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 to you by 参考消息 via Google Reader:
片长六个小时的电影是一个怎么样的概念?就是把《阿凡达》和《孔子》都看了,还有时间打个盹儿;或是把《建国大业》那十数年的河蟹史重复差不多三遍。
中国独立纪录片导演徐辛的最新作品《克拉玛依》,无意挑战观众的忍耐极限,也不是要呈现一个伟人或一段大历史,只为不平则鸣,说出真相。历史是人民写的。
本月28日在香港作世界首映的《克拉玛依》,讲述1994年新疆克拉玛依友谊馆大火,一句“学生们不要动,让领导先走”,造成近288名学童葬身火海,官员却都安然无恙。用影片里一个遇难学生家长的话说,事故是“民族的悲剧”。
特大火灾事故后,政府虽然允许遇难学童的墓碑刻上“因公牺牲”四字,但是打出“稳定压倒一切”的主调,草率埋葬学童,不让学生家长了解事件,阻挠上访,只允许指定媒体报道,更一直不发死亡证,也不办悼念活动。一晃十五年。
徐辛在2007年底赴克拉玛依,“访问”了数十位遇难学童的家长以及知情人士。把“访问”用引号围著,是因为导演说他基本上没有作访问,而只是告诉家长,他们对著摄像机说话,等于向著无数的观众说话。家长都很愿意说出他们知道的事情,没有审查,没有删剪。用徐辛的话,是一种压抑了十多年的“爆发”。
徐辛旧事重提,只为让更多的人知道事故的真相。徐辛在放映会后的与观众见面环节表示,2007年跟监制商讨题材,唐山大地震和克拉玛依,选了后者。原因是克拉玛依发生的事件比较接近,另外,1966年在江苏泰州出生的徐辛,曾当老师,现在也是父亲,这些都让他感到与克拉玛依有很近的距离。
《克拉玛依》最珍贵的部份,是插播了不少当年的新闻报道片段和一些家长拍下的家庭影片。这些都是从家长手里得到的。有观众问,为甚么纪录片只有受害者的声音,没有领导的话语。徐辛表示,他固然不会得到采访领导的机会,也觉得不会因为片子里少了领导而出现不足。“我认为,够了。”徐辛说。
有观众问,胡锦涛会否看到《克拉玛依》。徐辛表示,他也希望中央领导看到片子,也希望内地人都能看到。
自曲新闻 香港报道
相关新闻
- No Related Post
无相关文章.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 Subscribe to 自曲新闻 FMN using Google Reader
- Get started using Google Reader to easily keep up with all your favorite sites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取消订阅此网上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若有更多问题,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此网上论坛。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