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25日星期三

[G4G] Re: [G2G] 《浪潮之巅》第十四章 科技公司的吹鼓手:投资银行(前言)

浪潮之巅第十四章 科技公司的吹鼓手:投资银行(二)

发表者:Google(谷歌)研究员 吴军 

前言 有幸见证历史

1.华尔街和美国的金融体系

2.著名的投资公司

2.1 高盛公司

在 2000 年微软达到顶峰时,没有人能为它找出一个像样的竞争对手。当时记者问盖茨,你认为微软现在主要的竞争对手是谁时,盖茨答到,是高盛。微软和高盛处在不同的工业,根本谈不上竞争,因此记者对盖茨的回答感到很困惑。其实,盖茨指的是人才的竞争,因为当时,只有高盛可以在吸引人才上和微软一争,并妨碍微软录用一些优秀人才。

华尔街传统的大投资银行有三家,高盛、摩根斯坦利和美林。我个人认为,美林的水平和前两个差出至少一个数量级。如果把它们和互联网公司做个对比,大致相当于 Google、雅虎和美国在线。而高盛公司在全世界投资银行中可以说无出其右。

高盛公司创立于 1869 年,创始人马克斯.高德曼(Marcus Goldman)是德国裔的犹太人,它最早的生意是替那些实业家卖公司发行的短期债券(Commercial paper,注意,这里 paper 的含义是债券而不是纸张)。你可以想象当年高德曼穿着西装革履,提着个装满类似于国库卷的债券的密码箱,在纽约曼哈顿一家一家公司地上门推销债券的情形。由于推销债券认识了很多生意人,高德曼公司于 1896 年进入了纽约证交所替人交易股票,这时他的女婿塞缪尔.萨克斯(Samuel Sachs)加入了他的生意,于是公司改名为高盛,就是他们各自姓氏的组合。顺便提一句,萨克斯的女儿,也就是高德曼的外孙女在新中国一成立就一直在中国工作,和李敦白、马海德和爱泼斯坦等人一样,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高盛的主要业务是替别人做交易和承包公司的上市(underwriter)。它早年做的大生意包括承包著名的希尔斯百货店(Sears)上市。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大萧条以后,高盛逐步从做交易(低端金融服务)变成替大公司和富人管理财富和投资,并由此从一般的证券交易商发展成为华尔街主要的投资公司。在此之后,高盛主持过福特汽车公司的上市(1956 年),美国铁路系统破产案。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高盛从美国走向世界,并且主导了八十年代西欧的私有化和九十年代前苏联和东欧的私有化。

高盛主要的业务有三部分,事件驱动的业务(Event Driven Business),包括公司的上市,合并和拆分,财产管理(Wealth Management),和各种各样的基金,包括对冲基金和私募基金。

高盛公司是世界最大的上市承包商,承包了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的上市行动中的一半,见下表
    
 

1999 年,在美国上市成风的高潮年代,作为私营公司长达百年的高盛自己也上市了(历史证明,当一些根本不需要资金的、长期私有的大公司也通过上市捞一笔钱时,股市就到了几年顶部)高盛在上市后它的性质有了很大的变化,在此以前,它考虑的首要问题是替它的客户挣钱,在上市以后,它自己也必须达到并超过华尔街的预期,因此它将自己挣钱放到了首要地位。这些年,它也像华尔街其它投资公司和银行那样,搞出了好多五花八门的金融衍生物,给自己和客户都带来了很大的损失。但是,高盛靠着它高水平的研究部门,比其它投资银行更早地嗅了问题,同时又有严格的风险控制,在去年底以 10% 左右的损失几乎抛空了全部不良债券,而这些债券今天可能要损失 90% 左右,高盛因此逃过一劫。当最近美国雷曼、美林和 AIG 出问题时,高盛可以很自豪地向客户宣布它不拥有任何这些公司的坏账。

鉴于高盛公司长期良好的投资记录,全世界很多投资者都为高盛马首是瞻,这使得它在金融领域可以呼风唤雨。虽然高盛公司的市值到 2008 年十月只有四百亿美元,相当于微软或者 IBM 的零头,但是它却拥有五千亿可以自由支配的现金,加上它大量的追随者,即使是在科技领域,它的作用也远非微软、IBM 和 Google 可比。我们不妨看两个例子,来了解一下它的作用。

