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大宪章与美国的独立宣言
由于法国占领了英国的大片领土,英王约翰应贵族的要求于1214年发动对法作战,但大败。之后,约翰开始收回国内的封地和加重地方税收。这些措施极大地损害了地方贵族的利益。英国贵族积压多年的不满和抗争情绪终于在1215年6月爆发。6月10日,英国的封建贵族在伦敦郊外集聚,挟持约翰国王。随时可能被废黜的约翰被迫签署了英国贵族和教会的头领写出来的一份法律文件----《男爵法案》。5天后该法案盖上了王室的印章,形成了最初的大宪章。『叛乱』的贵族在迫使约翰屈服让权之后,重申效力约翰。贵族叛乱和王国屈服形成的大宪章是英国封建专制时期宪政的萌芽。
由此可以看出,在英国,自由和宪政是从贵族开始。英国宪政是贵族和最高统治者国王之间出现了利益冲突以致权力博弈而产生的。即,由极少数人的特权变成多数人的特权乃至所有人的特权,逐渐的普及化和推广,于是专制就变成了民主。从大宪章的63条条文可以看到,最重要的一条是被称为『安全法』的第61条。根据该条规定,由25名 组成的委员会有权随时召开会议否决国王的命令,并且使用武力占领国王的城堡和财产。也就是说,这个大宪章是为了捍卫贵族的利益而产生的,但限制王权的精神却能够在民众间普及,即大宪章捍卫了所有人的身上的权利。早在七百多年前,英国就在大宪章里认定人身保护的概念,『除非经过由普通法官进行的法律审判,或者根据法律行事,否则任何自由的人,不应被拘留或囚禁、或被夺去财产、被放逐或被杀害。』1628年英国国会向国王提出的《权利请愿书》是历史上第一部人权立法。1676年国会又通过了进一步保障人权的《人身保护令》。确立了君主立宪的『光荣革命』次年即1869年国会通过了《权利法案》,标志着至高无上的君主权威被保障人权的宪法权威所代替,主权在君逐渐转移到主权在民。
从英国宪政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就是因为贵族和资产阶级的力量相对于其他阶层是最强大的,所以向国王争夺权利的不会是别人,只能是有一定实力和社会地位的贵族阶层和资产阶级阶层。也就是说,英国宪政是从贵族与资产阶级中产生的。
再看美国。17世纪中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以资产阶级与贵族联盟为基础的君主立宪国家。与此同时,在北美的英国殖民地的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以欧洲移民为主体,形成了约有300万人口的美利坚民族。随着经济的发展,殖民地人民中逐渐形成了新兴的北美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阶层。北美十三个殖民地与母国英国之间的矛盾也随着经济发展和民众素质的提高而日益紧张,终于在1775年爆发了美国独立战争。1776年6月正式起草独立宣言草案,并于7月4日由第二次大陆会议于费城通过,这就是著名的《美国独立宣言》。
《美国独立宣言》主要是美国人民向英国殖民者宣示独立的决心,由约翰·亚当斯,本杰明·富兰克林,托马斯·杰斐逊,罗伯特·李文斯顿,罗杰·谢尔曼等『五人小组』聚众起草,其中富兰克林一人至少修改了其中48处。约翰·亚当斯是拥有几百公顷土地的大农场主,20岁哈佛大学硕士毕业后以律师为职业。本杰明·富兰克林被誉为资本主义精神最完美的代表,十八世纪美国最伟大的科学家、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航海家,同时他还是一名企业家(出版商和印刷商)。托马斯·杰斐逊生于维吉尼亚的一个富裕家庭,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并于24岁时获得律师资格。他从他父亲那里继承了大约5000英亩的土地(约合2000公顷),是位种植园主。罗伯特·李文斯顿生于纽约一个非常富裕和有影响力的家庭。罗杰·谢尔曼是谢尔曼家族长房的第四代约翰的后人。谢尔曼家族移民美国后发展壮大,家族后人风云际会,是美国建国前后非常有影响力的家族。
而《美国独立宣言》的签署人中大部分是资产阶级或种植园主。比如《美国独立宣言》第一个签署人约翰·汉考克就是富商出身。他们的经济实力雄厚并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的,综合力量比其他阶层要强大,因此这些阶层的人们权利意识等综合素质较高,谋求国家独立并后来确立宪法实行宪政。宪政从这些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或传统家族中产生并不是历史的偶然。
相似的情形是,出席美国费城制宪会议的55名代表中,有9人种植园主,15人是奴隶主,14人曾任法官,一半以上是律师,超过半数的接受过高等教育。在当时,接受高等教育非一般家庭能承受。
宪政出现在资产阶级、奴隶主、贵族、种植园主中是历史的必然。由传统的封建皇权社会转向民主宪政社会转型中,必须有一个强大的阶层或阶层联盟担当规则制定者的角色。而充分接触和谙熟商业权利博弈的利益阶层是历史的选择。欧美大部分民主宪政的国家都经历了这一个过程。
现在网络上流传着有500个特权家庭。这些特权家庭分管了中国的权力部门和利益部门。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500家族的历史作用
