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明哲们的零薪酬不应成为常态
2月24日,媒体报道指平安董事长马明哲2008年全年不领薪水,一平安可靠消息人士表示“消息基本属实”。再联系三一重工董事长梁稳根自愿领取1元年薪的行为,两家民企的老总都做出了相似的薪酬决定。
企业老总为与股东、员工共渡时艰而作出此选择,笔者表示理解。但这决不意味着高管薪酬从此应该“一路走低”“年年走低”。
相反,不论是高管还是普通员工,均有权利领取体现其劳动分工价值的报酬。总之,我们需警惕以简单的高低论,使社会重蹈平均主义的覆辙。
过好紧日子乃大势所趋
毫无疑问,2008年对中国乃至全球经济来说,都是艰难困苦的一年。中国平安也不例外,经历了再融资风波、投资富通遇挫等事件,平安2008年业绩下滑已成意料中事。
中国平安也需要因应企业内外部环境的改变,在经营策略上作出调整,其中勒紧裤带过紧日子,几乎成为深受本轮金融危机影响企业的必然选项。相信马明哲、梁稳根们对此亦深有体会,带头不拿薪水,体现了企业管理层对企业、员工以及投资者负责任的态度,这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笔者对这些企业未来发展的信心。
薪水过山车是否在作秀?
考虑到马明哲2007年6600万的收入,其本人2008年不领薪的做法,十分具有轰动性。相信不少读者也会有此疑惑,最近两年,从国内最高薪到最低薪,马明哲葫芦里到底在卖什么药?是在作秀呢,还是薪酬过低,拿不拿都无所谓呢?
笔者仔细一琢磨,却发现上述两种推测的可能性均不大。首先,年薪具有延迟性,拿马明哲来说,其2007年拿到的高薪,是在2008年公司业绩发布后被集中曝光和声讨的。
如果马本人仅仅是为了获得舆论的好感而不拿薪酬,他完全可以在骂声出来后,就跳出来表示自己不打算领薪,完全没必要在2008年一直不吱地背黑锅,让声讨从年头一直到年尾。
第二,这笔钱少到可让马随便放弃的程度吗?据上述报道称,即便不算期权激励,马基本年薪也在400万左右,至少不会是微不足道的一笔钱?
因此,零薪酬目前最符合逻辑的解释,应是经历了过去一年的经营波折后,马出于责任意识及公司发展需要作出的谨慎决定。
不能回到平均主义时代
面对舆论一面倒地“扼杀”高管薪酬,笔者倒想提出一个逆向思考的角度。包括马明哲、梁稳根在内的企业家,他们在企业需过紧日子,且出于个人自愿选择的前提下不领薪水,那也无可厚非。但这种不领工资或者仅仅拿象征性工资的做法,在正常的市场秩序中,不应该被提倡。
企业家是一个国家的创业主体、是企业的领军人物,企业家精神是一个民族的宝贵财富。在创业、守业均存在巨大风险与困难的商业时代,企业家勇敢克服各种艰难险阻,这种创业热情需要被保护,需要适当而持续的激励,而薪酬激励无疑是其中重要一环。
如果将马、梁等人在特殊时期作出的个人选择社会化、普遍化,后果只能是市场的激励机制遭受严重扭曲,企业家所承受的风险与压力,不能与报酬挂钩;企业家所创造的业绩,不能充分体现其劳动市场分工的价值……这些实际上都是在对改革开放开倒车,是对“大锅饭”的回归。归根结底,国家与社会的进步,需要体现效率与公平的薪酬激励机制做后盾。
此时此刻,我们赞赏企业家与企业、员工、股东同舟共济的人格魅力,但我们同样要意识到,在艰难的经济形势下,全社会都更应该保护企业家的创业热情,保护推动这个社会进步的一股动力。(作者:李闻)
2009年02月19日 时代周报 注:马明哲先生不领薪酬,有几个说不通,当有专文分析。
经过两场失败,经过艰苦的维权,马明哲也许终于意识到,本土市场的份额、发展前景才是他国际化的真正本钱。
Sent to you by 参考消息 via Google Reader:
via 叶檀 by 叶檀 on 2/24/09
1600亿圈钱失败救了中国平安
2009年02月19日 时代周报
经过两场失败,经过艰苦的维权,马明哲也许终于意识到,本土市场的份额、发展前景才是他国际化的真正本钱。
2008年1月21日,中国平安(32.27,-1.88,-5.51%,吧)(601318.SH)发布公告称,欲通过增发A股向二级市场再融资约1600亿元,消息一出,沪深两市信心遭受严重打击。去今一年有零之后,中国平安也遭受到全球性金融危机冲击,更在富通银行投资一事上曳尾泥中,左支右绌。
400日来,中国平安到底从中受到了什么教益?假设再融资最终果能成功,平安又将如何?实在发人深思。
两次惨败,一点教训
成也股市,败也股市,两次失败成全了平安。
2008年,平安最大的失误是投资富通银行,比这更大的失误是试图通过在A股市场再融资1600亿,买下富通银行50%的股权。
平安的决策者们想以一个更大的错误掩盖愚蠢的投资,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如此显失公平的方案居然能够堂而皇之地推出,还获得临时股东大会高票通过。万幸的是,由于A股市场的强烈反对,兼以金融危机加深,中国监管层此时已经收紧了对平安海外收购的审批,平安大胃口再融资计划才彻底告吹,该协议随之流产。
平安的另一次失败是在国际上,不幸遭遇全球金融危机,投资蒙受巨额损失,在富通银行优质资产被以国有化方式掏空之后,不得不走上维权之路。
2007年9月,富通银行陷入泥沼之中,荷兰、比利时及卢森堡三国政府共出资112亿欧元实施拯救行动,富通银行被迫接受国有化,方案是当年10月3日荷兰政府出手收购富通全部在荷业务,10月5日晚间,比利时首相和巴黎银行CEO BaudouinProt联合宣布,富通银行比利时业务75%的股权以及富通银行在比利时的全部保险业务与富通银行卢森堡66%的股权被后者以换股形式获得。富通银行核心业务被掏空,而中国平安作为大股东甚至连置喙与投票的权利都被剥夺,富通银行的股价由此一泻千里。
