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30日星期三

[G4G] 赵牧:答一位新闻博士生的系列问题

1、您曾在《人民日报》《南方周末》这些著名的传统媒体工作过,为什么后来选择了网络呢?又为什么选择搜狐呢?

答:生活所迫加上机缘巧合:)

 
 

Sent to you by 参考消息 via Google Reader:

 
 

via 赵牧博客 by 赵牧博客 on 12/30/09

     

向赵牧老师请教问题

1、您曾在《人民日报》《南方周末》这些著名的传统媒体工作过,为什么后来选择了网络呢?又为什么选择搜狐呢?

     答生活所迫加上机缘巧合:)

 

2、您说过“博客出现以后,传播的去中心化趋势变得越来越明显,任何一个人都可能成为新闻传播的第一推动力甚至是中心”搜狐有没有个人成为新闻推动力的典型案例?

     答:信息传播的去中心化其实自从互联网技术出现后就开始了。

     去中心化可以从两个层面去理解,任何一家媒体都不可能垄断重大信息;二是提供重要新闻信息的供应者也不再由专业的传媒人提供和垄断。

      先是BBS公告版的流行,大量公共信息第一时间随机地由不同的直接当事人发布,使得公共信息的来源不再被几家传统媒体所能垄断;随后是博客技术的出现,持续写作的博客具有天然的实名制倾向——信息发布者的责任压力明显,它大大解决了BBS中匿名发言者发布信息难判真伪的难题,“可引用性”得以大幅提高。典型举例,如邓玉娇案的辩护律师夏霖在代理期间发表的博文对案情的介绍;如汶川地震中军医王宜呼吁捐赠消毒纸巾极短的时间内募集到上千片并空运到灾区;

 

3、社科院发布2010年社会蓝皮书《2010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互联网成为新闻舆论独立源头,网络结合手机成为最强舆论载体。这种独立是不是和博客、播客等自媒体的诞生有关,这些自媒体使网络新闻摆脱了依赖传统媒体新闻的弱势地位了吗?搜狐新闻的来源主要有哪些?

     答:互联网作为新闻舆论源头的趋势是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形成并加剧,作为WEB2。0的代表性产品,有“自媒体”之称的博客的出现则大大强化了这个趋势,迄今为止它仍然独立新闻舆论尤其是舆论的最大生产基地。作为互联网公司提供给广大用户用户独立操作的媒体工具,随着其产品功能和应用的方便性不断提高——比如在手机上使用博客、播客、微博,以及应用的人群日益增多,甚至传统媒体的大量从业人员也在应用这样的工具。因此,互网网在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之后,它的影响力构成已经不在局限于作为“渠道”输送新闻信息的巨大能力了,在非时政类的原创新闻内容的提供上,可以说几乎完全压倒了传统媒体。比如财经、体育、娱乐、IT、健康、汽车、房地产等等。与传统媒体相比,若说互联网新闻的弱势地位有哪方面的表现,那么只有两个:一是没有采访权(时政新闻);二是就互联网从业人员中的编辑队伍的整体素养来讲,经过严格传媒职业训练的人还很少。

 

4、“现在看到的博客都是网站编辑分类筛选出来的少数内容而已”,请问搜狐博客的筛选原则是什么呢?

    答:博客频道面的用户是上千万级,每天筛选出来的自然是少数。筛选的原则有两条:一是按行业领域归类,如财经新闻及评论;体育娱乐新闻及评论;二是遵从新闻操作的一般准则:新近、重要、品质高(达到发表水平);此外,面对有重大分歧的问题时,是否符合本频道的价值观取向,比如“民主民生民权”“自由”等理念也是原则之一。

 

5、您认为“从传播的角度讲,所谓‘责任’,首先就体现在对传播内容的真实性的审慎判断上。真实是一切的前提。” 搜狐的“审慎判断”是怎么判断呢?具体的方法和程序是什么?

     答:简单地说,一是提高编辑的认知水平,二是尽可能让各类重大新闻的“当事人”出来陈述;让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出来评说。“当事人”既可以指新闻事件的中的当事人,亦可指最能逼近新闻事件的人。比如在法律事件中,让直接当事人——原告或被告出来陈述,让直接受聘的律师出来评说,或让相关法律问题中的精英出来评说。 

6、以您的经验,您认为博主的自律意识和传统媒体新闻工作者的自律意识有什么区别?

     答:博客写作大体上可分“精英写作”“草根写作”两类。

    作为新闻内容的提供者,除了部分随机的新闻当事人,更多的新闻内容的提供者来自具有各类专业背景的“精英群体”。由于他们拥有传统媒体人不具备的专业优势,而这种专业优势本身就意味着表述的严谨性,因此若就“自律”的实际效果而言,他们的表现事实上普遍优传统媒体的新闻工作者,举个例子如任志强在其搜狐博客中对中国的房地产问题的分析显然要比传统媒体记者的转述要好得多,专业得多,影响力也强大得多。

 

7、您认为博客新闻,从采集、发布到接受,信息和意义是如何变化的呢?与传统媒体新闻的意义变化有何不同?受众接受博客新闻和传统媒体新闻在方式上和理解程度上有没有区别?

