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十年砍柴
参考消息 通过 Google 阅读器发送给您的内容:
年初,北京一位小女孩对着央视镜头说了句"很黄很暴力",简直就如史书中具有谶纬意义的童谣,一下子成为本年度最有概括力的民间流行语。前些日子,拜公共场所的现代监控设备和互联网之利,一件发生在深圳某11岁姑娘身上的"很黄很暴力"事件,没能被从容地封口,而是一夜之间闹得全球皆知,那位"交通部派来的"高官——深圳黨组书记、副局长林嘉祥也成了名人。现在随便问一个网民,他们未必知道交通部部长和深圳市市长的大名,但他们多数知道这位林大人。
这位林大人的仕途肯定是完蛋了,而且远不至此,他受到来自上级无论多么严厉的处罚,都不用觉得奇怪。因为这件事,他触了太多人的霉头。
一、这事件是三中全会后轰轰烈烈开展的全面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一种莫大的反讽。"发展观"学习和黨史上历次整风式的学习,如"社教"、"三讲"、"先进性教育"一样,高层意在通过这样的活动统一思想,整顿队伍,而就当下社会矛盾突出,执政黨内贪腐丑闻不断,经济危机又雪上加霜的当下,高层对"发展观"学习恐怕寄予更大的希望,而将其作为挽救不佳的公关形象应是重点考虑。可林大人一出,本来就容易流于形式的这类整风式学习,自然和被人和这件事联系在一起。君不见,网上已有人将林大人讥讽为"科学发展官"么?这大大地丢了高层的面子。中國的政治威权往往就建立在面子上面,你让老大如此丢面子,能有什么好下场?
通过这两天舆情的评判,我现在完全可以说林大人这件事已经发酵为政治事件,将它视为微缩版"毒奶粉"事件毫不为过。中國人无可奈何,中國人忍气吞声,中國成年人自己可以过着卑贱的生活,但伤害到孩子,则突破了人道伦理的底线,其对公众情感的伤害是难以估量的。这就是为什么地震中人们最伤心的是校舍的倒塌,也就是为什么"毒奶粉"引起如此大的风波。而前两件事牵扯执政集团方方面面的利益纠葛,牵一发而动全身,高层很难下决心切割,只能上下捆绑在一起,应对汹汹物议。而这件事,林大人基本上没有将自己和高层捆绑在一起的可能,抛出他,高层只会得分。这件事的处理,我估计已不是交通部黨组能说了算的,若在这个层面,林大人尚有公关的空间。
二、林大人违反了中央驻地方单位和当地政府关系之潜规则。中央驻地直属单位和地方政府的关系本来就微妙,尤其是深圳这样的发达地区,因为肥得流油,中央各个系统更热衷往那里派直管单位,形成九龙争食的局面,当地的百姓乃至官员多有怨言。因此聪明的驻地官员,会小心翼翼地维持和当地官员的平衡。可这位林大人,当着众人大声咆哮他是北京派来的,一个厅级官员竟然说和副省级城市深圳的市长平级。这样的作为,在体制内部也不能容忍,他牛逼过界了,不但让交通部黨组难堪,估计深圳市的官员也乐见林大人被弄掉。
三、酒后见真性情。这位林大人真实的面貌在酒后暴露无遗,可以想象平时他是个跋扈的人——权力不受限制不跋扈也难。这样的官员通常自诩为有魄力,镇得住阵脚。他得势时威势赫赫,但却容易得罪人。这样的官员不出事则罢,一出事就不知有多少同僚、下属拍手称快,其政治上的竞争者绝不会放过落井下石的机会。而在这样的肥差任上,其平时的作为能给人太多的想象空间。林大人的事件想要控制在"涉嫌猥亵女童"的范围内,都很困难,缺口打开了,如果顺藤摸瓜下去,很难说不会扯出其他问题,而那些问题完全可以让一位"交通部派来的"厅局级官员死得很难看。
来源:凤凰网博客
作者:十年砍柴
作者: 十年砍柴 发布于 中国报道周刊, 2008-11-02. | 添加评论 | 4 comments
原文地址 我对林大人"很黄很暴力"事件之分析
添加本文到 del.icio.us
通过电子邮件 全文订阅
文章分类 时事点评.
欢迎大家投稿,点这里发送投稿邮件
相关日志
- 高官免职凸现"新政"魄力 (0)
- 领导身边的人 (0)
- 领导才是真上帝 (4)
- 领导干部要"平等待言" (3)
- 隔靴搔痒的"领导高度重视" (0)
- 醉死在娱乐中心立了什么功 (17)
- 通宵排队见市长——权力垄断之痛 (4)
- 胡主席所说的公职人员"干干净净"能兑现吗? (21)
- 由"八荣八耻"想到"官员八子" (10)
- 瓮安事件警告龙永图们——没有刁官哪来刁民 (16)
- 最新版《干部守则》 (0)
- 晚清官员贪污的特点与根源 (0)
- 政府官员是倒霉蛋 (0)
- 我们的"干群关系"为什么"越来越疏远"? (10)
- 愚民与愚官 (0)
- 当英雄成为灾难的副产品 (24)
- 官逼吏不反 (0)
- 官话大观 (0)
- 官权泛滥——中国内乱的历史根源 (10)
- 官场流行语——仪式化的权力表演 (11)
- 官场与"官市" (0)
- 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千呼万唤不出来 (0)
- 太监为什么官运亨通 (0)
- 在"只求领导满意"的背后 (0)
- 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民骂官的胆量和水平 (9)
- 升官与发财 (0)
- 刍议国家建立三重官员选拔标准的重要性 (0)
- 公务员退出正常化才正常 (4)
- 公务员正常化退出的"两大前提"是什么玩艺儿? (5)
- 作家的"不作为" (0)
- 从官员所有制到民众所有制 (0)
- 人材的多元性与功名的独木桥 (5)
- 乡党委书记含泪上书,国务院领导动情批复 (1)
- 中美官员之比较:两种任命方式,两种结果 (4)
- 中国需要有职业水准的政治家 (4)
- 中国官员和中国女人 (0)
- 两种"清官"观 (0)
- 七成官员反对"财产申报"制度说明了什么? (21)
- "高官子女抢官风潮"事件 (16)
- "诽谤省委主要领导"是何罪名? (0)
可从此处完成的操作:
- 使用 Google 阅读器订阅自曲新闻自动更新
- 开始使用 Google 阅读器,轻松地与您喜爱的所有网站保持同步更新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 Google 论坛"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在此论坛发帖,请发电子邮件到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论坛,请发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更多选项,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该论坛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