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7日星期日

[G4G] 徐慧君:屋漏偏逢连阴雨,未来10年或为多事之秋?

中�的人口负债、金融危机、未富先老、财政汲取能力停滞等危机将在未来10年内接踵而至,正所谓屋漏偏逢连阴雨,它们的合力足以使中�经济陷入长期衰退,而经济衰退必然引发社会混乱与动荡,未来10年中�将进入多事之秋。

 
 

Sent to you by 参考消息 via Google Reader:

 
 

via 牛博山寨头条 by chinaweekly on 2/26/11

  中�的人口负债、金融危机、未富先老、财政汲取能力停滞等危机将在未来10年内接踵而至,正所谓屋漏偏逢连阴雨,它们的合力足以使中�经济陷入长期衰退,而经济衰退必然引发社会混乱与动荡,未来10年中�将进入多事之秋。

  1.人口红利即将耗尽,人口负债不期而至

  改革开放之初,中�资源不足,又无技术,更不能去殖民,为什么能经济能起飞?就是利用劳动力优势进行原始积累,从"人口年轻化"中获得大量的"人口红利"是个重要因素。

  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本世纪前10年,中�的劳动年龄人口的供给达到了最充分的状态,从而对经济的增长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这一点与日本及"四小龙"的"东亚奇迹"非常相似[1].

  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国人口生育率的迅速下降在造成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同时,少儿抚养比亦迅速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上升,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将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抚养负担轻、于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它被形象地比喻为人口所带来的一种"红利"。

  有研究显示,在1970-1995年期间,东亚的高速经济增长中,人口红利因素的贡献比率在1/3-1/2之间。而根据社科院蔡�的研究,中�1982�2000年间,人口红利对GDP增长的贡献比率高达26.8%,换言之,过去20多年,中�经济的高速增长,有1/4以上是靠廉价劳动力支撑的[2].

  在人口转变过程中,人口再生产类型在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模式经由"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模式的过渡(第一阶段),最终要转变成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模式(第二阶段)。在第二阶段的晚期,少年儿童数量在继续减少的同时,老年人口数量则快速增加,此时老年抚养比的上升速度大大快于少儿抚养比的下降速度,总抚养比上升较快,经济增长将受阻。这时又会出现人口负债。简言之,人口负债即已经预先支付、今后要偿还的人口发展代价。

  据人口学者估计,大约到2013-15年,中�的人口红利就将耗尽,劳动力供给优势将不复存在。与之相伴随的我国发展模式――依靠"人口红利"的发展模式也将走到尽头。

  根据蔡�的预测,2015年是"人口红利"的转折点,因为此后,随着人口老年化速度上升,人口转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由"人口红利"逐渐转变为"人口负债"。到2017年,中�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10%,在少儿抚养比仍然高达26.4%的情况下,老年抚养比超过14%,中�从"人口红利"蜕变为"人口负债"如此之快,以至于可能使得经济增长速度下滑至少1/3[3].

  2.储蓄率下降引爆金融危机

  中�如果爆发金融危机,其要害一定在银行。因为中�的银行是世界上最糟糕的银行,且银行规模远比保险和证券市场庞大。

  中�银行业之所以能够在全球金融家的质疑中,顽强支撑到今天,实际上靠的是三道防火墙:对内垄断、对外隔离、以及高储蓄率。

  中�银行不良贷款比例约为20%左右[4],之所以还没有爆发危机,原因在于中�的高储蓄率,人们别无选择只能把钱存到国有银行。一旦这些条件改变,不良贷款没有高额的存差做掩护,银行离危机就不远了。

  2006年11月,我国金融业对外全面开放,外资银行先于中�自身的民营银行,获得在中�境内全面开展金融业务的资格,人们存钱从此有了更具吸引力的选择。徐滇庆预估,如果有10%的资金转投外资银行,中�银行的危机就将显露出来[5].

  另一个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现实是,中�目前的高储蓄率也将很快式微。

  我国现在的储蓄率在40%左右徘徊,徐滇庆分析,随着中�经济的增长,以及新一代消费人群的形成,中�的高储蓄率将在2012至2015年间消失[6].银行廉价吸收储蓄的时代终结,高消费时代降临,这对习惯于用高额储蓄,填补难有穷尽的坏账窟窿的银行业,是一个生存或死亡的严峻挑战。

  一方面储蓄率下降,另一方面存款有了更多的去处选择。储蓄的"水"落了下来,不良贷款这块"石头"就将显露出来。一旦存款下降,水落到一定程度,国有银行的巨额存差不复存在,国有银行的经营将面临破产危机。

  3.未富先老,社会保障和养老体系堪忧

  我国老年人口的比重在2000年就达到了国际老龄化标准――65岁及以上人口占7%,2003年已上升至8.5%.我国老龄化的增速快于世界,1990-2000年,世界老龄化人口的平均增速为2.5%,同期我国为3.3%,到2020年,老龄人口可能达到4亿人,劳动力短缺的状况会立刻显露出来[7].

