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28日星期五

[G4G] 台北:躁动的夜晚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 2008-11-27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php?storyid=001023304

十一月六日傍晚的台北,潮湿和微热,空气中紧张与兴奋夹杂。台北正在实行交通管制,一些道路被封锁了,车子绕来转去,或挤在一处。大批民进党的支持者正集结在圆山饭店门口,继续抗议陈云林的到来和马英九的政府。

称谓仍是个敏感的话题。我们到达的这天上午,马英九在台北宾馆会见了海协会长陈云林。他们笑容满面的握手、互示温情,但后者是无法叫上一句"马总统"。不管北京多么欣赏此刻的台北,在中国官方的语汇里,马英九只能是"台湾地区的领导人"。

我在一个敏感的时刻到来。它既与陈云林的访问有关,十一月三日,陈云林前往台北的新闻,像是一桩尚未发生、就已被定义的"历史事件"——一九四九年 以来前往台湾的最高规格的中国官员。全球的媒体蜂拥至台北的机场,记录着专机着陆时的历史性一刻。陈云林的前任,风雅而望重的汪道涵,离去前仍在抱憾未能 和同样风雅而望重的辜振甫在台北相见,如今陈云林和江丙坤实现了它。


我们生活在词语滥用的年代,这也包括"历史性的时刻"。它频繁的出现,不断贬值,以至于经常变成政治人物和新闻记者语言上的自我满足。我们也生活在 一个缺乏勇气的年代,以至于一点微小的进步、姿态性的改变,都变成了自我庆祝的理由。在电视画面上,我看着那架机身上喷绘了五个福娃的专机的起飞,也知道 这一行将双方将签署的协议,但直航、直邮、更多的包机,这是双方政府与社会早有的共识,不是什么意外之举。而且,多年以来,双方最大胆的举措,也仍停留在 经济层面上,认定只要一起赚钱,就必定达成统一。如果海峡两边都仅仅是商人的话,一切早已迎刃而解。但是,社会总是由更复杂的人群构成,而每个人的需求也 不仅仅是利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北京热衷于将大熊猫送到台北的动物园、购买台南的水果,但收效却没有想象的那么明显。而陈水扁或许对经济一窍不通,却深 谙如何挑动族群与身份意识,稳固自己的权力。

陈云林的到来,也适逢台湾社会自身的转折时刻。有关陈水扁贪腐案的报导已经持续了几个月,台湾正准备将自己前总统送上被告席,曾令人惊叹的民主尝试 中充满了幻灭。而台湾社会似乎也正为此而撕裂,一种空前的混乱、迷惘与失落似乎正在到来。这一切,似乎就像是台湾电视街头抗议、国会打架的新闻画面。但 是,媒体上的世界,与真实世界,经常不是一回事。

站在抗议人群中,和透过电视画面上观看的是两回事。夜晚九点,才走过圆山捷运站,我就听到了远处的喧闹。有高音喇叭传出的讲话声,人群的吵闹,还有一种刺耳的汽笛声——不知它从哪里发出。

我们循人群与声响而去,走过酒泉街旁的中山足球场时,看到蓝色衬衣的警员们正松散的或站或立。他们很年轻,大多鼻梁上架着眼镜,斯斯文文像是一群正 在军训的学生。在五号门口,我看到了整齐排放在地面上的防暴服,透明盾牌、深蓝色的警帽、制服、黑黑的警棍,一堆堆整齐的排列在一起,在黄色的路灯照耀 下,像是一幅静物写生,国家机器的暴力色彩被稀释了、凝固了。一个警员孤零零的站在一旁,左手持一瓶矿泉水,远远的看着我,既没有表情,也没有言语。


--
鹅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
鹅不是老大,天才是老大
您无所不谈,鹅也不例外
鹅是参考消息@无所不坛
janadabc.blogspot.com
墙内请用谷歌阅读器订阅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 Google 论坛"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在此论坛发帖,请发电子邮件到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论坛,请发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更多选项,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该论坛

-~----------~----~----~----~------~----~------~--~---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