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8日星期四

[G4G] 从B52 轰炸机夜行看中日美三国如何斗智斗勇

从B52 轰炸机夜行看中日美三国如何斗智斗勇

作者小山

自从上个星期六中国推出东海防空识别区以来,亚洲地区紧张局势骤然升温,相关国家一片谴责之声中,围绕是否要遵守或是抵制的争执,东海防空识别区事件一波三折,发展与变化令人眩目。其中美国驻扎在太平洋军事基地的B52轰炸机星期一夜间示威性飞越中国的东海防空识别区事件最为吊诡,而日本民航公司在接受向中国递交飞行识别报告之后经日本政府阻挠又拒绝向中国提交飞行计划也让事态更为对立紧张。

中国的东海防空识别区针对东海与日本在钓鱼岛主权争议僵持不下而推出,但也有覆盖中国在黄海以及南海面对领海与岛屿主权争议的意义。目前全球有20个国家划定防空识别区,在亚洲东海,中国的周边国家与地区中,包括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缅甸、泰国、台湾等都划有自己的防空识别区。亚洲的东海防空识别区与朝鲜战争和冷战有关,针对中国十分明显,日本最早在1969年,美国将由美军控制的日本周边防空区交日本管控,随后日本于1972年、2010年两度扩大该区范围,都是向中国方向的西南扩张。目前,日本防空区最西距中国东海海岸线仅130公里,最南与台湾的防空区重叠。中国制定的东海防空识别区与日本的防空识别区有重叠,主要重叠区除了钓鱼岛及尖阁诸岛,还有春晓油气田,中国防空识别区边缘距离日本先岛诸岛即石垣岛等几大岛屿只有约80公里,距冲绳群岛也只有130公里。

中国决定推出东海防空识别区无疑是一个战略决定,也是一步充满障碍与险情的决定。从5天来的情势看,可以说有国家间的对立和民事商业间的接受。如果说,中国决定推出东海防空识别区就是为了建立新的现状与事实,那么东海防空识别区实际上已经成为现状与事实,也可以说事情已经成功了一半。

从反对的角度看,反对者有几个层次,最强烈的反对国家当然是日本。其次是美国。公开批评中国的东海防空识别区决定的还有澳大利亚与韩国。澳大利亚是美国的盟国,反对中国的决定地缘虽远,但利益相关。韩国反对是因为中国的东海防空识别区将韩国声明拥有主权的济州苏岩礁群岛海域上空也包含在内,并且事前并没有与首尔通报商量。不过韩国与日本在诸多岛屿上也有主权争议,苏岩岛也在日本划定的东海防空识别区范围内,韩国只对中国的决定提出反对,而不在中国同日本和美国的争执中发表意见。

航道途径东海中国的防空识别区的一些亚洲航空公司,日本除外,已经有韩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香港和台湾航空公司已相继表态,将向中国报告飞行计划。

现在还没有消息报告中国已经对飞经东海防空识别区进行识别作业。美国先于中国透露两架没有携带武器的B52轰炸机从关岛起飞进入中国的东海防空识别区,飞行顺利,识别区内停留时间长达近一个小时。但中国稍后由军方发言人报告,中国实际上全程监控美国飞机飞过防空识别区。

如果说中国决定建立东海防空识别区让这一地区炸锅,而中国下一步的动作则更为引人关注。中国既然作出了决定,将不会放任公然抵制与违抗的示威行为继续下去。美国和日本两国明确表示,将不会理会中国的决定,继续把东海视为国际领空任意飞行。很多分析认为,正在山东视察的中共国家主席习近平显示中国的礼仪传统,在东海防空识别区事件上也尽显多多礼让,中国将不会着急立即派遣飞机升空识别,但会以外交和公布一些国家的违禁统计来施加压力。

中国推出东海防空识别区如果说是一步冒险步伐,抵抗中国的防空识别区则是进一步的冒险。这是国际舆论担心擦枪走火或者蓄意对抗发生军事冲突的主要原因。但如果无论从经济,政治或军事来看,卷入其中的中国,日本以及美国都并不能因任何理由而打一场哪怕是局部战争的底线来看,中国的东海防空识别区将有可能导致各方坐下来讨论导致中国推出防空识别区的钓鱼岛主权问题。中国并没有说要收复钓鱼岛,但需要日本承认争议以及接受共管的现实。如何达到这一步,那就要看接下来中国,日本,美国甚至韩国之间的斗智斗勇了。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刘诗雨         来源:法广
阿波罗网粉丝团

本文网址:http://www.aboluowang.com/2013/1128/352360.html

阿波罗新闻网 www.aboluowang.com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保持完整。

--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退订此论坛并停止接收此论坛的电子邮件,请发送电子邮件到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通过以下网址访问此论坛: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
要查看更多选项,请访问 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s/opt_out。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