亚洲女人,最好是中國女人。"這话也有两層意思。第一,印度人已經被從"亚洲人"中排除了出去,從上文看,就是因爲膚色,所以作者心中的"亚洲人"是没有深膚色的。第二,白人可以,那是因爲膚色不再是问題,但还是比中國女人略逊一籌,我想這是因爲文化的隔閡,而不是说你找了一個比我們中國人在種族上低劣的媳婦。
        種族歧視是普世現象。人更是生活在不完美的現实中的。你不能要求每個人心裏都是種族平等主義者,正像你不能保證每個人心裏都没有犯罪念头和肮髒想法一樣。但你心裏怎么想和你在大庭廣衆之下怎么说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這也就是文明和野蠻的界限。
        我不止一次聽到有人對批评他們對某些種族和族群有偏見的人说:你真虛伪,你心裏不还是和我們一樣?這确实是一個很難让人做出高姿態来義正詞严地反駁的说法,唯一可以反问的是:難道等你把想法付諸行動並受到我的批评後,你也會说:別假装正人君子,你難道也真的不想這么做嗎?
        經曆了上個世紀的二次大战,第三世界獨立运動和西方國家內部的種族平等运動後,世界很多國家內部的公共討論對和種族有關的政治正确性的觀念已經越来越重視和普及。這種政治正确性在多族群的國家尤其敏感。但種族歧視,種族偏見和種族主義仍然在各種社交媒體和網絡空間廣泛存在。在中國,這樣的言論在網絡上的泛濫是一個不爭的事实,其內容既涉及中外,也包括漢與非漢。
        這種自我與他者和主流族群與少數族群之間的歧視雖然在世界各國都大同小異,但中國在這方面比較特殊的是一些知名知识分子在他們的公共言说中也毫不掩飾他們有严重问題的種族觀念,他們或者不知道這是種族偏見和種族主義,或者他們知道,但却並不認爲這有什么大不了的,甚至認爲自己不過说了真话而已。
        請看下面這一段:


        "種族歧視如果是制度法律上的那确实不應該,馬丁·路德·金时代南方各州規定你黑人孕婦上車也得給白人小夥让座,這是膚色決定的。金追求平等。今天美國没有法律制度上的種族歧視,而且政府政策向黑人傾斜就像中國給少數民族加分一樣。但人心裏的東西是没法……来撫平的。基本上一栋公寓大樓搬進去一個黑人白人就開始往外搬,最後一個樓全黑了……美國的SAT考試,相当于咱的高考,華裔百分之一百通過,亚裔百分之八十五,算上韓國就完蛋了(學生笑),白人百分之六十,拉丁裔百分之二十五, 墨西哥挖地道過来的那幫,黑人百分之七,所以黑人都不上大學,只能滿街追(聽不清)去。馬拉松冠軍。只能幹這個。要不就打球,要不就像摸着電門似的音樂一来他就轉(學生笑)。他只能幹這個。你根本没見着他有什么科學家。你那個黑人裏邊赖斯,奧巴馬,奧巴馬也不純黑,半黑,鮑威爾,那都是黑人中的另類,太少見了,他們能念到博士硕士太少見。有的黑人上了小學六年連自己名字都不會写,死不認二十六個字母,没給我遗傳這學习基因……所以他通過率很低,所以你看不起他吧,或者表面上很尊重,但人心裏的東西你没法来……
        "你看非洲國家很明顯,大陆給錢和大陆建交台灣給錢和台灣建交,寡廉鲜恥,根本就不懂什么叫道義,有錢就是爹有奶就是娘,翻脸比翻書都快,心比脸都黑(學生笑)……
        "所以你在美國這些地方看見黑人躲着走。敢惹他們的就是韓國人,辣椒吃多了脾氣火爆,说是小黑崽子在韓國超市偷巧克力吃了,就一塊錢,没有錢,老板娘"嘣"一枪把他斃了。"