  人口老龄化将会从多个方面影响到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能力。首先,老龄化会带来社会抚养比不断提高,劳动力的负担和成本加大;其次,老龄化会加大消费性人口比例,降低生产性人口比例。第三,劳动力年龄结构"老化"将严重影响到劳动生产率。

  迅速的老龄化已经使我国的养老负担迅速增加。1982年,我国养老所用的离退休金为17亿元,2003年增加到4089亿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48倍,年递增17%,明显快于GDP的增长速度。并且,养老金的缺口越来越大,2004年,我国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空帐已达7400亿元,而且每年还会以1000多亿元的速度增加。据有关部门测算,养老金的累计缺口已高达2-6万亿元。2005年10月,劳动力和社会保障部已向国务院递交了一份关于养老金的累计缺口的预测,到2020年也无力填平,中�的养老能力将出现长期入不敷出的状态[8].

  诚然,老龄化并不等于衰退,问题是,中�的老龄化社会属于典型的"未富先老",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基本上在5000美元至1万美元,目前平均达到2万美元左右,而中�在2008年人均GDP才突破了3000美元。更大的差距在于,中�的工资总量只占GDP的13%左右,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接受超低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在老龄化到来的时候,个人养老能力可想而知。

  尽管今天的中�有总量数额巨大的个人存款,但是教育,住房,医疗正在源源不断的从中汲取,加上贫富悬殊(一个广为人熟知的统计是0.4%的人拥有70%的财富[9]),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普通民众生计艰难。

  中�经济发展严重依赖于劳动者低工资,低人�保障的成本优势,中�这一轮的人口红利主要来自于是70年代人口高峰期出生的农民工,他们大多只受过初中教育,大多从事体力劳动,中�针对这一社会群体的社会保障也严重缺失――一个不争的现实是,现今我国大部分农民根本就没有养老金。因此他们退休之后不会有多少积蓄和稳定的养老金收入,难以体面地度过晚年。

  若维持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不变,按目前的人口出生率,在接下来的10多年内,中�将出现每年千万级别的人口减少。10年之内,当90后成为劳动力主力的时候,社会上将到处都是老年人,未富而先老。现在这种年轻人交钱养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和养老体系必定会破产[10].中�会因为老年化而崩溃,沦落为一个毫无生气、丧失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国家。

  2005年5月美国兰德公司的报告《2020年,中�会非常穷》,只用这样一句话点出了中�非常穷的原因:"到2020年,中�人口老龄化会使工作人口与不工作人口的比率成为世界上最糟糕的,比日本更甚。如果没有特效的新政策的话,中�的经济在那个时期就会狠狠地撞墙。到2020年,以我们的标准来看,它会是一个非常穷的国家。"该报告看不到一点政治动荡的影子,是根据中�的人口变化推导出的结论。

  4.政府财政汲取能力将达极限

  即使未来十年中�经济不减速或减速不明显,按现在的财政征收模式,中�政府的财政汲取能力也将达极限,在其中的某年达到边际财政收入为零。

  学者李青鱼通过对1978-2007历年中�GDP及国家财政收入数据分析, 发现,改革开放30年,中�经济快速发展,GDP及国家财政收入实际上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78-1995年,为期18年。以名义货币计,该阶段GDP年(算术)平均增长17.76%,国家财政收入年平均增长11.87%,国家财政收入增速显著低于GDP增速,差距为5.89个百分点。这一阶段的政策,是政府让利于民,藏富于民。

  第二个阶段:1996-2007年,为期12年。该阶段GDP年平均增长13.02%,国家财政收入年平均增长19.27%,国家财政收入增速显著高于GDP增速,差距为6.25个百分点。国家财政对GDP占比,以1996年为最低点兼拐点,之后开始逐年上升,从1995年的10.67%,增加到2007年的20.80%,年均上升0.92个百分点。这一阶段的政策,是政府与民争利,纳富于官。

  不仅如此,在第二个阶段的最近5年中,也即2003-2007年,剔除物价因素,GDP增长年度速度基本平稳,均保持在12-13%左右;而国家财政收入5年增长速度分别为14.97%、17.47%、18.28%、22.90%、25.50%,呈现明显的增速不断上升的态势。显示国民财富不仅在向政府集中,而且在加速集中。

  根据数据和趋势,若财税政策不实行根本变革,仍然按照现形政策和方式运行,李青鱼估计,到2022年,财政对GDP占比将达到100%,届时所有国民产出将被国家财政全部征收[11].

