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30日星期一

[G4G] Re: “为什么这么难?”��生命中不堪承受之重

【十问】官员公开个人财产为何那么难?
作者: 受访人 王全杰,访问人 游益萍
2009-03-24 13:58:43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http://www.infzm.com/content/25930

本次两会上,有某政协委员兼官员说:"要想让官员公示财产,怎么不先公开老百姓的财产,企业家的财产?"
克林顿说:"我换一把椅子也需要仔细考虑,因为有那么多眼睛在看着呢。"公务员财产"阳光法案",是反腐败的利器。政府公务人员在就任前公示个人财产状况,已是国际通行的惯例。
世界上第一部有关财产申报的法律,是1883年英国议会通过的《净化选举、防止腐败法》。 2007年1月26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上任伊始即公布了自己和夫人的财产状况,成了第一位根据联合国相关规定、对外界公布财产状况的联合国秘书长。
我国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的住房及收入同样是透明的。2008 年11月28日,台湾"监察院"公布第151期《公职人员财产申报资料专刊》,刊载马英九等人的财产申报资料,资料显示,和2008年2月竞选前相比,马英九夫妇的存款,从新台币5237万余元增加到6468万,增加近1231万元;萧万长的存款则减少180多万元。针对外界议论,"总统府"发言人公开回应说,马英九夫妇存款增加"主要是两人的薪水收入,以及周美青女士工作的绩效奖金,最主要的是周美青'5·20'后退休的退休金收入"。
阳光执政、政府官员公开个人收入状况,已成为民主社会政治人物从政的基本理念。
在今年的两会上,《公务员财产申报法》立法也成了热门话题。有代表具体提出,明确要求"县处级副职以上领导职务的公务员"都是申报的主要对象。
但热议之中也有异议。某政协委员、同时也是政府官员说:"要想让官员公示财产,怎么不先公开老百姓的财产,企业家的财产?"中央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长、国家预防腐败局局长马馼则认为,由于金融的实名制、现金流通、财产登记等技术监督统计手段尚不完善,推行该制度的时机还不成熟。
烟台大学教授、上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王全杰在就任期间,曾三次向全国人大提起《关于党政官员公示财产的议案和建议》。今年的两会,任期届满的王全杰虽未能出席会议,但仍投书人大,继续为该提案鼓与呼。本刊就此采访了王全杰先生。
受访人 王全杰(教授)
访问人 实习记者 游益萍
1.我国目前有官员财产申报和公示方面的制度、法律吗?
王全杰:没有。
2.在官员个人财产申报之外,我国政府财政公开的现状如何?
王全杰:要政府完全公开财政支出,目前还做不到。尤其是三公消费(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和公费旅游),要公开很难很难。我研究了好几年,我们的监督部门、监督人员比大部分国家都多得多,但效果却相反。为什么?因为我们的监督主体不是人民,而是搞内部监督、秘密监督。自己监督自己,老子监督儿子,都在封闭系统内监督,那你说这怎么监督?
3.有消息说阿勒泰等地开始试行官员财产公开,你怎么看?
王全杰:中国现在要做的就是破冰。阿勒泰地区纪检委去年5月份公布了官员财产的申报办法,包括直系亲属。并于今年1月1号正式实施。虽然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批评不少,但毕竟是开了头。
4.官员个人财产公开的困难何在?
王全杰:我认为难在既得利益者的阻挠。想想看,要政府财政公开都那么困难,何谈直接针对官员个人的制度改革?
5.要真正推进官员财产公开工作,你认为该从哪里着手?
王全杰:要想真正推进阳光政府的公开和透明化,让参选官员从一开始起就是透明的,除了树立依法治国的牢固观念外,首先必须坚持人大监督、纪委监督、群众监督,特别包括媒体监督。
6.为什么?
王全杰:只有允许媒体公开,大力进行舆论监督,政府的运作、官员的个人财务状况,才是真实透明的,才能大白于天下。
7.以舆论监督推进政务公开、官员财产公开,易说难为。
王全杰:这成了另一个话题,如何保持媒体的开放?只有保证媒体开放,人民才能真实拥有话语权。没有媒体就没有公开。
8.有人说这部法律几乎不可能落实,特别是腐败官员的阻力。
王全杰:对于腐败官员,我个人认为没必要把他们赶上绝路。站在权力顶端时,谁都有把持不住的时候。就像有人提出,为打破改革瓶颈对掌权者实行"和平赎买"政策以换取支持一样,我曾提出一个概念,"半年退档期",建议在实施公示制度前,让官员把不法收入自行上缴国库。缴了后正式公示时,你就公示你的合法收入好了。这样你就没罪了。
9.你的构想是否太理想化了?
王全杰:半年时间就是个缓冲期。有限度地放贪腐官员一条生路,也是保护社会稳定的一个方式。当然,很可能民众不能接受这样的处理方式。但我认为这种选择是好的,毕竟稳定压倒一切。在中国这样的人情社会,你要说一点不犯错,真的是太难了。
10.要推进改革,在地区、部门选择方面需不需要什么策略?
王全杰:我觉得更应该考虑的倒是先执行的阶层、级别。应该先从高层、省级开始,然后再到地市级、县级,这样阻力就小多了。上行下效嘛。
上一页1下一页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http://www.infzm.com/content/25930
2009/3/31 参考消息 <go2group@gmail.com>
作者: 黄希平
2009-03-26 16:19:32
 来源:南方周末网络专稿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http://www.infzm.com/content/26142
看到《南方周末》特别报道《女毕业生的死亡日记》的时候,我的心情复杂和沉重。刘伟同学,一位正处韶光年华的青春少女,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选择了逃避现实、香消玉殒。她的离去,让我再一次将忐忑的目光,投向了自己短短四年的大学时光。作为和刘伟一样来自农村的大学生,面对刘伟亡去的生命,我不知道应该是同情,还是惋惜?是哀其不幸,还是怒其不争?是对未来前程凤凰涅�、否极泰来的期待,还是对现实生活懵懂迷茫、束手无措的彷徨?
