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10日星期五

[G4G] 新疆事件:问题与“主义” by 新月

胡适先生是我的精神导师,我的这个网名也是为了纪念胡适先生而作的,在豆瓣有些朋友还以为我是穆斯林,弄出一点误会。在我看来,胡适先生是历史提供的一个窗口。这句话我想说两个意思:首先,胡适先生本人的著述思想是一个历史的窗口,能够使得我们看到在中国近代的一些思想变动,当然最重要的就是自由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其次,胡适先生本人一生的境遇也是一个历史的窗口,让我们看到一些有趣的现象。其中最有趣的要数互相敌对的国共双方却同时发起了对于胡适思想的清算。胡适先生思想遗产是深厚的,我今天在这里仅仅使用一篇胡适先生的文章作为我的主线。

 
 

Sent to you by 参考消息 via Google Reader:

 
 

via 牛博山寨头条 by 新月 on 7/8/09

胡适先生是我的精神导师,我的这个网名也是为了纪念胡适先生而作的,在豆瓣有些朋友还以为我是穆斯林,弄出一点误会。在我看来,胡适先生是历史提供的一个窗口。这句话我想说两个意思:首先,胡适先生本人的著述思想是一个历史的窗口,能够使得我们看到在中国近代的一些思想变动,当然最重要的就是自由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其次,胡适先生本人一生的境遇也是一个历史的窗口,让我们看到一些有趣的现象。其中最有趣的要数互相敌对的国共双方却同时发起了对于胡适思想的清算。胡适先生思想遗产是深厚的,我今天在这里仅仅使用一篇胡适先生的文章作为我的主线。

在开始叙述之前,我先做个小总结,最近新疆的事情似乎大家都很关心,学园最近也成了"时事辩论会",当然主要的声音是什么,恐怕没有这件事我也能猜出个七八分。然后再向前推一段时间,算是"常识"与"理论"的交战吧。再往前就该是邓玉娇案了。当然,期间还有诸如石首的事件、上海楼房倒塌的事件,追远堂的堂主继续和毛派交锋。这或许是最近学园上面所有进入广泛的讨论领域的所有话题。对于这些话题本身,我没有什么进一步可说的,而我所感兴趣的是话题讨论的过程之间产生的一些有趣现象。

拿最近的讨论——关于新疆事件的讨论——为例。关于此次事件的讨论不可说不激烈,基本上所有学园的常客都对这件事发出了自己的评论。一剪梅先生评论说,这还是很好的,说明大家都在思考。我倒是没有这么乐观。我倒是很想知道,有多少人真的当时站在乌鲁木齐的街头?恐怕没有多少人。这并不碍事,退一步,有多少人知道中国边疆民族的发展历史?我还没说"研究",仅仅是主要线索的知道?接下来的问题更根本,有多少人知道什么叫做"民族主义"?我看到很多人有评论,说我们现在的民族政策是在搞民族歧视。且不论谁说的,说得对不对,这些我都不关心,我关心的是有多少人真正知道——标准还是"知道"——中国近代以降中央对于少数民族政策的演变?或许我们的印象就是,国民党的时候,那里就是军阀统治云云,那问题还有,军阀奉行什么政策?导致了何种历史结果?

胡适先生在纪念"五四运动"一周年的时候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其中在说到对于学生希望的时候,胡先生提到了"学问的生活",而这中间有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注重观察事实和调查事实"。胡先生说:

"这是科学训练的第一步,要求学校里用实验来教授科学。自己去采集标本,自己去观察调查。观察调查须要有两个目的,——例如本地的人口、风俗、出产、植物、鸦片烟馆等项的调查——还要注重团体的互助,分工合作,做成有系统的报告。现在学生天天谈'二十一条',究竟'二十一条'是什么东西,有几个人能说出来么?天天谈'高徐济顺',究竟有几个人指得出这条路在什么地方吗?这种不注重事实的习惯,是不可不打破的。打破这种习惯的唯一法子,就是养成观察调查的习惯。"