  根据"拉弗曲线",税收并不是随着税率的增高在增高,当税率高过一定点后,税收的总额不仅不会增加,反而还会下降。因为决定税收的因素,不仅要看税率的高低,还要看课税的基础即经济主体收入的大小。过高的税率会削弱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积极性,因为税率过高企业只有微利甚至无利,企业主便会心灰意冷,纷纷缩减生产,使企业收入降低,从而削减了课税的基础,使税源萎缩,最终导致税收总额的减少。当税收达到100%时,就会造成无人愿意投资和工作,政府税收也将降为零。由此看来,中�政府的超强汲取社会生产的能力,也将在未来10年之内趋于极限。

  中�目前的官民比约为1:26,创古今中外之最,财政收入的大头用于养冗官,官吏们的待遇隔几年便上一个新台阶,远超GDP的增速。从多年来持续的公务员热来看,官僚集团的膨胀势不可挡,执政者实际上是通过金钱赎买的方式来换取官僚集团的忠诚,以贯彻其意志,一旦政府的财政收入停止增长,且不说社会保障体系的破产风险,执政集团的管控能力无疑也要大打折扣。

  目前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例保守估计约为20%左右,银行不良贷款或呆账坏账是体制性的,其产生的根源是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以及政府工程之间的血缘关系。面对堆积如山的呆账坏账,政府多次以财政注资,从1998年开始,四大国有银行先后数次获得大输血,累计超过2万多亿人民币,但银行呆帐坏帐却继续累积,有增无减。这种做法是典型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这些年来,中�脆弱的银行体系的维系实际上是靠政府以纳税人的血汗钱为其体制性经营不善买单。财政收入滞长无疑会加剧银行破产的危机。

  5.必然逻辑:多事之秋

  综上,人口负债、金融危机、未富先老、财政汲取能力停滞等危机将在未来10年内接踵而至,正所谓屋漏偏逢连阴雨,它们的合力足以使中�经济陷入长期衰退,而经济衰退必然引发社会混乱与动荡,未来10年中�将进入多事之秋。

  多年来,中�经济的粗放增长,靠的是对廉价劳动力的无度盘剥,廉价资金的猛烈注入,以及对资源和环境的无情掠夺,这几点支撑着中�经济的快速膨胀。然而,根据以上分析,十年之内,中�的廉价劳动力和廉价资金将成明日黄花。中�经济不但会面临"刘易斯拐点"(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而且会伴有金融危机和未富先老风险,这才是中�最大的挑战,几十年的改革成果有可能化为乌有。

  中�前三十年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是出口与投资,主要是出口。但随着人口红利耗尽,劳动力价格必然上涨,成本优势将越来越少,而内需又不振。一旦劳动力显著短缺,劳动力价格必然快速上涨,人工成本巨增,导致企业盈利减少甚至亏损,引发资本争相出逃,人才大量移民,直至经济崩溃,这将是中�噩梦的开始。

  中�跛足改革30年,伴随经济高速增长的是贫富分化悬殊,改革成果大部分为极少数人窃取,大众的"相对剥夺感"持续发酵;社会道德沦丧,正义无存,强势阶层对弱势者的掠夺毫无底线;加之吏治腐败,货贿公行,中央权威式微,即使最高领导层有心变革,也因问题积重难返而生无力回天之感,因此,即便各种矛盾逼近临界点,维持现状也是最现实的选择,一句"不折腾"包含几多妥协与无奈!

  近几年来,面对每年超过10万起的民众自发维权行动及其它社会冲突,政府当局一概以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为由严惩不贷,如今"维稳"已成为体制运作的常态,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的管治危机和政权的合法性危机的严重。

  且不说这种治标不治本的维稳体制本身造成的恶性循环,单从成本上看,从中央到地方,近年来维稳经费都在以两位数快速增长,目前已达到几与军费相当的5000多亿的巨款,明显是财政黑洞。虽然中�政府是世界上最有钱的政府,长期来看,也是难以为继的,更何况政府的财政汲取能力将达极限。一旦银根告急,目前这种"花钱买稳定"模式也就走到了尽头――没钱谁肯干脏活?