by 信力建由于法国占领了英国的大片领土,英王约翰应贵族的要求于1214年发动对法作战,但大败。之后,约翰开始收回国内的封地和加重地方税收。这些措施极大地损害了地方贵族的利益。英国贵族积压多年的不满和抗争情绪终于在1215年6月爆发。6月10日,英国的封建贵族在伦敦郊外集聚,挟持约翰国王。随时可能被废黜的约翰被迫签署了英国贵族和教会的头领写出来的一份法律文件----《男爵法案》。5天后该法案盖上了王室的印章,形成了最初的大宪章。『叛乱』的贵族在迫使约翰屈服让权之后,重申效力约翰。贵族叛乱和王国屈服形成的大宪章是英国封建专制时期宪政的萌芽。
由此可以看出,在英国,自由和宪政是从贵族开始。英国宪政是贵族和最高统治者国王之间出现了利益冲突以致权力博弈而产生的。即,由极少数人的特权变成多数人的特权乃至所有人的特权,逐渐的普及化和推广,于是专制就变成了民主。从大宪章的63条条文可以看到,最重要的一条是被称为『安全法』的第61条。根据该条规定,由25名 组成的委员会有权随时召开会议否决国王的命令,并且使用武力占领国王的城堡和财产。也就是说,这个大宪章是为了捍卫贵族的利益而产生的,但限制王权的精神却能够在民众间普及,即大宪章捍卫了所有人的身上的权利。早在七百多年前,英国就在大宪章里认定人身保护的概念,『除非经过由普通法官进行的法律审判,或者根据法律行事,否则任何自由的人,不应被拘留或囚禁、或被夺去财产、被放逐或被杀害。』1628年英国国会向国王提出的《权利请愿书》是历史上第一部人权立法。1676年国会又通过了进一步保障人权的《人身保护令》。确立了君主立宪的『光荣革命』次年即1869年国会通过了《权利法案》,标志着至高无上的君主权威被保障人权的宪法权威所代替,主权在君逐渐转移到主权在民。
从英国宪政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就是因为贵族和资产阶级的力量相对于其他阶层是最强大的,所以向国王争夺权利的不会是别人,只能是有一定实力和社会地位的贵族阶层和资产阶级阶层。也就是说,英国宪政是从贵族与资产阶级中产生的。
再看美国。17世纪中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以资产阶级与贵族联盟为基础的君主立宪国家。与此同时,在北美的英国殖民地的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以欧洲移民为主体,形成了约有300万人口的美利坚民族。随着经济的发展,殖民地人民中逐渐形成了新兴的北美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阶层。北美十三个殖民地与母国英国之间的矛盾也随着经济发展和民众素质的提高而日益紧张,终于在1775年爆发了美国独立战争。1776年6月正式起草独立宣言草案,并于7月4日由第二次大陆会议于费城通过,这就是著名的《美国独立宣言》。
《美国独立宣言》主要是美国人民向英国殖民者宣示独立的决心,由约翰·亚当斯,本杰明·富兰克林,托马斯·杰斐逊,罗伯特·李文斯顿,罗杰·谢尔曼等『五人小组』聚众起草,其中富兰克林一人至少修改了其中48处。约翰·亚当斯是拥有几百公顷土地的大农场主,20岁哈佛大学硕士毕业后以律师为职业。本杰明·富兰克林被誉为资本主义精神最完美的代表,十八世纪美国最伟大的科学家、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航海家,同时他还是一名企业家(出版商和印刷商)。托马斯·杰斐逊生于维吉尼亚的一个富裕家庭,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并于24岁时获得律师资格。他从他父亲那里继承了大约5000英亩的土地(约合2000公顷),是位种植园主。罗伯特·李文斯顿生于纽约一个非常富裕和有影响力的家庭。罗杰·谢尔曼是谢尔曼家族长房的第四代约翰的后人。谢尔曼家族移民美国后发展壮大,家族后人风云际会,是美国建国前后非常有影响力的家族。
而《美国独立宣言》的签署人中大部分是资产阶级或种植园主。比如《美国独立宣言》第一个签署人约翰·汉考克就是富商出身。他们的经济实力雄厚并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的,综合力量比其他阶层要强大,因此这些阶层的人们权利意识等综合素质较高,谋求国家独立并后来确立宪法实行宪政。宪政从这些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或传统家族中产生并不是历史的偶然。
相似的情形是,出席美国费城制宪会议的55名代表中,有9人种植园主,15人是奴隶主,14人曾任法官,一半以上是律师,超过半数的接受过高等教育。在当时,接受高等教育非一般家庭能承受。
宪政出现在资产阶级、奴隶主、贵族、种植园主中是历史的必然。由传统的封建皇权社会转向民主宪政社会转型中,必须有一个强大的阶层或阶层联盟担当规则制定者的角色。而充分接触和谙熟商业权利博弈的利益阶层是历史的选择。欧美大部分民主宪政的国家都经历了这一个过程。
现在网络上流传着有500个特权家庭。这些特权家庭垄断了中国的权力部门和利益部门。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2009/6/30 参考消息 <go2group@gmail.com>
成就大大滴,国是伟大滴,党是光荣滴,政是正确滴!