今年初,当原油价格还只有每桶一百美元时,高盛宣称原油价格将达到每桶二百美元,人为制造危机。虽然当时世界市场上原油供过于求,原油价钱还是在一个多月里上升到一百五十美元。一些国家开始恐慌,在一百四十美元左右大量购入战备储备。这时高盛又将油价向下打压,原油价格急转直下,很多炒作石油的对冲基金破产。俄罗斯作为世界最大的石油出口国之一,是油价上涨的受益者,在油价下跌时,它为了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在格鲁吉亚制造紧张局势,威胁到石油管道的运输,同时石油输出国家组织(欧佩克)试图通过减产来稳定油价,但是都无济于事。即使 IKE 飓风毁坏了美国得克萨斯大量的炼油设备,油价还是长不起来,原因只有一个,以高盛为首的投资公司要打压油价。原油价格从每桶一百美元到一百五十的高点,再回到一百,只用了三个月时间,而现在的油价已经比最高点少了一大半。高盛在油价涨到最高点时,和中国的一家公司达成了赌油价的协议。根据协议,到 2010 年底,如果油价每月收在每桶 63.5 美元以上,高盛付给这家中国公司 1.5 美元/桶×20 万桶的钱,如果收在 62 到 63.5 之间,高盛则付给这家公司(收盘价-62)×20 万桶的钱,如果收在 62 美元以下,这家公司则要付给高盛(62-收盘价)×40 万桶的钱。假定原油价格一直维持在 62 美元以上,高盛是在赔钱,反之则挣钱。假如原油价格降到$50,高盛每个月则从这家公司获得四百八十万美元,到 2010 年底则是一个多亿美元。从这里大家可以看出现在是谁在希望油价下跌。在这个合同中另一点不公平的是,即使油价上升到天价,高盛不过每月输掉三十万美元而已。

炒完石油,高盛接下来发表研究报告,唱空雷曼。虽然雷曼的问题大家早已经知道,但是高盛的报告一出来,雷曼的股票还是狂跌,这样就逼着后者不得不寻求买家。其实华尔街大部分公司心知肚明,高盛想要雷曼死,雷曼活不成,因此美国这么多家银行包括政府对雷曼见死不救。境况不佳的美林明白得快,匆匆将自己卖给美洲银行,算是攀上了高枝暂时逃过一劫。当九月十四日星期天解决了雷曼和美林后,九月十八日星期四,七千亿美元救助银行业的计划便由财政部长,高盛上一任 CEO 保尔森交到了国会。据保尔森自己讲,这个计划已经在他的口袋里装了很久,因为“怕”通不过,才没有拿出来。在美国总统大选正进入白热化的今天,两党的议员们最后都不得不支持这项计划,而高盛和摩根斯坦利这两个华尔街仅存的硕果无疑是这个计划最大的受益者。有人觉得雷曼和美林只要再坚持五天就可以逃过一劫,其实,只要它们两家公司一天不死,这个计划就不会从保尔森的口袋里拿出来。

在科技公司中,大家最害怕的莫过于微软。而微软至今也不过挤垮了一家几千人的网景公司,打压了太阳公司和苹果公司。高盛在最近的半年里,先在石油上整垮了一批石油大鳄,继而连俄罗斯这个联合国常任理事国都打压下去了,接着又在这个月的金融危机中整垮了它一百年来的两个的竞争对手雷曼和美林。(所以,当我向高盛的经理们讨教罗斯柴尔德家族的问题时,他们觉得这个管理着几十亿美元只有区区一亿美元利润的明日黄花,根本不能和他们这个操纵着世界金融秩序的投资银行相比。)

2.2 摩根斯坦利

世界上唯一能和高盛有一比的就是摩根斯坦利。早在十几年前摩根斯坦利的规模和影响力还远在高盛之上,只是在这几年被高盛超过。

摩根斯坦利和美国的大银行 J.P.摩根原来是一家,都是又美国二十世纪的大金融家 J.P.摩根创立。1929-1933 年经济危机后,美国政府禁止银行买卖股票搞投资,这样 J.P.摩根银行的投资部门就必须分出去。1935 年,J.P.摩根的儿子亨利.摩根和高管哈罗德.斯坦利(Harold Stanley),带领一部分的 J.P.摩根银行的人,成立的摩根斯坦利公司。

摩根斯坦利脱胎于美国最大的银行 J.P.摩根,因此它起点比高盛高,从刚成立开始,就非常成功。即使在美国经济低迷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它一直健康快速地发展。它成立的当年,就拿下 24% 的股票承包发行(public offer)的市场。在二战后,它更是在大宗上市、收购和破产交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承包了 IBM 股票的上市、AT&T 和通用汽车公司债券的发行,甚至联合国债券的发行。

从二战后到二十世纪末的整整半个世纪是摩根斯坦利的黄金时代。在这五十多年里,整个华尔街的金融公司无处其右。六十年代,它将生意扩展到欧洲。七十年代,它强化了它运作公司收购和合并的部门。这时的摩根斯坦利涉足的商业领域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公司的并购、拆分和上市,机构和个人财产的管理,以及诸如股票、债卷和私募资金等资产管理。

