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7日星期三

[G4G] 魔瓶中的“爱国主义”还会继续听主人吆喝吗?

五毛愤青义和团还很多!虽然比例下降了

 
 

Sent to you by 参考消息 via Google Reader:

 
 

via (title unknown) by heqinglian on 10/27/10

从10月16日开始一连三天,中国各地接连举行反日示威游行。由于中国那部《游行示威法》事实上已变成《禁止游行示威法》,人们因此很容易猜测这些游行均由官方操控。然而到了20日以后,中国一些城市的大专院校依据教育部最新通知相继封校,不让学生上街参加反日游行。对官方这一放而又收的举动,很多人不太理解,只感到圣意难测。

中国官方当然要将这些游行说成是民众"自发"的。但事实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政府制造了以狭隘民族主义为底色的爱国主义这个"魔鬼",关在自己严格掌控的政治魔瓶里以备用。1999年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事件,以及2001年中美撞机事件发生之后,本人由于工作性质所系,亲历了中国当局如何利用爱国主义这种国家游戏,争取外交利益。

1999年5月8日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以后,中国各大学接到中共各级宣传部的指示:由学生会与校共青团委出面组织学生游行(不少学校还为学生提供游行期间的食物及饮料),标语口号统一制作,每个系要派出领队,以便控制局面,防止发生超出政府意愿之外的事情。同时各地媒体也奉命赶往现场"采访",报纸在当晚都必须以通栏标题在头版做为重要新闻发出。宣传部还下发了一组参考性质的新闻标题并指示:各媒体做标题时可以在不偏离给定的标题题意范围之内发挥创造性,以免各报新闻标题大同小异,给外界造成政府在背后操纵的印象。游行过程中,不少武警与公安穿上便衣混于游行队伍当中,遇有学生呼喊政府不喜欢的口号,立即制止。于是整场游行"稳定有序地进行","向美国政府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愤怒与力量"(当时的媒体用语)。

这是江泽民统治时期利用民众情绪争取外交利益的第一次尝试。由于美国政府担心中国民意汹涌,导致中美关系恶化,作了一些让步。中国政府尝到了甜头。此后在2001年中美撞机事件发生后再度祭起这一法宝,但效果不如第一次理想,不少网友借互联网发文质疑撞机事件真相,包括中国飞行员王伟是否死亡都在质疑之列。

2005年日本要求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为了挫败日本争常的努力,中国政府亲手执导了一场声势浩大、以民族主义为主诉的"国家游戏",几管齐下,制造了各种压力,迫使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于4月22日在雅加达举行的亚非高峰会议中,为日本在二战期间对亚洲造成的苦难道歉,以此安抚中国和南韩的反日怒火。一旦目的达到,中国政府立即宣布结束这场"国家游戏"。其时,中国当局已经看到一些苗头:被压抑已久的中国民众在游行的狂欢中宣泄郁闷,随时有可能将这场国家游戏的主题变换到其他方向。于是对民众发出强硬警告,明令不得进一步参与任何反日示威。中国前外交官员亦被派往中国各大学告诫学生,要"以合法和有序方式表达他们的感情"。

中国政府这种处理外交事务的手段是师从晚清故智。晚清官僚在处理"华洋关系"时悟出"官怕洋人,洋人怕老百姓,老百姓怕官",在外交失败时,总是认为"民气可用",挟民自重,借民众仇外力量来达到自己的外交目的,1900年义和团事件就是满清政府"挟民制洋"的"经典之作"。
今年中国政府暗中操控反日游行时,已预先考虑到在一线大城市的反日游行中可能会出现少数人借机"闹事",有意将反日游行安排到在当局眼中政治觉醒度不太高的二三线城市。但事与愿违,在陕西宝鸡的反日游行队伍中,除了抗议钓鱼岛事件、呼吁抵制日货之外,还出现了"抗议高房价"、"推进多党合作"、"缩小贫富差距"、"实行新闻自由","英九哥,大陆人民欢迎你!"等标语(日本FNN新闻频道10月24日,http://fnn.fujitv.co.jp/news/headlines/articles/CONN00186705.html)。在反日游行中居然出现了这样的"反政府口号",迫使中国政府在全国紧急叫停反日游行。

在控制之下放出阿拉丁魔瓶中的"魔鬼",曾在外交上为中国当局加分。但今年的情况表明,"魔鬼"不再象以往那样听从主人吆喝。诚如网友所言,一个连自己房子与耕地都保不住的国度,国民哪有什么热情去保护一块早就不属于自己的国土?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取消订阅此网上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若有更多问题,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此网上论坛。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