很多人认为我对于自由的态度暧昧不清。我并不认为这是很糟糕的一件事,因为我还没有搞清楚一些人对于"自由"的定义。我不知道你们在用"自由"这个概念指什么。有人认为自由就是强制的对立,有人说自由是规则下的自由,有人说自由就是普选权。这些都叫做"自由"的观念是不是一回事呢?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调查研究了观念史上这些自由观念的演化和结果。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和古典共和主义状态下的自由显然不是同样一回事,那么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想这就不是一两句能说清楚的。需要对这个问题有兴趣的人自己去调查研究。胡适先生上面的这段话,很倾向于社会学意义上的"调查研究",但是我觉得不妨把这段话推而广之,对于一切知识和学问,我们都不要武断的下结论,需要作出详细的调查。

官方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但是五四运动除了"德先生""赛先生"之外,还有一位"先生"却被有意无意的遗忘了,这就是"改良"。参与街头运动的学生很快回到校园,完成自己的学业,投身到国家各个方面的学术研究上去。为什么我们如此怀念中国近代的大学教育,就是因为这些学人明白街头运动、口号和调查研究、社会改良之间的关系。说个法学界都比较熟悉的例子,《中华民国民法典》到现在为止在台湾地区依然实行,这部法典虽然仓促,但是却较好的完成了移植和吸收这两方面的历史任务。今天我们拿到《民事习惯调查报告》这部调查的时候,不能不感叹当时法学界的认真态度。对照的是,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立法资料已经不知道在哪里了。《劳动合同法》,究竟有没有经过认真的立法调研,这依然是一个问题。

一剪梅先生的乐观在我看来是靠不住的,因为很多人在思想上是懒惰的,学来一些口号和教条就认为神通广大,并不想去思考一下这些口号和教条背后的理论和当时的历史环境。这种思考做个比喻,是"粗放型"的,这和"集约型"发展有根本的不同。很多人的思考是很粗放的,满足于一些意识形态为前提的争论。最近追远堂的几篇文章诸位也都看到了,我最感到奇怪的是那篇"建议性书单",这就是我所谓"忆苦思甜的革命教育"的最新一个出现在学园里的版本。我知道说这个话会招来萧翰粉丝的炮击,但是我依然要说,如果我们的思想水平就仅限于杨显慧的几部著作,那么注定不能对过去的一些思想"形成知识上的压倒性的批判"。我想恐怕追远堂的堂主要是遇上一个理论化的毛派,人家说不定能推荐一个更长的书单出来。然后呢?没有了……

现在的中国问题百出,这是一个事实,但是这也是一个宽泛的事实。我们需要去研究哪些方面出了问题?怎么出的?历史上是怎么演进的?国外有什么经验?如果放在法学上,这些问题分别牵扯到法社会学、法理学、法史学、比较法学这几门学问。关心中国法治进程的人们,是不是该认真的坐下来做一点研究的工作呢?早些时间,有作家说网络就是一个厕所,人们来这里是发泄用的,不是交谈。这话有些极端,但未尝不是没有一点道理。学园这里多是法律人士,接受过高等教育,因此这些话我才在这里说。

对于问题与主义,我同样需要提醒诸位注意胡适先生的本意。他并不反对主义,而是反对盲目的主义。无论是对社会问题也好,对于思想主义也好,我们都要有细致研究的精神。如果要赞同一种主义,那么我们同样要研究这种主义的历史背景,内在理路等等。这也就是我为什么总不作出很多人希望的"表态"的原因,还有很多的事情还没澄清,还有很多的思路是迷惑的。如果说诸位给家里添置一个大件尚且要货比三家,那么有什么理由对于国家的"大件"不认真思考呢?民主制度的建立和民主制度建立之后的参与,显然对人们的要求是不同的,前者要求更高,更需要我们做一些认真的研究工作。这种工作绝不是看一本《定西孤儿院纪事》就能搞定的。相反,正是因为我们明白了这些悲剧,我们才更应该谨慎,需要研究我们曾经哪里出错了,为什么错等等。

或许每个人都能产生这种细致的研究的精神的时候,而不是人人都狂热的高喊"民主自由万岁"的时候,才是我们可以放心的时候。



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须注明"转自 雅典学园"字样,并标明本网网址 http://www.yadian.cc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 Google 论坛"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在此论坛发帖,请发电子邮件到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论坛,请发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更多选项,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该论坛

-~----------~----~----~----~------~----~------~--~---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