境内市场“娇子”,不得不为捍卫自己的权益抗争。
平安维权的第一步是诉诸法律,争取最后的司法救济,而后行使否决权。2009年2月11日,在布鲁塞尔举行的富通集团资产出售表决大会上,中国平安等股东否决了富通集团的资产重组方案。富通银行优质资产回归,推动股价有所回升,中国平安从浮亏96%收窄至80%以下。即便富通银行遭到破产清算,以净资产计,平安也能挽回数十亿元的损失。
平安能够按照市场规则行事,学会尊重市场,尊重股东权益,是因为他们在国际市场上无法享受特权,而这一切的前提,是他们在A股市场遭遇到的再融资狙击战。公平的规则可以造就有竞争力的企业,反之亦然。当初,有关决策者没有继续推平安再融资,客观上保护了境内中小投资者,也恰恰成为对上市公司的保护。而在国际市场上对于利益的捍卫,则会让企业懂得规则公平的重要性。
融资越易,平安越难
假设一个议题,投资遇挫之后,如果在国内市场圈得1600亿元,平安会如何行事?
毫无疑问,这首先会加剧平安心态的失衡。平安的失败,就败在中国金融市场天之娇子的身份,或者说在天之娇子身份下隐藏的“暴发户”心态。固然,平安在国内市场拥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其大张旗鼓的扩张速度,仍属异常。
2003年,平安信托增资扩股,成为国内注册资本最大的信托公司之一;当年底,平安信托与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联合收购福建亚洲银行,控股之后改为平安银行,目标是“用十年时间跻身中国内地银行业前10”;2006年中,收购深圳商业银行89.24%股权,2006年末认购上海浦发银行(16.43,-1.15,-6.54%,吧)向机构投资者配售的A股股份,持股上升至4.94%。平安在银行领域的野心远不止此。在证券界,平安亦当仁不让:平安保险公司证券业务部1991年就已成立,1995年成立平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2001年公司资本金由1.5亿元增加至10亿元。
经历一番跑马圈地之后,平安棋局再增两个活眼:2004年在香港上市以及A股市场轰轰烈烈地上市。
“暴发户”的体量与竞争力往往不成正比,平安的竞争力不仅没有经受过国际市场的考验,在国内市场也显得暧昧不明。
根据平安2007年9月30日财报,平安总资产6237亿,而负债高达5187亿,净资产1000亿出头,其中,发行H股拿回来132亿,发行A股又拿来400亿,而在2007年波澜壮阔的大牛市中炒股票等投资收益又有461亿元,加上卖给其他“莫名其妙”的股东拿回来股本大概有数十亿元,就是说,此前属于平安积累起来的真正净资产居然是0,而在平安的净利润中,来自于竞争力和制度性红利的则兼而有之。也正因此,人们才对平安掌门人马明哲先生的高薪怒目相向。
因此,如果得到1600亿人民币,以此前的行事逻辑看,平安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四处投资,他们或者掌握富通银行的控股权,或者内外发力谋求国际大行的荣耀,或者在国内巩固市场地位,而投资富通的损失也因为总资产的扩大而降得更低。
可以轻易圈钱的公司总是行事莽撞,丧失风险控制能力,蔑视规则。我相信,1600亿是一副毒药,足以毒倒平安的风险控制准则,毒倒平安基于公平竞争的市场竞争力,和对于规则的尊重。最终,也会在本已名声不佳的中国资本市场的伤口上再撒一把盐。
马明哲先生在去年10月发表《给全体员工的一封信》,称“中国是未来平安业务发展的主市场,公司近期不会有境外投资计划,并将集中精力在内地经营主业”。经过两场失败,经过艰苦的维权,马明哲也许终于意识到,本土市场的份额、发展前景才是他国际化的真正本钱。但我们也希望马明哲今后在提及高薪时,不要再出言不逊,污染了“市场化”这三个字理应涵盖的规则正义。
注:马明哲先生不领薪酬,有几个说不通,当有专文分析。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 Subscribe to 叶檀 using Google Reader
- Get started using Google Reader to easily keep up with all your favorite sites
--
鹅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
鹅不是老大,天才是老大
您无所不谈,鹅也不例外
鹅是参考消息@无所不坛
janadabc.blogspot.com
墙内请用谷歌阅读器订阅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 Google 论坛"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在此论坛发帖,请发电子邮件到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论坛,请发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更多选项,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该论坛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