        這是北京知名曆史教師袁騰飛在高中曆史課上讲課的內容。這裏不谈事实问題(例如各個族群SAT的"通過率"——SAT没有一個公認的通過率,只有分數的高低——和美國公寓大樓裏黑人一住進去白人就搬走等等),就说评論。有關韓國老板娘杀死黑人小孩一事發生在洛杉矶,被杀者是一個15歲的黑人女孩,她拿了一瓶果汁没有付錢就往外走,被韓國裔的老板娘開枪打死。美國各個族群都有人從店裏偷東西,學生犯事的特別多,其處理頂多是把家長叫来並留個記录。爲了這事杀人?不要说是在課堂上,就是對黑人再有偏見的人在私下恐怕也難以用這樣的口吻——"小黑崽子"和"'嘣'一枪"——来谈論這樣的慘案。
        重要的是,這些话把"黑人"的種族特征抽出来,認爲這是他們在政治、智力和道德上的缺陷的根本原因,所以美國的黑人和非洲的黑人都一樣。而那些成功的黑人却是黑人中的"另類",好像不再屬于黑人。在全球范圍內把黑人如此分類出来另眼相看,這是最"徹底"也是最"古典"的種族主義觀點。此外,這些话裏还有對韓國人和墨西哥人歧視性的评論,很明顯背後有一個基于種族的等级秩序觀念。


"不是一般的黑人"


        袁先生對美國黑人的看法一定程度上也是北美很多華人對黑人的看法。有意思的是,也有很多華人在谈到身邊一些表現突出的黑人时會不經意说:"他/她不像一般的黑人",正像袁先生把赖斯、鮑威爾和奧巴馬等等说成是"黑人"的另類一樣。
        在美國打拼的經曆和角度使得相当一些華人忽視了一個人類社會的基本常识:讀書成績好坏只不過是人生的一個方面,雖然是非常重要的方面。不是世界上每個民族或族群都把"學而优則仕"或"學而优則富"作爲人生目標的。黑人文化重視音樂、體育、社交,黑人文化注重生活的即时当下性,並不總是用"將来"来規范和束縛現在,對生活的態度比較放松,黑人對自己的權利非常看重,寸土必爭,黑人政治組織和政治活動的能力很强,黑人對自己族群那個悲慘的過去始终不能忘却,對于他們来说,對曆史的遗忘和麻木就是犯罪,黑人學习語言的能力非常突出,等等。所有這些,就像華裔文化注重成績、排名、學位、收入、在哪個社區買房子等等一樣,成就了美國文化的多元和豐富。
        在一個族群多元的社會裏,没有哪一個族群能把所有的長處都給包了。你對生活的理解和追求只是你的理解和追求,別人不一定非要像你一樣拼命追求"上進"。更不用说黑人中産階级也爲數不少,黑人知识分子的思維和批判能力和別的族裔知识分子一樣敏銳,他們当中既有對整個西方文明從希腊羅馬開始對世界和人生的態度的深刻批判,也有對自己族群存在问題的無情解剖,就像鲁迅和柏楊等人批判"國民性"一樣入骨三分痛心疾首,甚至爲此遭到自己族群中人的憎恨。
        当然毋庸諱言,黑人族群的弱點和缺陷也很明顯,但這種弱點和缺陷和他們的種族特征没有關系。就我自己的教學經驗来说,從非洲和加勒比地區来的黑人新移民的子女,一般要比美國本土的黑人學生用功,他們当中在品行方面發生问題的也要少得多。
        袁先生的另外几個有關殖民主義和非西方文明的視频中也有一些说法,让人難以"下咽"。有關美國的西進运動和印第安原住民的评價,我聽到的是"教材中评價廣大印第安人遭受屠杀,但未開發地區被開發。這是什么概念?就像我們前面讲西方擴张,道理是一樣的,曆史的發展總要有人付出代價。如果印第安人今天还在那個地方呆着的话,那那個地方也許还停留在史前文明时代。但今天印第安人在美國就像咱們的熊貓一樣,屬于珍稀频危保護動物。他們可以不服兵役不交税,所有写着NO SMOKING的地方可以噴云吐霧的一定是印第安人,你別仗着你黃脸也在那兒噴就完蛋了。"
        有一個視频谈到海地。海地是世界上第一個由黑奴起義建立起来的國家,但在当代經濟發展和社會管理方面毫無疑问是一個"失敗國家",甚至有傳言说海地人只得吃土。讲課人發揮说:海地"原来是法國殖民地,紅酒面包不要吃土去吧。聯合國列爲最贫窮的國家之一。"还有,"這话你得两说啊。我們中國确实受西方入侵帶来深重災難,我們現在客觀上承認傳来了文明,你说非洲和拉丁美洲在白人入侵前还是史前文明时代呢!"
        美洲和非洲的許多地方在白人入侵前絕不是"史前文明"。我想,一個曆史教師是完全知道瑪雅、阿兹特克、印加和松海、剛果和馬裏這些名字的,我相信讲課人在教授這些內容时毫無疑问會说他們都是富有成就的人類文明。但爲什么当把它們和"白人"放到一起时就忘掉了這些,它們就從"文明"退到"史前"去了呢?能不能用"曆史發展的代價"来评價非西方民族遭受的災難呢?對今天一些非西方國家政治經濟的落後原因的探討,能不能延伸到對它們当年反帝反殖爭取獨立的鬥爭的重新评價呢?世界上獨立後正常發展的非西方國家不是更多嗎?
        六六女士和袁騰飛先生的這些话让我想起几年前讀到的一篇流傳很廣的谈論爲什么中國人在非洲受歧視的網文,作者也是一位很有影響的社會评論家,在非洲工作過多年。那篇文章在客觀陳述中國人在非洲遭受的不公對待时也表現了相当程度的種族主義觀點,和六六女士和袁騰飛先生的一些觀點甚至说法非常相似,例如也用"鳥語"来形容非洲当地語言,認爲非洲在白人到来前没有文明,暗示非洲人的動物性,说"黑人爭取獨立,那只是政客玩弄的把戏"等等。最有意思的是對"中國人爲什么在非洲受氣?"這個问題的答案是"其主要原因是我們没有對他們殖民。" 不過,那位作者後来很快在另外的文章中糾正了自己的说法,對中國人爲什么在非洲遭受歧視給出了令人信服的答案。


