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9日星期日

[G4G] BBC论坛:如何看地方方言保留问题?

论坛:如何看地方方言保留问题?

全球经济日益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有很多地方方言在慢慢消失。不少国家都在努力保留当地的方言。

包括上海话在内,中国有80多种地方方言。中国上海的一些学者、学生和市民认为年轻一代学上海话的人越来越少,因此自发组织起来希望拯救上海方言。

中国政府在学校中普及和使用普通话。你认为保留地方方言重要吗?是否认为地区文化的传承非常重要?

发表时间: 2012-9-4 下午2:20 GMT

评论

评论数目:29

所有评论,原文照登

新增时间: 2012-9-7 下午6:16 GMT

此评论原文为繁体字,经系统自动转码:

这�谈的是方语应否被取缔,而不是方言应否自然演变。方言自然演变不会令它消失,但方语被取缔就会消失。 语言如果要自然演变到面目全非需时千年,这不能叫取缔。取替是刻意的手段,例如注入大量外来人口。普通话、 国语之所以成为通行语言也只是刻意的人为决定。

曾经通行欧洲的拉丁语演变成为法语、意语、西语。拉丁语曾经是不列颠的官方语言,可就被非拉丁语系的方言 ,英语取代。西方语言学家说�A language is just a dialect with an army�,即谁有势力谁的方言就成为语言。

语言没有谁优谁劣。每种语言都有其优点和缺点。

whinejunkie ottawa

新增时间: 2012-9-7 上午10:24 GMT

请讲普通话,
请写规范字


新增时间: 2012-9-7 上午8:31 GMT

西周,春秋,战国时代,北京就是燕国的首都。您怎么能断定如今的北京话是“�蒙�治者��的走���”, 而不是从春秋战国时代燕国百姓说的方言演变而来的呢?
=========
建�你搜一篇�文《19世纪东西洋士人所记录的汉语官话》。北京���“�靼��”。

李�

新增时间: 2012-9-7 上午7:23 GMT

随着几千年汉语语音的演变,入声的趋势是逐渐消失。在唐宋时代,大概所有的汉人都会说入声。到近代,入声 已从汉语很多种方言里逐个消失,会说入声的人大概不到一半。如北京话、山东话,入声完全消失。
============================
不 是入�消失的��,而是�蒙�族�的走���完全�不�入�字,所以入�字“血”在北京��有三��音 ,xue3,xue4,xie3;而南京官�只有一�入��音xue5。入�字“�”�人一��南京官�� 成ke,一����官��成qiao,於是北京�就有了��不同的�音,而南京�只有一�入��音ko5。

入�字在北京�中的�音�七八糟,把北京音����音,�致各方言�的人反而不知道怎麽��入�字了。

李�

新增时间: 2012-9-6 下午10:16 GMT

由於同�官�,�懂北京� 的人都能�懂南京�。
李�
====

是这样吗?
汉语有七大方言:北方话,吴语(包括上海话),闽语,湘语,粤语,赣语,客家话。互相之间不能听懂。
北 方话内又包括八个子方言:北京话,东北话,河北话,山东话,河南话,西北话,西南话(湖北,四川,贵州 ,云南,广西),江淮官话。在这几个子方言里,江淮官话受到吴语影响,和北京话相差最远,如保持入声的痕迹 。南京官话属于江淮官话,与北京话相通有限。您认识北京人第一次听到南京话就能听懂吗?

望远镜

新增时间: 2012-9-6 下午10:06 GMT

北京�是�蒙�治者��的走���,
李�
====

有根据吗?
西周,春秋,战国时代,北京就是燕国的首都。您怎么能断定如今的北京话是“�蒙�治者��的走���”, 而不是从春秋战国时代燕国百姓说的方言演变而来的呢?
不 过,北京话的来源,很长时间对我来说都是一个谜。一般来讲,地理隔绝(山河湖海)促使语言的异化。但北 京处于平原,它的语音却像一个孤岛。出城没几十里地,语音就变很多。但再往远走几千里,到了黑龙江,语音反 而非常接近。北京语音是诞生于北京又传到黑龙江,还是诞生于黑龙江又传到北京呢?

望远镜

新增时间: 2012-9-6 下午10:03 GMT

������恢�以南京官����音。南京官�有入�,符合中古音的入�。普通���北京�音系作���, 是��的悲�。
李�
====

不能同意。
随 着几千年汉语语音的演变,入声的趋势是逐渐消失。在唐宋时代,大概所有的汉人都会说入声。到近代,入声 已从汉语很多种方言里逐个消失,会说入声的人大概不到一半。如北京话、山东话,入声完全消失。如吴语、南京 官话,入声也在向消失的方向前进,已从字音尾的p、t、k弱化为字尾的喉塞音,离完全消失的终点只有一步之 遥。如粤语、赣语,仍完整保留入声。面对入声逐渐消失的历史趋势,为什么要阻止它呢?
再说,由于人脑的发育规律,分辨语音的能力,只能在少儿期间 形成。这就是为什么成年日本人分不清英文的“ 大米”和“虱子”。根据脑扫描,从小说英文的人,听到“大米”和“虱子”,两个不同的脑区有反应。日本人听 到“大米”和“虱子”,同一个脑区有反应。南京官话里有一个中国一多半人母语里没有的入声。在他们在成年以 后,不����,让他们分辨、说入声几乎是不可能的。与之对比,母语里有入声的人(如粤人、赣人),让他们 在成年以后说、听一种没有入声的方言(北京话),则不是问题。