  8×8以后,经济增长成为执政�合法性的唯一来源,这也是高层反复强调"发展是硬道理"的根本原因所在。多年来,他们放任权贵掠夺小民,之所以未出大事,只是因为中�人实在是世界上最驯服的民众,只要有一碗饭吃,就可以做顺民,一旦经济崩溃,威胁到大众的生存底线,在官民尖锐对立的情况下,任何一个偶发事件都可能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长期被压抑的不满将像岩浆般喷发。

  今时不同往日,一旦不满演化为全面的社会动荡,局势面临失控,即使执中枢者有霹雳手段的铁心,各级高官显宦们也绝不会有与他们共同进退的打算,一则民心不可违,再则他们早已备妥了后路,随时可以到国外舒舒服服地作寓公。更重要的是,他们远超合法收入的巨额财富是作为政治忠诚的奖赏而获得的,在波谲云诡的官场,难保永远不被清算。人都有趋利避害的心理,"公司"破产,他的那些"负债"就会一笔勾销,再也用不着还了,此乃天赐良机,岂不乐见其成?再者,对其中某些手握权柄而又雄心勃勃的人来说,社会动荡又是乱中取栗、扬名立万,"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的大好机会,岂容错过?不反戈一击才怪。所以,若局势演进到此,整个官僚体系进而社会的崩溃难免。这绝非中�之福。

  事实上,多年来不仅民间有对中�突然崩溃的深忧(最典型的当数王力雄的《黄祸》),执政集团更以此绑架社会,恣意妄为。形势比人强,未来10年,经济衰退和社会动荡将接踵而至,这是由现今的各种约束条件预决定的。未来10年同时,将是考验执政者智慧和担当的关键时期,人民虽然是一盘散沙,但千万不要忘了他们的固有力量:数量优势。中�已多次领教了他们的意志――玉石俱焚。

  没人喜欢这样的结果,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历史不会简单地重演,因为拜科技所赐,世界变小了,整个世界已紧缩成一个无远弗届、祸福相倚的地球村了。

  中�是一个人口超级大国,一旦崩溃,数亿计的难民将成为世界的梦魇,更何况中�还是一个核大国,一旦擦枪走火,不仅会毁灭自身,更会毁灭人类文明。所以,一旦中�出现崩溃的苗头,国际社会肯定会迅速干预,至于重组的方式应该是在联合国名义下,以美国为主导,俄、日、德、英、法甚至台湾参与,参照阿富汗模式,先托管再重组再逐步移交。不过那时,保全新疆、西藏、内蒙于中�版图可能就成了奢望。

  注:

  [1]文晔:13亿:难解的方程式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6日 中�新闻周刊。

  [2]钟伟:不思改革的中�顶多还有十年好日子 文章提交者:树丫 加帖在 经济风云 「凯迪网络」 http://www.cat898.com 2006-1-6.

  [3]同[2].

  [4]李志艳:银行坏帐三万亿《新青年?权衡》2006-8-24.

  [5]徐滇庆:中�的高储蓄率还能维持多久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5日。

  [6] 同[5].

  [7]仲大军:劳动人口减少后将对中�带来什么影响?――中�必须储备下足够的人口以应对全球性的老龄化 2005年10月15日 http://www.gsmer.net/showthread.php?t=53004 .

  [8] 同[7].

  [9]政协委员:权威部门报告显示中�0.4%的人掌握70%的财富《人民政协报》2009年06月19日。

  [10]对中�房地产分析最精辟的檄文!来源:张洪烨的日志 http://blog.renren.com/GetEntry.do?id=493384326&owner=232599581.

  [11]李青鱼:从1978-2007历年中�GDP及国家财政收入数据,看国家经济路线变迁 2008-7-21 天涯论坛。

  2011.02.14

  作者:徐慧君


中国报道周刊, 2011-02-27. | 添加评论 | No comment

原文地址 屋漏偏逢连阴雨,未来10年或为多事之秋?

通过Google Buzz关注 中国报道周刊

通过Twitter关注 中国报道周刊

通过RSS 全文订阅

通过电子邮件 全文订阅

文章分类 中国观察.

欢迎大家投稿,点这里发送投稿邮件

相关日志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取消订阅此网上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若有更多问题,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此网上论坛。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