中國知识分子的種族歧視


        我在這裏重提舊事,只是爲了指出一個事实:上述六六女士和袁騰飛先生對黑人和其他一些非西方民族和文明的说法,在中國知识分子的言論中應該说不是很罕見的,而且這不是一些零碎的看法,而是涉及對整個非西方世界和人類文明一些基本问題的看法和评價。這些言論在中國的公共言说甚至學校課堂上公開傳播,没有遭到任何抵抗和批判,甚至連這樣的意识都没有。
        和這些具有明顯種族主義色彩和傾向的言論相比,中國知识界更爲常見的是社會達爾文主義和民族/種族的自大。而這二者又是相互聯系的,反映了相当一部分中國知识分子的世界觀。這種言说特別反映在很多通俗曆史作品和通俗曆史討論中。通俗曆史作品和討論有很多形式,是今天大衆文化和文化市場化的産物,從曆史讲座到曆史小说、影視作品和網絡討論,對当今中國人的曆史觀有不小的影響。
        任何人都可以谈論曆史,起碼他們都是自身的曆史學家。但這並不是说,任何人都可以任意地從曆史中抽象出某種法則、規律、模式或范型,對人類曆史和文明做宏觀的劃分而誇誇其谈。而這恰恰是当前中國通俗曆史討論中存在的问題。網絡上那些业余曆史學家對"中華文明"和"世界文明"等等大而化之的討論比比皆是。但以下言論却不是出于他們之口:
        "人類文明可以分成两種,一種是世界性的,一種是區域性或者民族性的。也因此不同的文明圈它的曆史地位、作用影響、責任擔当也是不一樣的。根據這一點, 我認爲当今世界的人類文明可以分爲三個世界。第一世界是西方現代文明,第一世界的第二名是伊斯兰文明,第一世界的第三名中華文明。也就是说西方現代文明、 伊斯兰文明和中華文明是世界文明中的第一世界。第二世界的綜合排名是斯拉夫文明、印度文明、非洲文明、日本文明、拉美文明。其他的屬于第三世界。因此在未来的世界,將是西方現代文明、伊斯兰文明和中華文明唱主角,因爲第三世界在世界文明中的地位相当于散戶,大鳄是前三甲,西方文明、伊斯兰文明、中華文明。 這就是中華的位置。"
        這是"著名曆史學家"易中天先生在北京大學的演讲,題目是"文明的意志與中華的位置"。很多人從不把易先生当作一個值得一提的學者,正如這個演讲的題目所表示的那樣。但我覺得單凭他聽衆的廣大,就不能對這些宏大敘事掉以輕心,尤其是在"北大"。我在一篇網文中说:易先生"這裏谈的究竟是曆史,是文明,还是江湖世界的排座次,是考科舉,是奧运會的奖牌數,是GDP,还是股市?排不上第一等级的文明怎么可以统统歸入'綜合排名'?第三世界近百個國家又怎么可以被打入'散戶'?'大鳄'云云,難道意味着其他的都是小魚小虾嗎?所谓'唱主角',最直接的解釋就是有更多的话語權甚至是獨白權—戏台上的主角不就是這樣的嗎?"
        在一個國家文科最著名的高等學府發表演说,用權力话語、江湖话語和股市话語来定義和排列"世界文明",而所谓"中華文明的位置"就由這三套话語的坐標来界定並據此要求比別人更多的"責任擔当"——我很想知道在座的"北大"那些中國學者和學生中有没有人质疑。在座的如有外國學生和學者,尤其是那些来自被易先生歸入"綜合排名"或者等而下之——"散戶"——的又有何感想。