     答:传统媒体的新闻出版流程复杂,从采写——编校——三审——印刷——到发行,有很多“把关人”。博客则不一样,它是由一个人一次性完成写作——编辑(如图文混排甚至插入视频)——上传发表的过程。从效率上讲,后者有绝对的优势。尽管没有任何把关人,但从受众的接受性来看,博客的公信力正由于博客写作的群体日益优化——即专业化(指有专业背景)、专注化(主题集中、不杂乱)在迅速提高。前几年西方搞过一个民调,这个明调表明在西方世界博客的公信力已经超越了所有传统媒体。

 

8、“微博客有效地突破了某些信息屏障,赶在了传统媒体报道和政府新闻发布的前面,第一时间发布大量第一手的信息,成为杀伤力最强的舆论载体。” 微博客为什么能够突破这些屏障?它有哪些优势和劣势?搜狐的微博运营情况如何?

     答:从技术上讲,微博客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它的最大优势来源于人们在PC机前面的写作模式转移到更方便的手机平台上来,因为手机更便于携带,而且手机的功能也越来越强大——除了文字也可发图片、视频,这个技术的便利,为“公民记者”的群体出现奠定基础,而且由于手机使用的方式性加隐蔽性,任何人都随时可能成为新闻第一现场的报道或连续报道者。它的劣势是还不能进行充分的编辑。

    9、“媒体的影响力一般都特别强调在新闻议题的设置方面是否非常强有力”请问搜狐是如何设置议题的呢?

     答:以民生为焦点,以现代的民主法制为价值判断的标准。

 

    10、汶川地震后,您亲往映秀镇,通过博客报道受灾情况,您当时为什么会想到亲入险境进行报道呢?您的博客报道发挥了什么作用?

     答:对于一个老传媒人,去震区震中的映秀应该是最普通的行为。有无数奔赴灾区的人以及灾区的幸存者,都在用博客的方式反映他们的所见所闻以及亲身的遭遇,我完全可以肯定地说,中国有史以来,对灾难现场的报道,从来没有象汶川地震那样被得到过真正意义上的全方位的而且包括数不胜数的细节报道,我只是这个汶川地震、社会总动员、公民报道总动员中的一个分子。只是由于当时我们拥有通讯的优势(配有卫星通讯车),又有自备的越野车,走的地方更多,见得更多,博客报道写得也较多,对震区面临的阶段性难点介绍的较有系统。至于搜狐博客频道本身在那个时期起到的作用——比如让网民了解震区的情形,报道灾区需要什么要的帮助,在赈灾募捐、募物方面等起到了作用就更大了。

 11、在您的新闻工作中,包括传统媒体也包括新媒体的工作,有没有被别人误解(换句话说,就是您的报道产生出乎意料的效果)的情况?

     答:被误读的情况有,但不多;被敌视的情况常有,互联网的互动功能可以很清楚地告诉我这个事实。

 

12、您说过“蒸汽机能够改变世界却没有改变中国,但互联网可以!”您认为互联网将如何改变中国呢?

     答:打个通俗的比方,就是经济改革容易,政治改革却难。蒸汽机可以大大提高生产力,改善人的物质生活,但并不能导致充分的人权实现。而充分的人权实现,则需要“公民意识”“人权意识”的普遍觉醒,这种觉醒又赖于重大信息的普遍公开,也就是说让更多的人了解真相。作为喉舌存在的传统媒体是不可能满足人们了解真相的需求的,互联网却可以。这就是我为什么说“互联网可以”。

回答日期:2009-12-25

 

     追加问题:忘问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商业化取向对于网络新闻传播的影响,比如,百度在毒奶粉事件中的表现。与之相关的是在网络世界,是不是真的可以做到信息民主?网络里面的商业化力量和意识形态力量真的能够因为网民的人多势众而被稀释并可以忽略吗?

     答:权力能左右媒体,商业利益也会左右媒体,互联网也不例外。不过这二者仍然有着本质的区别,权力对媒体的干涉是明显的暴力而且是一种“不可抗力”,权力可以封杀一切它所能控制的媒体,就像我们天天都可以看到的情形。商业利益对媒体的左右却不是,比如三鹿用巨资收买百度屏蔽不利于自己的负面报道,如果不是百度主动的敲诈,那么在百度来说它还只是一种不道德的交易行为,这种商业利益左右媒体的现象相当普遍,不过若从充分的市场化角度观察,也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毒奶粉的生产厂家有再多的钱,也不可能把天下媒体全都收买的,更不用说在WEB2.0时代无数的“公民记者”本身就可能是毒奶粉的受害者,如果没有强权的野蛮干扰,你怎么可以想象他们都被收买呢?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取消订阅此网上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若有更多问题,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此网上论坛。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