公司的上市,收购和拆分生意是摩根斯坦利的特长。摩根斯坦利是世界上最大的上市承包商之一。从上面的表中可以看到,它承包了很多大型的上市行动,包括很轰动的 Google 上市和去年最大的黑石公司上市。此外它还是苹果公司的上市承包商。这个部门是摩根斯坦利最赚钱的部门,也是最有价值的部门。为了赚钱,摩根斯坦利自然希望科技公司上市的越多越好,互相兼并,分家越频繁越好。

为机构和个人理财,是摩根斯坦利较新的业务。在七十年代以前,股票的交易费非常高,证券公司主要靠收取交易费挣钱。但是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交易成本大幅下降,诞生了很多低价交易商(Broker),比如 Scottrade,E-trade 等等。摩根斯坦利这样的公司当然不会和这些廉价交易商拼价格,因此转而为机构和个人打理财务。

第三个部门业务非常广,它为全球很多机构甚至政府部门提供股票,债券,私募基金等服务,有些是它们自己的产品(比如它们代售的债券),有些是代理其它公司的产品,而摩根斯坦利只是做一个桥梁的作用。一些机构甚至政府部门也将退休金和捐赠交给摩根斯坦利去管理。由于在金融危机前,摩根斯坦利在资金管理上过于大胆,这个部门亏损严重,成为了摩根斯坦利的一个包袱。

值得一提的是,摩根斯坦利是银行业中计算机化的先驱。早在 1962 年,它就通过计算机来分析股市并且建立了很多用于金融的数学模型(Quantitative Financial Analysis Model),并且获得了很大的成功。由于摩根斯坦利在金融界的影响力,其它金融公司也纷纷效仿,从此开创了一种用数学模型分析市场的新领域。这对八十年代后对冲基金的兴起起了先导作用。

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前,摩根斯坦利一直扮演者投行老大的角色。但是,到了九十年代后期,美国经济高速发展,很多大公司都迅速扩大规模,摩根斯坦利也不例外,先后买下了两家投资银行和信用卡公司 Discover。由于过度扩张,新并购的公司使摩根斯坦利这块金字招牌开始贬值,它的总体服务质量也大打折扣。2007 年,它不得不将 Discover 信用卡业务分出去,重新专注于它传统的投资业务。

尽管摩根斯坦利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受到重创,它仍然是全世界最有资产管理经验和水平的投资银行,因此美国财政部特别聘用了摩根斯坦利为顾问,解决房地美和房利美的房屋贷款问题。

2009/2/20 参考消息 <go2group@gmail.com>
发表者:Google(谷歌)研究员 吴军

 
 

Sent to you by 参考消息 via Google Reader:

 
 


发表者:Google(谷歌)研究员 吴军

前言 有幸见证历史

这一章虽然谈论的不是科技发展,但对于读者了解科技公司却又非常重要,在科技公司背后,存在着左右它们发展和商业行为的金融力量。这种金融力量对于上市的科技公司来讲,以投资公司或者投资银行为代表。没有投资银行,科技公司很难在金融市场上融资,也很难进行并购和分离。为了写这一章,我酝酿了很久,事实上是从我刚写第一章时就开始酝酿了。我原以为按照最初的构想,可以顺顺当当地写完这一章,就像我完成其它章节那样。但是,这半年来发生了很多事,甚至可以说是巨变,这使得我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的修改我的文稿。

事情总是有两方面。一方面,我们很幸运能够见证历史。我亲身经历了以前只能在历史教科书中读到的像 1929 年到 1933 年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另一方面,我们所有的人都将是这次危机暂时的甚至是永远的受害者。当我在一年前酝酿这个系列时,美国有五家主要的投资公司(Investment Banks),摩根斯坦利,高盛,美林,雷曼兄弟和贝尔斯通。今年初,有近百年历史的贝尔斯通(Bear Stearns)首先倒闭了。这家投资公司在近百年的历史中,有 97% 的年头是盈利的,包括几个最艰难的时期,1929-1933 年全世界的大萧条,第二次世界大战,2001 年 911 恐怖袭击和互联网泡沫的崩溃。但是现在,仅仅一次贪婪的错误就让这个美国第五大的投资银行破了产。这样,我的这一章就变得简单了一些。