身为一名同样出身农村的大学生,我深深地理解刘伟同学踏入大学校园的初衷。每个人都有憧憬幸福生活的权力,然而命运让她没有选择。农村这座围城固若金汤,要想突围并改变自己的命运,上大学作为一块步入社会的敲门砖俨然成为了农村人不堪重负却势在必行的唯一选择。当握着录取通知书,用尚且还沾有乡村泥土的鞋底,踏上大学这块神圣的土地的时候,每一位农家子弟的心里,都会泛开梦想的涟漪。刘伟也不例外,她在2006年9月份刚进大学的时候,日记里充满着对能上大学的庆幸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身为一名同样出身农村的大学生,我深深地理解刘伟同学对父母的负疚感。像我父母,为了供我兄弟俩上大学,搬运工、砌墙工、矿工都曾经是轮流套在我父亲头上的头衔。在我母亲身患宫颈癌的近几年,我父亲更是冒着随时随地都有可能被塌陷的矿石夺走生命的危险,深入两百多米深的矿洞隧道里,用曾患过肝腹水的单薄的臂膀,扛负起整个家庭的重任!"蜂采百花成蜜后,为谁幸苦为谁甜"!对于刘伟,将心比心,我深深地理解当她看到父母那操劳过度的日渐斑白的双鬓和穷其一生的日渐佝偻的身影时;当她看到父母在女儿已经成年却还仍旧越俎代庖的肩负着女儿本应该肩负的重任时;当她看到父母对自己源源不断的金钱与感情的投资都在自己毕业等于失业的状况前得不偿失、入不敷出时...生性敏感的她,怎么能不感受到自己已经背负着经济上和道义上的双重债责?
身为一名同样出身农村的大学生,我深深地理解刘伟同学在面临就业压力时的茫然无措。如果说之前大学生就业问题还仅仅是作为众多社会问题之一处在潜水状态的话,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无疑是雪上添霜式地让这个问题成为大众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浮出了水面。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俨然成为了一座不易逾越的鸿沟摆在了大学生的面前,尤其是残忍地摆在了那些为了念大学倾家荡产了的农家子女面前!刘伟不是没争取过,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她在学校食堂卖过饭,擦过桌子,进入大二之后,她更是竞选班委并且成功当选学习委员,甚至得到了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事实上她努力了、奋斗了,只是努力之后是徒劳、奋斗之后是绝望!面临就业压力的她,看到梦想与现实的跌宕落差,"总是看不到生活的希望,本来年少的我如到暮年,甚至想到了死亡。"
家庭的重负,生活的困窘,性格的内向,青春期的烦恼...就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风浪,折磨和困扰着这位农家女孩,而恰逢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严峻的就业形势,成为了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浇灭了那心灵深处那盏残灯。最终她带着对父母的感恩与愧疚,在曾经给过她希望又给过她绝望的命运面前选择了永远永远的离开...
"各地都暗设门槛,专科生到哪儿都投不出一份简历,难道大专生连去农村当教师都这么难吗?..."
这是前不久广东华南师范大学一位眼泛泪花的大专女生,因为自己的专科身份而被招聘方拒之门外的时候对社会的诉求。女大专生的声音还依然在耳边回荡,我们又听到了刘伟在日记中留下的最后的声音:"为什么这么难?"这是在2008年10月18日左右刘伟写下的她一生的最后一篇日记。短短的6个字,我们看到的是淡淡的笔痕,读出的却是刘伟厚重的拥有生命分量的呐喊!
两位不同的女孩,在面对相同就业压力的时候,以一种呐喊与彷徨的方式,朝着我们中国社会,吼出来一个鲜明的问号!"为什么这么难?"这个问题我不会回答,有谁能回答的麻烦他站出来回答一下好吗?算是慰藉大专女孩的泪水,算是悼念刘伟亡走的魂灵!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俨然成为了我们莘莘学子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刘伟的离去,这一单薄个体的与世隔离,这一鲜活生命的香消玉殒,能不能作为莘莘学子乃至整个社会的前车之鉴?能不能作为敲响社会的警钟唤醒整个社会的苏醒?能不能让我们社会察觉点什么、警惕点什么、做出点什么、改变点什么?
"中国太难改变了,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都要流血..."我相信,如果我们社会对大学生就业问题麻木不仁、无动于衷,鲁迅先生一定难以瞑目,因为七八十年前先生所阐述的真理,对于七八十年后的中国社会依然适用!而且我更坚信,令鲁迅先生更加难以瞑目的是,推崇白话文的他,脑海里突然回想起了那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文言文:"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但愿在仁厚黑暗的地母怀中永安刘伟的魂灵!
但愿刘伟的离去能让社会改变点什么,缔造一种氛围,保障让含苞待放的青春不再因此而陨落!永远不要再有!永远也不能再有!
(南昌 黄希平 大学生)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http://www.infzm.com/content/26142
--
鹅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
鹅不是老大,天才是老大
您无所不谈,鹅也不例外
鹅是参考消息@无所不坛
janadabc.blogspot.com
墙内请用谷歌阅读器订阅



--
鹅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
鹅不是老大,天才是老大
您无所不谈,鹅也不例外
鹅是参考消息@无所不坛
janadabc.blogspot.com
墙内请用谷歌阅读器订阅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 Google 论坛"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在此论坛发帖,请发电子邮件到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论坛,请发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更多选项,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该论坛

-~----------~----~----~----~------~----~------~--~---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