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民意切勿变为防民之口的幌子
五岳散人:收集网络民意让人后背发凉2009年04月30日 07:55华商网-华商报河南焦作政府高度重视网络民意的表达,每天都有专人上网盯着是否有自己这一亩三分地的新闻,按照他们的说法,收集完之后要及时处理与反馈民众意见。为此还设计了流程,看上去一切都很美好。
其实现在可不是只有焦作这么做,各个地方基本都有这么一批人物,专门处理网络上关于自己那地方的内容。否则的话,怎么能想象刚刚才发生过的跨省抓捕发帖人、有人因为发帖被判刑,以及那个一个跟帖换来5天拘留的老汉?这都是当地政府重视网络民意的典范行动。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政府重视网络民意有什么不好的?这证明他们还是把老百姓放在心上嘛,就是不把老百姓放在心上,也是把自己的形象放在心上的表现。当然,这么想不能说全错,只是事情的逻辑不是这样的。
您看,一般来说要是对地方政府的某些举措有意见的话,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不是到网上发帖去讨个说法,而是先到政府的相关部门去申诉与提意见,甚至到更高一级政府去上访。不论是河南的“王帅案”,还是内蒙古的“吴保全案”,最早跟网络都没有任何关系。但是,当所有的路径都不能走通的时候,网络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网络这东西往往是没有其他办法的人最后孤注一掷的地方。但很可惜的是,事情没有得到解决,人倒是被抓了去。
如果当地政府真的注重了民意的话,还会有这种事情发生么?这就相当于您拿了所有手续打算去领结婚证,办证的机构出于各种原因就是不搭理你。但当你悍然不顾地跟心爱的人同居时,警察破门而入,宣布你们算是卖淫嫖娼。要是碰到这种情况估计就是成心捣乱了,但当正式的途径反映情况都没有回音,怎么能指望关注网络是在注重民意呢?
其实这里的逻辑是另外一套。网络传播是没有障碍的,一个帖子如果符合了网络传播的特点,就有可能被大量关注。网络的关注超过一个临界点的话,就会形成多米诺骨牌的连锁反应,很多事情就会压不住了。这些事如果容许它任意发酵、任意蔓延,不只是对于当地形象,甚至对于当地官员的仕途都是有害的。所以,在发现这种苗头的时候,马上去灭火是很必要的手段。所以说在焦作的这个举措中有句话特别值得注意:及时澄清虚假信息。而笔者刚好从事着媒体工作,找上门来的地方政府可不是一家两家了,他们对于很多“虚假信息”进行过另类的“澄清”,因此大致算是很有点发言权的。
这个背后的逻辑说出来的话,不知道那些欢呼地方政府通过关注网络从而关注民意的朋友是否还有那么欢欣鼓舞?反正我是不做此想的。在我看来,言论本身就具有可以任意言说的特点,即使各地政府真的是善于采风问俗,这么被人随时关注的滋味也不会好受。这等于是有不少眼睛在随时盯着你,即使是善意的关注都能让人如坐针毡,更别说很有可能身陷囹圄了。
--
鹅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
鹅不是老大,天才是老大
您无所不谈,鹅也不例外
鹅是参考消息@无所不坛
janadabc.blogspot.com
墙内请用谷歌阅读器订阅
--
鹅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
鹅不是老大,天才是老大
您无所不谈,鹅也不例外
鹅是参考消息@无所不坛
janadabc.blogspot.com
墙内请用谷歌阅读器订阅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 Google 论坛"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在此论坛发帖,请发电子邮件到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论坛,请发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更多选项,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该论坛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