        把全人類用社會達爾文主義和種族主義的觀念(当然結合了傳统的"華夷之辨")来分類,自说自话地建立一個优劣高低的等级秩序,據此来給中國定位,把很多被自己看成是等而下之的民族甚至整個地區排除出人類文明的概念或者甚至意识不到它們的存在,這一套貨色是從晚清时候在中國知识界就有相当影響的。從康梁严谭陳天華到孫中山都或多或少地在這個话語影響之下,今天漢語中很多對黑人、各地土著和印度人的蔑視性用詞在那個时候就已經有了。而這個影響在"趕超"、"自强"、"雪恥"、"球籍"尤其是"崛起"等等话語下從未得到認真清算。
        中國知识界在痛感被西方看不起的同时,同樣看不起那些在某些方面——更不用说整體上——还不如自己"先進"的非西方兄弟,現在甚至連日本和俄國也包括進去了。這種看不起常常表現在谈論國際问題时對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忽視甚至排斥。
        今天中國有關"文明"的討論越来越多,既有專业學者,也有普羅大衆,但很多人都是把這個討論作爲論證中國文化优越性的讲台。很多學者嘴裏的世界其实就是西方和中國,文化比較研究其实就是"中西"的比較而非"中外"的比較。西方几乎是中國唯一的參照系。很久以前中國"領先",後来被西方趕超,受西方的欺負,現在中國崛起,"大國"几乎成了中國的自稱。世界史尤其是近代以来的世界史就是大國的主宰史。世界除了"西方"就是"東方",而這個"東方"甚至"亚洲"常常又成了"中國"的代稱。
        難怪有人站在崛起的中國放眼四望,除了西方,一片散戶。
        上文所引的那些種族主義觀點和社會達爾文主義觀點放在任何國家都有可能出現,但中國的问題是它們出自知名知识分子之口,不但見諸公開發表的文章和大衆讲堂,而且竟然没有人對此提出異議。我想,這至少可以说明種族平等和文化多元的觀念在知识分子中远没有成爲基本的價值觀,所以很多人對這些觀點习以爲常,讀着很自然,聽着並不覺得刺耳。
        更進一步说,這種受衆文化和今天中國從主流輿論到大衆媒體中形形色色的中華文明优越論,中華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中國人的聰明才智是如何突出等等话語的熏陶分不開的。總之是"我們中國"如何如何。這些文字放在中文語境下人們已經习以爲常了,但如果按照它們的原意翻譯成外文,其骨子裏的自我优越恐怕會让別人感到又回到了十九和二十世紀,是古典形態的社會達爾文主義甚至種族主義的再版。


        (本文作者程映虹系美國特拉華州立大學曆史系教授。)
来自澎湃新闻thepaper.cn


--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Google网上论坛中的"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退订此论坛并停止接收此论坛的电子邮件,请发送电子邮件到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发帖到此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go2group@googlegroups.com
通过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访问此论坛。
要查看更多选项,请访问https://groups.google.com/d/optout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