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公信力再次遭到严重质疑。
Sent to you by 参考消息 via Google Reader:
房地产数据为什么激起众怒?
2010-3-1 地产画报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公信力再次遭到严重质疑。
2月2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去年我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5%,其中新建住宅价格上涨1.3%,二手住宅价格上涨2.4%;房屋租赁价格则下降0.6%。这一与大多数人直觉截然相反的数据,让人大呼,房价被降低了。
这一数据看上去是如此荒诞不经,但考虑到理性的数据与感性的直觉总是相距遥远,因此回归到各月数据、各年数据,进行比较,比捋袖揎拳对着国家统计局骂骂咧咧要好得多。
2月22日,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司长魏贵祥做客新华网解读“2009最受关注的统计数据”。其中提到,2007年我国的房价涨得比较高,2008年有所回落,2009年国家也是遇到了经济最困难的一年,采取了很多的措施,2009年1月份我国的房价是很低迷的,后来上涨的速度还是很快的。也就是说,2008年中国的房地产价格前高后低,2009年中国的房地产价格前低后高,根据同比,2009年上半年房地产价格同比价格出现负数。
2009年的房价数据之所以只上涨1.5%,与前高后低很有关系。根据国家发改委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的月度数据,2009年1月至12月,同比分别为下降0.9%、下降1.2%、下降1.3%、下降1.1%、下降0.6%、上涨0.2%、上涨1.0%、上涨2.0%、上涨2.8%、上涨3.9%、上涨5.7%、上涨7.8%,同期的环比数据分别为下降0.2%、下降0.2%、上涨0.2%、上涨0.3%、上涨0.6%、上涨0.8%、上涨0.9%、上涨0.9%、上涨0.7%、上涨0.7%,上涨1.2%、上涨1.5%。
从同比数据来看,6月份是由负到正的转折点,而后一跌急电涨,到8月份以后属于漫无边际的疯子涨状态。而从环比来看,3月份就开始由负转正,一路上涨。但是,即便扣除了前五个月的价格负增长,2009全年增长1.5%。
为了应对愤怒的滔滔民意,国家统计局在3月1日公布长达33页的《房地产价格统计调查方案》,这没有减少愤怒的口水。
国家统计局采用的样本有偏差。统计样本包括新建住房销售价格、二手住房销售价格与新建非住宅销售价格,小小的问题是,把住宅与非住宅混在一起,拉低了住宅价格。去年商业营业用房、办公楼等处于温和上涨期,更不必说新建非住宅消售还包括了图书馆、幼儿园等,这些非经营性场所有价可依吗?当所有这些统计在内后,一个最大的结果是拉低了总体价格。更大的问题在于,在新建住房销售中,包含了经济适用房,经济适用房与高档商品房打统帐,拉低了房价。并且,在所有的计价中,全部剔除了税收部分。天知道,中国的房价之所以高不是因为砖头水泥价格高,而是地价与税费高,将税费剔除,房价陡降。
单纯统计商品房,则数据与大众的感觉要吻合得多。2009年商品房销售额43995亿元,比上年增长75.5%。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额增长80.0%,办公楼和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分别增长66.9%和45.5%。以此数据计算,2009年新建商品房成交均价为4695元/平方米,比2008年上涨近24%,其中商品住宅价格上涨25%。这两个涨幅,都是近15年来最大的。
笔者怀疑今年的、历年的所有的房地产数据都值得怀疑。根据统计局公布的调查方案,其采样的对象五花八门,牵涉到利益相关者。通过政府部门的登记也行,通过买卖双方调查也行,通过房地产开发商获得数据也可以。这些数据还有个准心吗?同比数据要通过环比折算,牵涉历史数据,错误的数据一再叠加,让国家统计局在错误的数据冰山上越走越远。
所以,国家统计局公布CPI数据,CPI数据被降低;公布工资增长数据,人们强烈抗议数据被增长,总之,统计一项错一项。那是因为,从根源上,统计就有偏颇,服务对象就错了。工资不计入低收入的个体业者与农民工,农民工可是中国产业大军的核心力量,CPI不计入房价,沿用几十年的旧例。可以说,中国的统计部门的立足根基就是几十年前的计划经济与小农社会,现在他们想改,但步伐太慢,并且用于辩解的精气似乎远远大于数据基础改进的精力。
在国家统计局网站上的显眼位置的《经济分析》板块中,有《中国信息报》一系列的经济述评文章,截止笔者撰文时,最新的一篇是《2009年度经济述评之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有赖明确民生定位》。其中提到的观点笔者深为赞同,愿意与众与享:是不是支柱产业并非房地产业定位的焦点,明确其发展定位最关键的,是要使房地产业发展的基点回归民生本位,让房地产业尽快回归让人民“住有所居”的民生定位。毫无疑问,市场是难以解决保障人民群众“住有所居”的问题的,也不能苛求房地产开发商关心这样的问题,这个百姓瞩目的民生目标只能由政府主导来实现。
要做到市场与民生相协调,统计要做排头兵。在总体统计数据之后,要有商品房与保障型住房的具体统计数据,如此才能让大众了然、便于大众监督、便于政府科学决策,看看商品房价格到底有高,对于资产定价与货币周转的影响有多大,央行等部门可以由此判断货币流动性多少,由保障型住房的数据看出每年政府的计划与实际差距有多远,中国保障人群究竟有多少,不同的人群同样需要不同的保障型住房,如此才能提高保障型住房的资金回笼率,提高保障型住房的使用效率。
要用现在的统计数据制订经济政策,没说的,怎么订怎么错。统计局与其花精力与民斗其乐无穷,还不如安心改进统计方法,对得起自己的那一份职业,那一份工资。
注:几天前写的文章,看到了统计局的《调查方案》,毕竟还是公布了。
统计的对象得清清楚楚,比如反应农民工问题,反应城市消费者信心,但房地产价格调查则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看来面面俱到,实则千疮百孔。
麻烦统计局再告诉一声,你们在北京、上海取的样到底是哪些楼盘,价格如何,这样数据真假一目了然。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 Subscribe to 叶檀 using Google Reader
- Get started using Google Reader to easily keep up with all your favorite sites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取消订阅此网上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若有更多问题,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此网上论坛。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