Sent to you by 参考消息 via Google Reader:
via 牛博山寨头条 by 信力建 on 6/29/09
自古以来,所谓盛世与大国总是和“开放”的国策紧紧相扣,经济增长并不能估算一个国家的真正崛起,对外交流合作密度和开放程度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以及世界地位的重要因素。从清朝至今,中国的对外方针从闭关锁国到个别友好个别对立,再到普遍友好,直至今天的天下无“敌”,时代在进步,外交政策也正在走向成熟。中国,正在以更正面更宽容更开放的大国姿态面对世界,展望未来。
作为新世纪领导人的胡锦涛主席,在外交上奉行“求同存异、和谐发展”的国际理念,从2003年任职以来,出访达100多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大国形象,带去了中国人民爱好和平、珍惜友谊的愿望。在现代的外交政策上,奉行对外谋求和平,对内谋求和谐,对台谋求和解的三和理念,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确定立场和政策,按照冷静观察、沉着应对的方针和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精神进行处理,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
现今的国际形势,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仍然错综复杂,旧的热点问题温度未降,彻底解决遥遥无期,新的热点问题又接二连三出现。不少国家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加剧,外受国际因素的影响,局势呈现不同程度的动荡,经济社会发展均受影响。以胡温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趋利避害,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在国际事务上坚定原则,长袖善舞,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
典型的例子有对日本,中国与日本因有战争的背景以及难以抹去的糟糕印象,后期子孙又不断重翻历史旧账,拿先人的功过来评判当今的两国,显然不利于双方的继续合作和向前发展。胡温就此提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牢记历史并不是要记住仇恨,全面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是中国政府的既定方针,不断夯实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确保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对日本的历史问题既没有全盘抹杀但也没有做无谓的追究,只要眼下双方能互惠互利,携手多做对两国人民有益的事情,就是对时代对历史对人民最大的负责。
外交内政贡献还在于提出进一步解决台湾问题的“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十六字箴言,多次指出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目的是为两岸同胞谋福祉,途径是深化互利双赢的交流合作。促进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继续推动两岸直接“三通”进程,也要继续努力争取恢复和进行两岸协商谈判。台湾任何政党,只要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都愿意同他们交流对话、协商谈判。谈判的地位是平等的,议题是开放的,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今年国共两党的历史会面,也彰显了胡温处理台湾问题上取得的重大成果。
外交政策和成就之所以能够不断取得新成效,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坚持了开放的理念和路线。开放首在思想开放,既不桎梏于历史也不受外来牵制,并在开放中寻求更大的变革,借鉴外来经验,找到与我国基本国情相契合的先进思想、先进文化和先进理念,允许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等渗入其中,带动国内各领域的发展。打破惯性思维,敢为人先,试行一些政策。经过多年来的实践,中国已逐步开放教育、开放媒体、开放金融,这些转变促使了中国国际地位和大国形象的提升,最重要的是抛弃了冷战思维,逐步走向缓解矛盾、消灭敌对、共同发展的道路,推动与世界的融合与发展。
回首建国至今60年的风风雨雨,中国人民通过“摸着石头过河”,不断汲取新鲜经验,也渐渐领悟到开放的必要性和延续性。可以说,“开放中变革”就如层层云梯,它是走向“无为而有所治”的和谐社会中最不可或缺的根源。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 Subscribe to 牛博山寨头条 using Google Reader
- Get started using Google Reader to easily keep up with all your favorite sites
--
鹅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
鹅不是老大,天才是老大
您无所不谈,鹅也不例外
鹅是参考消息@无所不坛
janadabc.blogspot.com
墙内请用谷歌阅读器订阅
--
鹅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
鹅不是老大,天才是老大
您无所不谈,鹅也不例外
鹅是参考消息@无所不坛
janadabc.blogspot.com
墙内请用谷歌阅读器订阅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 Google 论坛"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在此论坛发帖,请发电子邮件到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论坛,请发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更多选项,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该论坛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