熟悉华尔街的人都知道事情显然还没有结束,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坏消息还没有出尽。果然,当我把这一章写到一半的时候,九月初的第一个星期,今年一直亏损的著名的雷曼兄弟投资公司(Lehman Brothers)在海外寻求资助时失败了,同时爆出资不抵债的消息,到周五那一天,它的股价狂跌 96%。如果它的问题在周末得不到解决,星期一华尔街可能被血洗(华尔街日报的原话是 Bloodbath)。于是美国财长保尔森和美联储主席本南克周末在纽约美联储大楼召集美洲银行(Bank of America)、花旗银行等美国最大的商业银行,以及高盛(Goldman Sachs)和摩根斯坦利等美国最大的投资公司一同商讨拯救这家有一百六十年历史、在中国道光年间就诞生的老字号投资公司。但是,当原本有兴趣出面收购雷曼的美洲银行和英国巴克莱银行发现雷曼的坏帐高达六百到八百亿美元后,它们都表示如果没有美国政府的支持根本无法吃下这么多坏账。这两家银行向保尔森求助,连德国财长也连夜打电话给保尔森请求他在星期日晚上,即亚洲星期一股市开盘前拯救雷曼,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但保尔森总是罔顾左右而言他,就是不肯出钱。就在大家寻求拯救雷曼的同一时刻,美国第三大的投资公司美林也开始摇摇欲坠了,它以闪电般的速度和美洲银行达成并购协议。当雷曼的最后一个救星巴克莱银行离开了谈判桌时,雷曼只有宣布破产了。全世界的金融媒体和投资人都在等消息,他们这次得到的是一个坏消息。几小时后,全球股市从亚洲开始,到欧洲再回到美国全部暴跌,跌幅堪比 911 恐怖袭击。至此,我要写的美国五大投资公司仅剩下两家了。

当大家还没有来得及责备保尔森和联邦储备银行主席本南克见死不救时,很快就意识到他们原来也是有难言之隐,金融危机远比原来预先想象的严重得多,世界最大的保险公司 AIG 也因为给不良资产贷款损失过重而岌岌可危。AIG 有高达万亿美元的资产和债务,它不同于雷曼和美林,因为全世界很多人的养老保险全在里面,所以不能不救。AIG 倒闭不仅意味着无数美国人要老无保障,世界其它很多国家,尤其是日本,老人一辈子的养老保险将要泡汤。这时大家才明白保尔森和本南克不肯救雷曼的苦心,这两个力不从心的人必须留着钱给 AIG 呢。

有道是福不双降,祸不单行,AIG 的问题还没有解决,美国第二大投资公司摩根斯坦利也出现了资金不足的问题,正在寻求和一家商业银行合并,两个坏消息传来,全世界股市再次暴跌。连着几天跌幅已经和 1929 年到 1933 年的西方大萧条时期可以一比了。我希望在我完成这一章时,需要介绍的独立的投资公司不要只剩下高盛一家了。高盛由于有著名投资人巴菲特的波克夏哈萨韦公司支持,应该没有问题了。最后美国政府只好出面来收拾残局,将高达七千亿美元的烂帐收归国有,于是被很多经济学家称为美利坚社会主义共和国(United Socialist Republic States of America)。这个法案先于2008 年 9 月 29 日星期一被众议院否决,但是最后参众两院不得不通过它。

经过这么一折腾,投资者信心全无,加上金融危机已经到来,全球经济衰退在所难免,在美国救市方案通过后的一周里,世界发达国家的股市又下跌了 15%,各国央行不得不紧急降息五十个基本点,即零点五厘,其效果如何,还需一两个季度才能看出。即使金融危机可以告一段落,真正的经济危机才刚刚开始。科技公司在金融危机中很难独善其身。事实上像 Google、苹果和 RIMM 这些明星科技公司,股价已经下挫了一半以上,虽然它们的业绩比去年都有大幅度提高。而我们介绍过的一些公司,可能在这次危机后便不存在了。很多还在盈利的公司已经开始大规模裁员,这里面包括我们熟知的许多跨国公司,惠普,雅虎和 Ebay 等。毫无疑问,那些长期有潜在严重问题的跨国公司很可能会在这次危机中被淘汰。一些等待融资的新兴科技公司可能会死在黎明之前。但是,乐观地看,当危机过去后,一些小公司可能会迅速崛起,就像 2001-2003 年 Google 公司崛起一样,未尝不是好事。

我在这里谈了很多题外话。我是想说,首先,我们这个世界,这个社会是个整体,任何一方的损失实际上也是我们自己的损失。第二,华尔街对世界经济和生活的重要性比原本我们想象的重得多。它们是左右科技公司的金融力量,而且,像高盛、摩根斯坦利和雷曼这样的公司,作为 Google、微软和雅虎这样公司的“庄家”,在很多科技公司的并购和分离中唱着台下的主角。投资银行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贪婪,从贝尔斯通到 AIG 的悲剧都是贪婪的结果。华尔街的贪婪既会捧起、也会扼杀一个科技新星。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
鹅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
鹅不是老大,天才是老大
您无所不谈,鹅也不例外
鹅是参考消息@无所不坛
janadabc.blogspot.com
墙内请用谷歌阅读器订阅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 Google 论坛"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在此论坛发帖,请发电子邮件到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论坛,请发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更多选项,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该论坛

-~----------~----~----~----~------~----~------~--~---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