望远镜

新增时间: 2012-9-6 下午7:43 GMT

推广普通话与讲方言并没有你死我活的冲突。我们青岛人或者山东人方言对于上海人或其他南方人来说也很难听 懂,我们怎么就没有这个问题?难道是因为我们坐拥孔儒老巢对山东地方文化传承超有信心?!

PUMPKIN520 青岛
--------------------------
越多外�人入侵的地方保�意�越�,�是人的自我保�本能,是��的。上海和��就是好例子。

whinejunkie ottawa

新增时间: 2012-9-6 下午7:35 GMT

美��有全�法定�文,只有部分州以英��法定�言。加拿大因�立法保�法�所以以英�和法��全�法定� 文,但大部分省都�有法定�文。

whinejunkie ottawa

新增时间: 2012-9-6 下午7:09 GMT

比如对一个不懂上海话的人讲上海话,对一个不懂粤语的来客大谈粤语,使人不知所谓,这不仅妨碍了正常的 沟通,也是极不尊重对方、不礼貌的表现。客观地讲,这一方面,上海比广东做的好。
行云流水 中国深圳
-------------------
如果一�上海人只懂上海话,其他�言不流利,��上海人自然��一�不懂上海�的人�上海�。�言受地域 影�很大,���中、�北的地�自然�偏重�地方言。�洲人懂自己�家�言之外,通常只懂��的�言。

whinejunkie ottawa

新增时间: 2012-9-6 上午3:22 GMT

1. 推广普通话与讲方言并没有你死我活的冲突。我们青岛人或者山东人方言对于上海人或其他南方人来说也很难听 懂,我们怎么就没有这个问题?难道是因为我们坐拥孔儒老巢对山东地方文化传承超有信心?!
2.古代交通不便交流不畅,相信比现在会有更多更多的方言,绝大部分也都消亡了,这叫与时俱进,难道中华 文化几千年就因此缺少了传承?上海人你们难道对自己的地方文化就这么没信心?!
3.发现一个问题,凡是对普通话意见比较大的地方,似乎都是相对有点钱的地方,难道是钱多了没事儿干烧包 儿烧的?!

PUMPKIN520 青岛

新增时间: 2012-9-5 下午3:30 GMT

保留地方方言十分重要也很有必要,做人不要�典忘宗,忘�自己是哪�人,�自己的出�老祖宗都忘�了,便 是 忘本!地区文化的传承也非常重要的,不要�得胡���人!每�地�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例如我�客家人文化 就源�流�,在�方碰�自家人便�家��,分外�切呢。保留当地的方言文化,也是一���力量的表徵!

�夯夫 香港特�

新增时间: 2012-9-5 下午2:06 GMT

方言的产生,演化和消亡有其自然规律。现在的上海话早就不是以前的上海话,即目前只在部分郊县使用的所谓 本 地话。不可否认,普通话的推广对于大一统的中国是非常必要的。同样不应该反对的是地方上希望保护本地区方言 的努力。事实上,受过一定教育的上海人互相交流之间都会时不时地夹杂普通话。

与其推广/扼杀方言,政府应该做的更应该是开启民智,提高大众对各种事物的容忍程度。让大家意识到千姿百 态的社会才是美丽的。几十年来洗脑教育的结果就是只认同一个标准。和我的标准不一样的就必定是不好的!

事 实上保护上海话/广东话行动今年急剧升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社会进步以后人口流动加大。作为相对发达地区 的沪穗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一部分新移民不仅不尊重本地文化,反而公开的反客为主表示对本地方言反感。沪穗 本地人自然而然的更加感觉到了不悦。就如同英国人一定程度上欢迎外国移民但是也强调移民要学英语尊重英国文 化一样。

希望中国能够从类似英国这样的相对的开放社会汲取经验。让老上海人继续海纳百川,让新上海人能够入乡随俗 。如何保留上海话的话题将自然而然的不复存在。作为移民城市的上海是上海人的上海,也是全体中国人的上海!

桑海宁 伦敦

新增时间: 2012-9-5 下午12:00 GMT

方言乃是��文化不可缺少的�成部份,��予以尊重和保�。


新增时间: 2012-9-5 上午11:33 GMT

保留方言非常重要,方言是文化的载体。如果你生在上海,而不会说上海方言,会是一个身份认同的问题。比如一 个在苏格兰长大的人,不会说苏格兰口音的英语,只会说不准确的英格兰口音的英语。那么他是哪里人呢?一个非 常尴尬的局面。

xu yingji reading 英国

--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取消订阅此网上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若有更多问题,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此网上论坛。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