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日星期一

[G4G] 详解《好大一棵树》抄袭之说

详解《好大一棵树》抄袭之说

人云亦云还是独立思考?疑问之一:《好大一棵树》是先有词后有曲,其曲与词相配甚合,一字一音,天衣无缝。此外曲子与歌词意境相配绝妙。找一支这样的曲
子恐怕比写一支要费力多了。伍嘉冀写过不少脍炙人口的歌曲和优美的器乐曲。在《好大一棵树》之前既有若干获奖佳作。1988年北京广播电台健牌歌曲作曲
竞赛,伍嘉冀可能是唯一获双奖的作曲参赛者。他的《心愿》获第一名,《春满京城》获三等奖。我记的每位参赛者只能交至多两件作品(我当时给这两件作品投
了票)。 对这样创作不乏灵感的作曲家来说,写比找应该省力多了。据我猜测,一位成熟的作曲家为歌词谱曲仅需一至数日,结果怎样,全凭灵感。但去搜寻一
只现成且极为合用的歌曲恐怕并不容易。诸位不妨做个试验。也去抄一支曲子来搭配《好大一棵树》的歌词。如果数日之内即可如意,再发议论不迟。疑问之二:
分析此问题必需掌握关于日本作曲家松山千春远在1977年创作的歌曲《大空と大地の中で》在中国传播的详尽和确切的资料,包括时间,方式,地域及流通
量。《好大一棵树》应作于1989。那时此日文歌已在中国传开?我对此歌闻所未闻。虽然不敢肯定该歌曲尚未传入中国。但可知即使已传入,但并不流行,
因而被"借鉴"的可能性极小。另一方面,可全面审查伍嘉冀的作品,看其受日本歌曲的影响。对此我未发现第二例。由此可知伍嘉冀对日本歌曲关注密切的可能
性不大,因而在1989年既获知《大空と大地の中で》的可能性甚微。疑问之三:审查所有我所听闻的伍嘉冀作品,也就是在媒体和世间流传的作品,其一大共
性是每件作品都具备鲜明的旋律个性。而且旋律行进十分流畅。这反映出作者的创作习惯是原创第一,并非借鉴第一。因而为《好大一棵树》而去抄袭的可能性甚
微。疑问之四:统观我所知伍嘉冀作品,既使他抄袭(借鉴)他人作品,也会借得巧妙而精明,不留蛛丝蚂迹。作曲家创作为流行,写歌时都假定作品将来会变得
家喻户晓。也应该明白所借鉴之作品同样也在世上流行。因此不会轻易给人留把柄。像这两首歌如此相似,绝不可能由伍嘉冀抄袭而得。与其相反,应是一例独创
巧合。 疑问之五:根据音乐常识,音乐旋律中的音符有一定排列组合归律, 类似于数学公式推导。往往歌曲第一句确定,后面乐句的演变范围也就大致确定
了。不信自己可做个试验去修改一支现成歌曲,便会发现原有音符绝不能随意修改,否则会变得不堪入耳,或难成音律。《好大一棵树》旋律简洁普素出奇,这是
它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首句,简直任何人能够顺嘴哼出。但另一方面也大大提高了与其它歌曲首句相似的可能性。一旦首句相似,根据音乐旋律的内在归
律。歌曲其余部分变得相似的可能性也就增高了。可做一试验来证实这一论点。给不同作曲家同样歌词,同一歌曲首句,或前两句。加上一定要求。让他们完成其
余乐谱......总而言之,这两首歌旋律颇有相似之处的确令人惊讶,也难免另人生疑。但经过慎密推敲,不难理解最合逻辑的解释是原创巧合的一例。

--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取消订阅此网上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若有更多问题,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此网上论坛。

没有评论: